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曉軍 大規模、大跨越式發展國防刻不容緩 《艦船知識》網路版:中國的非官方軍事智庫

宋曉軍1957年生於北京,1976年入伍,曾學習過導彈和攻擊雷達,後來到驅逐艦上當雷達兵。由於他刻苦好學,作風嚴謹,不久就被提升為雷達班長。

1978年,全國恢複高考制度前夕,艦長問宋曉軍:

「你是想直接當軍官,還是想讀大學?」

宋曉軍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想讀大學了。」

艦長會心地笑了笑。

1978年,宋曉軍如願以償考上大連艦艇學院雷達專業,畢業後回到驅逐艦部隊當軍官,後來,還到海軍潛艇學院做了兩年老師。

宋曉軍有整整10年的海軍生活,除了航空兵未接觸,其他兵種都接觸到了。他把這10年視為人生的最珍貴記憶。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鄧小平審時度勢,對國際戰略格局、戰爭與和平的發展態勢作了精闢的分析,提出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要實行戰略性轉變的問題。1985年5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1986年宋曉軍離開部隊回到了北京。當時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中央電視台人事部,一個是到《艦船知識》雜誌社當編輯。出於對專業的熱愛,宋曉軍選擇了後者。

《艦船知識》雜誌社1979年創刊,是國內有影響的軍事普及刊物。宋曉軍認為在這裡工作是他10年海軍事業的延續,又是一個新的領域的開始。

宋曉軍不但是個軍事迷,也是各種新興科學成果的追逐者。1990年個人電腦在中國還沒有普及,宋曉軍已經超前消費,花3500元買了一台像模像樣的電腦,要知道,當時他全部的積蓄只有7000元。

1998年他看到了網路的無窮魅力,決定開通《艦船知識》網路版。它是得到網路媒體主管部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頒發同意上網正式批件的第一家刊物。網站依託《艦船知識》雜誌,傳播世界軍事的最新資訊,普及國防知識,為軍事愛好者提供一個信息平台。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被宋曉軍的熱情所感動,欣然給網站題詞;中國軍事科學院政委張序山中將給宋曉軍題了一塊匾:一個人的網路戰爭。

「一個人的網路戰爭」真是名符其實。1998年10月29日網站開通之初,宋曉軍只是出於個人愛好和以之為平台在全國普及國防知識的樸素願望,一個人支撐起了這個網站。他以豐富、準確的信息,獨到、多樣的評論很快樹立起了自己在網友心目中的權威性。網站開通不久,很快在全國形成影響,成為國內著名的軍事專題網站。這讓宋曉軍興奮不已。

為了把網站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中文軍事網站,宋曉軍意識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要使自己擁有的資源和潛力最大限度地在網上發揮出來,需要一種強力的支持,而在很多方面商業網站具有提供這種支持的優勢。宋曉軍想到了已在新聞傳播領域確立了地位的新浪網。

1999年12月的一天,在鄰近北京大學的一個咖啡館裡,出現了3位中國IT領域的領軍人物:汪延、陳彤和宋曉軍。

汪延於1996年與李嵩波共同創建四通利方公司國際網路部並任部長,並於同年6月創辦了國內最早的商業中文網站之一——利方在線。1998年成功地完成了與華淵資訊網的融合,成立中國新浪網。

陳彤於1997年成為四通利方的「網站主編」,在業內被稱作「中國互聯網新聞的先驅和精神守望者」。

汪延、陳彤與宋曉軍早就心有靈犀。這次他們碰在一起就是商量《艦船知識》的網路版事宜。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合力將宋曉軍原有網站在短時間內辦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軍事網站。

2000年3月18日,宋曉軍正式與新浪網簽訂合約,從此新浪網和《艦船知識》網路版打開了新的局面。新浪網通過與《艦船知識》的深度合作,開啟了它與傳統媒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而《艦船知識》利用新浪提供的資金迅速把原《艦船知識》網路版的內容擴充至海陸空軍種,真正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軍事網站。這個網站也成為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國防論壇,在科索沃戰爭、炸館事件後,在伊戰等熱點問題上,《艦船知識》所發表的許多前瞻性觀點和建言,不僅被軍方內部資料廣泛引用,而且頻頻進入高層視野,繼1996年「人民外交」浪潮成為國際矚目的力量後,21世紀在中國興起的「人民國防」熱,也成為中國國防新思維的新鮮的資源,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受到國外觀察家的重視。

宋曉軍結束了「一個人的網路戰爭」,深度融入新浪大家庭,成為新浪網的軍事評論員。他在論壇上發表具有前瞻性的軍事和文化評說,成為新浪網的一個重要看點。後來他又網羅志趣相投的知識精英,成立北斗工作室,對全球焦點事件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國外觀察家犀利地指出:中國的非官方戰略研究機構如清華大學戰略研究所已經開始影響中國戰略決策的思路,而宋曉軍等人主持的非官方軍事論壇在中國的崛起,似乎又讓人看到20世紀40、50年代美國民營軍事研究機構逐漸成為政府所倚重的智庫的歷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