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曉軍 大規模、大跨越式發展國防刻不容緩 彷彿預感般提前報道了「王偉撞機事件」

宋曉軍一生中經歷過很多的巧合,其中的兩次巧合使他永生難忘。

1988年2月《艦船知識》雜誌發表了他和另一朋友寫的《南沙告訴了我什麼》一文。該文通過對南沙群島的歷史和自然資源的描寫,提出了如何加強中國海防建設的命題。巧合的是,一個月後,即3月14日,中越在南沙的赤瓜礁發生海戰。

南沙群島在我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有230多個島嶼、礁灘和沙洲,但其中有些小島礁曾被越南等國所佔,一些國家的石油公司已在南沙群島及海域打出石油、氣井數百口,每天有上千噸石油從海底湧出流向他國。1987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會第14次會議決定,由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第74號海洋觀察站。1988年1月21日,我海軍552編隊到達南沙群島,建立海洋觀測站,遭到越軍不斷的騷擾和破壞。3月14日,越軍趁夜登上赤瓜礁,我軍奮起抗擊,與敵軍交火,共擊沉敵船1艘,擊傷敵船4艘,斃傷敵60餘人,俘虜越軍40多人,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還有一次巧合發生在2001年3月,宋曉軍編寫的一篇稿件《在南海上空巡邏的故事》刊登在《艦船知識》3月號紙張版上,文中記述了海軍航空兵某團中隊長王偉在南海上空巡艦的故事——

2001年農曆大年初一,南海。濃濃的節日氛圍籠罩著海軍航空兵某前哨機場。暖暖的陽光輕輕拂著早春的嫩草,椰風婆娑,拂起南海那片墨色的珍寶,清波漣漣。

……

剎時,一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給南疆的海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彩虹。某部停放在椰林深處的兩架戰鬥機呼嘯而起,直刺蒼穹。擔負今天戰鬥值班任務的是海軍航空兵某團中隊長王偉和副大隊長高秉禮。

13分40秒後,他們按照指揮所的指令駕機準時到達目標空域。

「注意搜索方位!」

「明白!」王偉邊駕機邊向通報方位搜索。

戰鷹在躍升,我們海空衛士的眼睛在警惕地搜索著。「發現目標,大的,是偵察機。」長機王偉報告。

「保持距離,跟蹤監視!」

西沙巡航,讓今天擔任長機的中隊長王偉顯得格外精神。去年春節戰備期間,他和領航主任段輝就曾兩次飛赴西沙上空,一次與某國電子偵察機「編隊飛行」,一次進行常規戰鬥巡邏。

如果說去年除夕的這次戰鬥起飛讓王偉他們興奮地過了個大年的話,那麼今天新千年新世紀第一天的戰鬥起飛更是讓王偉難以忘懷。

王偉和他的僚機高秉禮緊緊地跟蹤監視著某國偵察機,經過數十分鐘的空中監視,一直把外機逼走後,他們才奉命返航。

……

這篇文章發表出來沒幾天,4月1日,美國一架EP-3電子偵察機飛抵中國海南島近海海域上空活動,由於美機違反飛行規則,突然轉向,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與對其進行跟蹤監視的中國軍用飛機相撞,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

美軍偵察機撞毀我軍戰機事件發生後,引起全國人民極大關注。在撞機事件發生後的當天,宋曉軍的電話就給打爆了,讀者朋友向他求證英雄王偉是不是就是他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更多的朋友希望他能談談王偉,談談他對中美撞機事件的評論及中國政府應對之策。宋曉軍一下子成了大忙人。

4月4日下午,宋曉軍走訪曾和王偉一同學習、工作和生活過的幾位戰友,得知王偉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小夥子,不但會畫畫,還會多種樂器。王偉的戰友告訴宋曉軍說,王偉在最後一次戰備起飛前讀到《艦船知識》關於他的報道,靦腆地說「把我寫得太高了」。宋曉軍聽後無法抑制內心的悲痛。

就在宋曉軍為活靈活現的王偉失蹤而感嘆不已時,英國BBC中文廣播電台打電話採訪了宋曉軍,他們非常巧妙地提到中國至今沒有放回美國飛行員是否人道的問題。宋曉軍非常氣憤,在電話里表達了對美國的憤慨。

當天晚上,宋曉軍和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金燦榮,作客新浪網嘉賓聊天室,就中美撞機事件與網友交流。

宋曉軍告訴網友,最近這些年來,美國軍方在中國沿海的偵察活動是極為頻繁的。因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周期:信息技術的泡沫已經破裂了,美國需要通過製造敵人來拉動其重工業的發展。他希望長期在和平環境下生活的中國人應把撞機事件作為一個警醒。

中國政府對這起撞機事件的態度是理智的,但宋曉軍認為,如果美國把中國視為這樣的對象,跟以往我們對類似這樣的事情的態度比較而言,政府姿態強硬一些利大於弊。目前中國正面臨貧富差距拉大,下崗人員增多等社會矛盾,政府應該更多地考慮安撫國內民眾的情緒。他剛剛見到了王偉的戰友,從他們的心態上來講,他們可能更希望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給他們做更好的後盾,這也是對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保護我們和平環境的一種最好的回報。

宋曉軍還在回答問題時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尊嚴和經濟建設的看法,他說,國家尊嚴比經濟建設更重要,如果在國家尊嚴或者說民族存亡與經濟發展之間逼迫我們作出選擇的話,在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已經做過這種選擇了,毫無疑問是選擇民族存亡和國家尊嚴。

4月14日,《紐約時報》稱,美太平洋美軍司令布萊爾建議,派遣正停泊在泰國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在途經南中國海前往關島時,採取偏北航向,駛近海南島中國海域,對北京未釋放美國24名機員施壓。此一動作的作用,就如1996年台海危機時柯林頓總統下令「獨立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駛近台海一樣。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從這艘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可以為美國在中國海岸附近飛行的偵察機護航。報道說,可以容納70架戰鬥機的「小鷹」號航母目前在菲律賓附近巡弋。一名美國海軍官員說,美國派遣「小鷹」號到南海是要表明,美國的偵察飛行並不是偷偷摸摸的間諜活動,而是在國際空域進行的合法的公開活動。對此,中國民眾擔心美國的動作將導致中美之間的摩擦升級。

密切關注著事態發展的宋曉軍認為,美國派遣「小鷹」號到南海的真正用意,無非是「做做姿態」,給那些態度強硬的美國議員和民眾「掙些面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準備。他認為,如果美國真是在進行「軍事準備」,那它首先要做的不是派航母,而是從中國撤退僑民。他猜測,美國不可能真正派遣戰鬥機在離中國很近的地方飛行,那將很容易導致中美的軍事衝突。因為,以中國現在的(還擊)實力,「世界上恐怕還沒有哪個國家敢在軍事上主動碰它」。

兩件事,兩次巧合,血與火的考驗,尊嚴與勇氣的較量,讓宋曉軍銘心刻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