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海聞 以才通世,從北大到全國的影響力 在「WTO與強國夢」討論中脫穎而出

海聞一直行事低調,從不張揚自己。2000年他在人民網的「強國論壇」就中國入世問題與網友真誠交流,是近年來少有的在媒介拋頭露面。也正是這次公眾對話,使海聞的知名度突破了學術圈,在公眾領域颳起了「海聞旋風」。

海聞是國內公認的WTO問題專家,由於他回國前在美國從事國際經濟學理論研究,並沒有直接接觸中國加入世貿的事情,但是他在外圍的溝通和說服工作做得十分仔細,影響了很多人。

1995年他參加國內一個世貿研討會的時候,還是當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邀請了他。當時的海聞在國內遠沒有現在的知名度,整個會議他都坐在旁聽席靜聽。在會上,外國學者一直向中國遊說開放的種種好處,然而中方學者不停地強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當時海聞覺得很遺憾,因為大家始終沒有真正溝通。

後來海聞出席了一個國際性的談判會議,在會上他問美國的首席談判代表:發展中國家是怎麼回事?對方說:我們從來沒有認為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但中國是大國,在國際貿易中,大國可以影響國際價格,所以不能適用一般發展中國家的條件。海聞想,這種溝通上的障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後來他在很多的國際研討會上,都向外方解釋中國的意圖。他說,要別人聽得懂,重要的不僅是會英語,還要知道別人的立場和邏輯,要知道別人的顧慮是什麼。

1997年,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訪華時到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海聞直接問他們最擔心中國什麼。美國客人告訴海聞,美國擔心中國的改革方向是不是會繼續朝市場經濟進行下去;中國的國有企業會不會在中國加入世貿後,因為特殊的身份在國際市場進行不平等的競爭等等。海聞告訴美國的客人,中國要加入世貿組織,就是因為中國有建設市場經濟的決心,而且中國也是把加入世貿組織當成是促進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來看的,中國只會繼續改革。同時,他也告訴美國的客人,如果中國開放得太快,會有眾多的複雜問題難以解決,對中國的改革只會適得其反,從而造成經濟社會的各種震蕩。

1999年朱鎔基訪美,中美關於中國入世的協議仍沒有簽訂。當時海聞教授正在美國幾所大學參加中國加入WTO的研討會,恰巧跟蹤了整個過程。海聞看到,朱鎔基在訪美期間跟很多美國人做了很好的溝通,沒達成協議完全是美國的原因。他看到,美國有很多利益集團,共和黨完全撇開經濟上的考慮,搞出什麼獻金案、間諜案,一定要把柯林頓跟中國聯繫在一塊,把他描繪成出賣美國利益的總統;而民主黨則是考慮政治上的壓力,因為當時美國國內的媒體反華情緒非常大。

有一天,海聞和美國財政部長魯賓一起共進早餐,海聞問魯賓:朱總理訪美時,為什麼你不同意和中國簽協議?魯賓說,他其實是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因為這對中美確實都有好處,但他覺得當時的情況下籤協議政治色彩太濃,所以只能推到後來,但他也沒想到會發生轟炸使館的事情。

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引發了國內積蓄已久的反美情緒,那時海聞教授在全國一片伐美聲中,搞講座,寫文章,希望能夠通過輿論給國內的人們澄清思想。直到1999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中美雙邊協議正式簽訂後,海聞仍在做這種耐心的說服工作。人民網的「強國論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找上海聞的。

海聞在這個主題為「WTO與強國夢」的討論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抒發了深懷已久的強國夢,分析中國入世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帶來的各種機遇,指出入世是中國追求強國夢的必由之路,從而慢慢排除了沉積在網民心中的種種憂慮。這次討論在網民中產生很大的影響,至今餘音裊裊。據稱還有一位高層經濟官員把這次討論稿下載,分發給相關部門,作為有價值的資料來研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