第十五章 沈偉光 信息戰:「決勝於未戰之前」 可怕的信息戰武器掌握在每個人的手指上

1998年秋天,奧地利的林茨市將舉辦第19屆電子藝術節。他們將邀請29個國家的280名科學家和藝術家出席盛會,還準備邀請50位世界著名的電腦「黑客」一展身手。

林茨市位於奧地利的西南方,一直是奧地利國內鋼鐵工業發展的重鎮。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林茨市政府試圖在資訊潮流中轉型,找出一個適合林茨市的發展方向併兼顧文化的保存及交流。憑藉著過去工業發展的技術,當地政府希望能借著「科技」「社會」與「文化藝術」三者的結合,為林茨市找到一個新的定位。1979年起,當地市政府與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合作,舉辦首屆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包含一系列的論壇、展覽及多場藝術表演,形成年度盛事,被稱為計算機世界的「聯合國大會」。

奧利地第19屆電子藝術節是世界上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電子藝術節日。自海灣戰爭之後,信息戰已成為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熱點。有關信息戰的文章、書籍、研究報告汗牛充棟。各國的軍備競賽也同時瞄準了如何打贏信息戰、制定21世紀的戰略決策。因此,主辦方把全球關注的熱點——信息戰,作為本屆學術論壇的主題。

在討論邀請的演講專家名單時,有人突然提出:中國從沒有人走上過這個講台,能否試試邀請一位中國的信息戰專家。

提議很快受到主辦單位的響應。他們把「信息戰,中國」兩個關鍵詞輸入了網際網路。搜索結果卻令人遺憾,在中國區域網址上顯示沒有合適的對象。操作員無奈中正要點擊「後退」,突然,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了一條「信息戰,中國」的信息。這條信息就是來自美國著名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查理斯·B·埃弗雷特的那篇文章——《信息戰與美國國家安全的評論》。文中提到:「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戰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國的沈偉光先生。」

為了邀請到沈偉光到會,主辦方特地聘請一位漢學家英格麗小姐到中國尋找這位神秘的「信息戰之父」。

英格麗小姐首先來到中國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得到了同樣的答覆:沒有這個人。

「沒有這個人?」「難道埃弗雷特虛擬了一個並不存在的『信息戰之父』?」

英格麗小姐十分納悶。

這時一位知情人給她提供了一個信息:你不妨去國務院打聽一下!

幾經周折,英格麗小姐最後才在一位奧地利裔的中國人的幫助下找到了沈偉光。當她得知沈偉光的身份後,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沈偉光在英格麗的盛情勸說下,答應了主辦方的邀請。

按照規矩,沈偉光應該將發言材料事先列印出來發至主辦方,為演講時同聲翻譯作準備。然而,沈偉光告訴英格麗小姐:他不會電腦打字。

英格麗小姐連連叫道:太傳奇了,太傳奇了。

沈偉光給電子藝術節組委會寄去了《迎接信息戰的挑戰》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沈偉光把信息戰的理論進一步詳解和深化,對未來戰爭形態的挑戰進行剖析。他指出,現代科技引發的全面信息戰,是指交戰雙方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全球性對抗。而信息侵略則是全面信息戰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他預言信息戰還將導致高技術條件下的全民戰。「未來戰爭可以少流血甚至不流血了,打零死亡戰爭;戰爭可以是無形的,能夠在寂靜的戰場進行,看不見敵人,沒有前後方,只要網路能夠觸及,信息能夠棲身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戰爭的戰場;戰爭不只是通過軍隊,同時也可以通過全社會網路來進行;國家可能不再是戰爭惟一的發起者,戰爭也不一定都是國家、階級、政治團體操縱的機器。戰爭開始向民間化發展了,所以戰爭需求必然會成為大眾參與的新興產業。」

但是在前往奧地利的途中,他忽然想到了林茨市正是希特勒的故鄉,一種莫名的悲哀襲擾著他。

沈偉光原來總以為信息戰比傳統武力戰來得文明,可以減少流血而達到戰爭目標。這種假設在信息未全面普及時或許還有道理,因為這時出現的信息戰是有限範圍的,是局部的信息戰,但如果一旦世界真正網路化了,真正出現地球村,那麼信息戰的破壞性就會真正顯現出來,那時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他作了這樣的設想:國家間的戰爭,攻擊的首要目標是聯結國家政治、經濟、軍事設施和整個社會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利用新奇的信息技術,多渠道、多形式地對敵方軍用、民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系統進行快速、隱蔽和毀滅性的破壞,包括破壞和癱瘓敵方的軍事、金融、電力、交通系統的計算機網路。一旦這些生產的、生活的,還有武器裝備系統等等遭到信息戰的攻擊,停電、斷水、交通癱瘓、戰略武器包括核武器失控,情景真是不堪設想。就在20世紀末,這種可怕的信息戰後果已經表現出來了。

沈偉光還意識到信息戰對精神世界的巨大折磨。因為「信息戰利用信息在敵我之間製造反差,運用心理戰和戰略欺騙等手段,動搖軍心、民心和政府信念,達到遏制敵對國家發動戰爭的意志,或使其喪失戰爭能力」。在他的理論中,信息戰真正的意義是攻擊人的思想和精神。由於在未來的網路社會裡,「每個晶元或許就是一種武器,每台電腦都有可能成為有效的作戰單元」,如果出現像希特勒那樣的戰爭狂人來發動信息戰,那麼遭殃的可能是全球,更多無辜的國家都可能陷於癱瘓。這樣人類就出現一個嚴重的隱患:即只有網路化的發展而沒有具有制約意義的信息安全的建設。

沈偉光越想越覺得先進的信息戰對人類的危害可能防不勝防。他心裡沉重起來,便決定另起爐灶撰寫演講論文,題目叫《為遏制信息戰而奮鬥》。

沈偉光出現在電子藝術節演講會場時,數百名的專家、學者以及媒體記者把目光聚集在這位陌生的中國人臉上。沈偉光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奧地利政府派出總統的翻譯官給他作同聲翻譯。主辦單位還把演講實況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直播。

沈偉光這次演講共談了三個問題:一、機械化戰爭向信息戰轉變已經開始,各國軍隊為打贏信息戰做準備,中國軍隊已具備一定的信息戰防禦能力和潛在的信息戰反擊能力;二、信息戰正在改變人類使用暴力的觀念和方式;三、對信息戰的隱蔽性和破壞性必須清醒認識,努力遏制其發展。

人們剛剛開始熱衷於研究如何打贏信息戰時,沈偉光已大膽地提出了「遏制信息戰」的新觀點,警告人類「網路的破壞可以瞬間將地球癱瘓」,在與會專家中產生了轟動效應。

沈偉光的演講一結束,立即成了數十位記者包圍的對象。德國《明鏡》周刊記者問他:「沈偉光先生,坦率地講,在電子信息領域,中國並不發達,為什麼信息戰的理論卻會首先在中國出現?」

面對這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沈偉光十分自信地回答:「中國的技術雖然和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但是,智慧和技術不同,智慧沒有專利,智慧也沒有優先權。」他環視一下記者們讚許的表情和目光,接著說:「中國有5000多年的優秀文化傳統,實際上,作為一種智慧的思考,中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子早在2500年前就說過一句名言,它實際上也是『信息戰』的核心和宗旨——『不戰而屈人之兵』。」

「OK!」記者對沈偉光的表現非常欽佩。

沈偉光離開奧地利前夕,陪同的人向沈偉光透露了一個「秘密」:在沈偉光進入奧地利後,地方當局專門配備了兩名警察為他「保駕」。有人這樣解釋說,當局或許擔心這位來自中國的信息戰專家,會在人們不經意時竄到網上置放一個「邏輯炸彈」。

沈偉光搖了搖頭,說:「我連電腦打字都沒學會,哪有什麼門道到網上搞名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