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曉軍 大規模、大跨越式發展國防刻不容緩 伊拉克戰爭優秀的軍事評論員

2003年3月至4月間,在人們在把目光聚焦到伊拉克戰場,傾聽中央電視台對這場戰爭的現場評說的同時,也在不經意中記住了一個中國專家的名字:宋曉軍。

宋曉軍的名氣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飈升,可稱得上是央視新聞頻道開播後的一個「事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作為中國最有影響的電視媒體,中央台視台似乎從來也沒有在如此集中的時間內讓一個軍事專家如此頻繁地在熒屏上亮相,而且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以至觀眾對宋曉軍熟悉得哪怕閉上眼睛也聽得出他那富於表現力的聲音。當然與宋曉軍一起成為電視新聞寵兒的還有張召忠、閻學通、金一南、楊成緒、朱鋒等中國專家。宋曉軍以他平和的姿態、大容量的知識儲備和極具個性化的解讀打動人心。正因為有宋曉軍等強大專家陣營的支持,才使得中央台新聞頻道的收視率提高了15倍以上。有人說,宋曉軍和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一起走紅了;也有人打趣說,伊拉克戰爭使我們結識了兩位陌生人,一個是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布魯克斯,一個就是中國軍事專家宋曉軍。伊拉克戰爭使宋曉軍名聲大震,也正因為這樣,戰爭給他留下了「後遺症」:報社、電台、電視台、網站通過各種途徑尋訪這位神秘的軍事專家,找他做軍事或文化評說的人戶限為穿。

也許是因為宋曉軍在中國已經成為電視時政、軍事類節目出鏡率最高的專家,他的「電視明星」的形象掩蓋了他作為當代中國戰略研究界最具真知灼見的智囊型學者之一的另一面。

但是,傳說仍然不脛而走:有人說宋曉軍是憑央視的影響進入高層視野的;也有人說,宋曉軍本人樂意走「槽幫」模式的傳統智囊路線。(在中國古代社會,統治中樞建立政情渠道的幾個模式是:「國師」型和「槽幫」型,所謂「國師」型,是以天文的占卜和各地異相的分析來影響政令出台,「槽幫」型——這是一個很少為人所知也鮮見於史籍的政情系統,以走南闖北的「槽幫」「鹽幫」,甚至俠客來為高層提供可靠的民情,進而影響國策。)以宋曉軍的閑雲野鶴性格,他是把自己歸於「俠客」一類了。宋曉軍除把時間花在研究和宣講他的觀點之外,其餘的時間則在世界各國旅行。如今的他,今天可能在波羅的海的一個碼頭對著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凝神冥想,明天則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阿爾卑斯山的古代要塞。但是,這種外在的自由散淡絲毫不影響宋曉軍思想和預見的分量。

已被《簡訊防務周刊》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非官方國防問題專家」的宋曉軍,普通人至今仍記得他在伊戰評論中的精彩表現。然而,惟有國防戰略研究人士注意到了最近伊拉克發生的事態與一年前宋曉軍預言的關係:

一年前,宋曉軍以一種漫不經心的口氣說:「伊戰」的核,不在於薩達姆犯了多大的罪,也不在於伊是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在於美國迫切需要這樣一場戰爭來拯救美國的經濟。

同樣的場合,宋曉軍帶著一種他特有的「陰笑」表情說:希望你們記住我今天的話,伊拉克戰爭究竟誰來買單的問題,會是一個微妙的問題,美國會面臨盟國「走人」的麻煩。

而今天讀者正在看到:美國軍隊捉住了薩達姆,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沓無影蹤,布希面對全世界的詰問,仍然宣稱美國的決定是正確的。全世界越來越看清布希「倒薩」的真實意圖,昔雲「項公舞劍,意在沛公」,如今可以說「布希倒薩,為救美元」,此言不虛。

伊境內亂事又起,西班牙、日本、韓國成為因為伊戰受到報復的國家,切尼亞洲之行,力欲縫合同盟,讓所有的盟友繼續為伊戰買單。

作為一個「非官方色彩」的戰略專家,宋曉軍多年前便向政府建言:必須以我們的政治意志反制美國以其意志強加別國的做法。中國政府近期對美、對日在某些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不再僅僅是「保留進一步行動權利」的強硬辭令,美國「在台協會」負責人夏馨的辭職,切尼匆匆訪華之舉,都說明「反制戰略」的現實可行性。

作為受大眾歡迎的軍事、時政評論員,宋曉軍並不媚俗。一件十分典型的事是:2003年非典期間,當一些不明就裡、片面講新聞報導「人民性」的媒體大樹特樹一位老軍醫為「民族驕傲」「社會良心」的時候,惟有宋曉軍告誡一些媒體要冷靜對待。在國內一片「叫好」聲中,宋曉軍「冒天下之大不韙」隻身站出來,痛斥這位軍醫率先向美國媒體「陳情」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違反軍紀的。這位軍醫後來的許多言行證明:他濫用民眾對他的同情四處點火的做法使他走向反面。

有人據此指責宋曉軍甘當「鷹犬」,但大部分公眾仍為宋曉軍在軍事評論領域的傑出表現而折服。

宋曉軍的信息量的儲備源於他若干年豐富的知識積累。他的研究興趣延伸到經濟、宗教、文化、新聞、國際政治等各個方面,在北京名人圈中也是公認的「博學家」。從他的時評文章和電視評論中都可看出,由縱橫捭闔而產生的信息豐富度和思想的深刻性,令人驚嘆不已。

很多人把宋曉軍看做一個神秘的人物是可以理解的。儘管他從事了27年與軍事有關的工作,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個人軍事網站,儘管他是清華大學國際傳媒中心特約研究員,但他行事極為低調。這使得宋曉軍的名字多年前就在北京人文圈和軍界中小範圍地流傳,而更多的人對他的廬山真面目識之甚少。

然而宋曉軍似乎更喜歡保持著自由職業者的形象,雖然已有訪間傳出他被一重要戰略研究機構「收編」的消息,《簡訊周刊》更是將宋曉軍言論與中國軍事戰略的某些微妙調整聯繫起來加以鄭重的評估。然而宋曉軍仍對此戲稱為「我只是客串」。

其實,明白就裡的人都清楚,宋曉軍決不是軍事戰略界的「客串」角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