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海聞 以才通世,從北大到全國的影響力 目光前瞻:踏上自費出國深造之路

海聞1952年生於浙江杭州,當讀完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在全國上山下鄉的熱潮中,他主動提出到農村插隊落戶。1969年海聞從春江水暖的杭州來到了地處北大荒的黑龍江省虎林縣紅衛公社落戶。

那時虎林的知青都是屯墾戍邊,一邊種地當農民,一邊穿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軍裝,保衛邊疆。海聞來到虎林的時候,「珍寶島事件」剛剛平息。珍寶島處於虎林和密山、饒河中間,海聞還記得「珍寶島事件」過去後邊疆上空那難以揮散的硝煙。

海聞在虎林一呆就是9年。這期間不少人通過各種關係回城了,也有人重新回到中學讀書,可海聞因為複雜的社會關係只得默默地待在北大荒。

那個時候海聞特別崇拜英雄,而他心目中的英雄是《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他有一張插隊時的黑白照片,其造型與楊子榮無異。

1977年,恢複高考的消息傳到了北大荒,海聞就像枯木逢春一樣看到了希望。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高考。可他還是在9年前只讀到初中二年級,所學甚少且遺忘得也差不多了,他茫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或許海聞天生就有一種挑戰命運的本領,他下定了決心,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迎難而上。在離高考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內,他拚命地補習初中所學知識,又自學完高中的全部課程,加入了黑龍江省200萬人的高考大軍,竟然鬼使神差般考進了北京大學,成為經濟系的一名大學生。

當時北大經濟系主任是陳岱孫教授,他早年留學哈佛,1927年回國後一直活躍在我國的經濟戰線;現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的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則是經濟系的老師。在名師的熏陶下,海聞的英雄夢在經濟學領域得到了延續和張揚。

有人說,海聞天生具有一種超前意識,看問題總是具有前瞻性。在恢複高考的第一年,人們的思想還很禁錮,「文革」的陰影尚沒有散去,中國的經濟遠沒有形成熱潮,他卻選擇了經濟專業;當他讀到大三時,留學潮還沒有開始,他已有去美國留學的打算。

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國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名額本來就少,又都是公費,個人自費留學幾乎沒開先例。

有一天,海聞和同學們在一起議論老一代革命家當年出國勤工儉學的事。海聞突發奇想,說,當年周恩來、鄧小平能到法國勤工儉學,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寫封信,讓中央也同意讓我們去?我們可以自費學習,學成回來報效祖國。

海聞是個說了就做的人,他真的向學校申請出國讀碩士,學校沒有先例不知如何辦理出國手續,於是他又向北京市有關部門寫信,最後獲得批准。他拿到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後,便到美國駐華大使館辦理簽證。當他準備辭行時,陳岱孫教授勸他等到畢業再走,因為如果大學沒畢業就走,到了美國很多課還要從頭讀起。這樣海聞又在學校讀了半年多,直到1982年畢業才出國,成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申請自費出國的大學生之一。

關於這段經歷海聞有過這樣的「內心獨白」:

「我在出國的第一刻起就有強烈的歸國效力的願望。在大三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出國深造,作為一個年輕的畢業生作出這樣的決定,在統分時代畢竟還不多。80年代初的社會背景和個人理想與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1977年『文革』結束恢複高考,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到北大求學,大家都有一種憂國憂民的『使命感』。我的大學生涯和改革開放同步進行,國家的每次嘗試都在當時大學生的視線之內,對改革開放的思索和感受是我們懷有使命感的動力之一。實際上,同學們都非常羨慕老一輩革命家的風範和救世哲學:為什麼他們有和常人不一樣的、超前的眼光和辦法?」

美國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容易。海聞到了美國後才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根本不能應付基本生活,更別說聽課了。為了完成學業,他不得不每天上課帶上錄音機將老師的講稿錄下來回來慢慢自學,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如此,為了賺出學費和生活費用,他還必須出去打工。剛到美國,一位不知情的朋友推薦他去做夜班接線生,工作是從夜裡12點到早上6點,老闆見他是大學裡的研究生便認定可以勝任,可哪知他的英文不好,根本反應不過來對方說的號碼,這樣幹了一周就被炒了魷魚。後來他的同學告訴他,這樣的工作就是美國人都不一定能勝任,不但要反應快,而且英文要求特高。海聞聽後出了一身冷汗。

由於英文不好,海聞不能在學校里當助教,只得到餐館打工,或替侍者做助手,拚命掙錢,拚命讀書。他在美國的最初幾年真正體味到什麼是艱苦和辛酸。

兩年後,海聞度過了困難期,英文水平突飛猛進,還拿到了經濟學碩士學位。這時候海聞真想回國。可是他的導師建議他再讀博士,多學些知識回國會用得著。於是海聞又向幾所大學發出讀博申請,便回國等待消息。

海聞回到老家杭州,和他相愛多年的女友舉行了婚禮,又在杭州大學任教近一年後,接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1984年9月,回到美國的海聞,邊攻讀博士學位,邊潛心觀察和研究美國經濟。他還利用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經濟系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經濟系任講師的機會,積累了豐富的美國大學的教學經驗。1993年他和同好創建了「中國留美經濟學會」並擔任理事,後又擔任會長。

用「真心英雄」來指稱海聞是不過分的。1993年在美國大學獲得終身副教授職位的海聞毅然回到了祖國,並受聘於他的母校。從1995年到現今,8年潛心鑽研,海聞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1993年,他的《國際貿易:理論、政策、實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智慧出版有限公司聯合出版,著述中有關國際貿易的政策分析和構想引起海內外經濟學者和企業家的興趣,也獲得到了國家經貿決策部門的關注。其後,他和經濟學家林雙林合寫的《管理中的經濟學》,由他主編的《轉軌中的俄羅斯經濟》《中國鄉鎮企業研究》等學術著作對中國經濟運行的提示和分析受到高層領導的誇獎。

楊子榮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藝術中的英雄形象,也是那個時代中國人貧乏的英雄夢中的一個公共標籤。時間過去了若干年,夢幻一樣的英雄之歌已不為新生代所熟知,然而對海聞來說,儘管如今身處顯位,但虎林屯墾戍邊的生活仍然記憶猶新,就像楊子榮的形象至今使他倍感親切一樣。因為正是這種最原始的英雄主義的衝動,才使他有了銘心刻骨的英雄情結,才有了後來的強國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