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沈偉光 信息戰:「決勝於未戰之前」 傅全有把信息戰理論「吹風」到中央軍委

局外人或許並不知道,在美國蘭德公司跟蹤沈偉光「信息戰」學術研究之前,被稱為「軍中小秀才」的沈偉光已經引起軍隊高級將領的關注。

1984年,擔任陸軍某軍軍長的傅全有率部參加了老山戰鬥,當時沈偉光已是軍部的作戰參謀。沈偉光曾在傅全有面前流露過對「信息戰」的研究興趣。雖然理論上極不成熟,但傅全有對沈偉光的研究精神給予了肯定。

傅全有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軍人,曾任西北野戰軍副連長,參加過宜川、蘭州等戰役。1947年在延清戰役中立一等功。建國後任連長、營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營長。1981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對新軍事理論很感興趣。後來當沈偉光把全書寫成了,傅全有特為《信息戰》寫了《注重戰略研究》的序言,對信息戰理論表示了支持。

1985年,傅全有被越級提拔為某軍區司令員,沈偉光擔任他的文職官。傅司令在戎馬生涯中形成的雄才大略給了沈偉光極大的熏陶和鼓舞,就像沈偉光說的:「在傅司令手下工作,不知不覺地立足點高了,視野開闊了!」而這期間傅全有司令已把「信息戰」理論「吹風」到中央軍委,引起軍委高層的密切關注。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戰爭中美軍有3000台計算機與國內計算機聯網,晝夜不停地分析情報,分析敵情,制定作戰方案,各種戰爭需要的資料都通過計算機來分析和查找。多國部隊在戰爭中實施了以信息武器打擊對方信息系統為主的計畫,使伊拉克幾乎喪失了全部制信息權。這場戰爭突破了常規戰爭的傳統模式,信息戰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給世人帶來巨大震撼。實踐證明了沈偉光理論的生命力。這時堆放在出版社的倉庫里的5000冊《信息戰》一夜之間熱銷起來,它也成了中央軍委領導及各大軍區將領的必讀書。

1994年5月,沈偉光經組織推薦來到北京,擔任國務院某部長的專職秘書。他的良師益友——解放軍報高級編輯李炳彥大校常來看他,閑聊的話題多是中外軍事理論的新動態。李炳彥希望他能重整旗鼓,儘管不在軍營,但仍可把「信息戰」的旗幟樹起來!

隨後沈偉光對「信息戰」理論進行深化和補充,並開始致力于思維戰等理想戰爭模式的研究。

1995年以後他又提出了「不是以地緣、海域、空間甚至太空來劃分的,而是以信息作界碑的」信息邊界的概念,對信息邊疆的概念進行了完善,認為信息邊界是戰爭形態演變與發展的結果。

他分析認為,人類戰爭大部分在邊界爆發,戰爭的實質也是對邊界線的重新劃定。戰爭歷史反覆證明,每一次戰爭的演進,都包含新的作戰空間的拓展;每一維戰場的出現,都帶來國家新一維邊界的出現。繼陸、海、空、天后的第五維戰爭——信息戰的出現,必然把我們的視線引向新的戰場形態和新的疆域形態,探討新內涵的國家邊界。信息邊疆的衝突主要體現在侵佔、迷惑、威懾、破壞等方面,以多種手段侵入對方佔據的信息領域,掠取別人的信息為己用;以欺騙迷惑的手段阻止對手的滲透和侵犯;施放威懾的信息,遏制對手的侵略;破壞對手的信息邊疆,使之有隙可乘。未來,以信息為界的新邊疆將替代現行的民族和地緣疆界。

沈偉光最常用的信息戰例子是波黑戰爭。這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所爆發的持續時間最長、規模僅次于海灣戰爭的一場令世人矚目的局部戰爭,造成20萬人死亡,200萬人流離失所,波黑近一半基礎設施被毀。為結束波黑戰爭,國際社會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都未能達成停火協議。最後促使他們走向談判桌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成功地運用了信息戰手段。波黑三方中塞族的勢力最強,很多問題多是因為塞族而無法達成協議。後北約對塞族部隊指控系統進行了成功打擊,使之在穆、克軍隊中失去優勢,才迫使塞族走向談判桌。

另外在解決海地危機時,美國也成功地運用心理戰術瓦解了海地軍隊的作戰決心,保證了美軍事行動的順利完成。

在信息戰的研究中,沈偉光還提出許多當時看來匪夷所思的設想,如信息聯盟的構想,信息工廠、信息警察、數字化軍隊等,這些「近乎狂妄」的想法後來都在全球爆發的衝突中程度不同地得到了印證。

1995年11月7日,沈偉光的新作《當今世界軍事革命的重心》,在《解放軍報》「軍事論壇」專版以整版篇幅發表。「編者按」中特彆強調:「作者沈偉光同志是我國最早研究信息戰的專家。他轉業到地方,仍然關心軍隊建設,跟蹤信息戰研究,不斷有新的發現。通讀全文,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作者的學術水平,更可以體會到作者那種奮發拼搏的胸懷和精神,而後者正是我們今天學術界尤其值得提倡的。」

1997年6月,沈偉光27萬字的《新戰爭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除了發布他對信息戰研究的最新成果外,還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信息社會、思維戰、新戰略等重大課題。新書上櫃後,在各地持續熱銷,直到最近,有的地方還特地給人民出版社去電定購此書,作為「三講」教育的必讀輔導讀本之一。

1999年2月2日,《解放軍報》再次以整版篇幅發表沈偉光在奧地利的演講論文《遏制信息戰——知識軍事的時代使命》,而且在編者按中第一次稱他為「信息戰學科帶頭人」。不久,《新華文摘》將此文作為要目稿全文轉載。

隨後他出版了包括《信息戰》的姊妹篇《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信息戰》等20多部專著,發表200多篇學術文章,一些文章被譯成英、德、日文在國外數十家報刊轉載和引用。

2000年10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的《沈偉光軍事戰略研究叢書》。對沈偉光心存期待的傅全有總參謀長為叢書作序時這樣寫道:「沈偉光同志在地方工作,卻能在軍事戰略研究領域做出有益的工作,是世界上較早研究信息戰的專家,是我國信息戰學科帶頭人,最先提出信息戰、遏制信息戰和理想戰爭等學術觀點,雖然他的研究還有可商榷之處,但他這種關心國防建設,勇於攀登軍事戰略研究高峰的精神,值得我們軍隊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從事軍事理論研究工作的同志學習。」

沈偉光看到中央軍委對信息戰的積極反響,感到十分欣慰。作為一個從前的軍事參謀、現在的「民間戰略家」,沈偉光始終感到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公民的責任,他不辭辛苦,到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蘭州軍區等單位講課,推廣信息戰理論,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軍事科學院的一位博士生導師聽了他的報告後,稱讚他:「搞學術研究就是需要你這樣的開放思維。」國防大學一位專家對沈偉光說:「我就佩服你敢於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好好研究你的思維方式。」《中華英才》稱他是「全球最先按響信息戰警鈴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