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超越美國可以不是夢 第八章 我們自己來印錢購物

次貸危機是從2007年8月開始席捲整個美國並逐漸蔓延全球,釀成全球金融危機的。我前面已經說了,本來美國完全沒必要去捅破次貸漏洞的,繼續印錢填補漏洞就行了。不過,既然它捅破了,那金融危機就真的來了。然而,自始至終美國也就是金融危機,而沒有經濟危機,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空殼經濟,哪裡有經濟危機。要說有,那就是他們的百姓不那麼容易借到錢去買「中國製造」了。

而中國則相反,從次貸危機在美國全面爆發的第一刻起,中國開始了經濟危機,很簡單,美國是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的出口市場,次貸危機就是讓美國人一下子沒錢買東西了,中國的產品就賣不到美國了,中國沿海製造業的中小企業立馬成片倒閉。這不是經濟危機是什麼?你把馬克思請出來,他也得說這是經濟危機,因為這恰恰就和他定義的經濟危機是一回事:生產過剩(產品賣不出去)、大量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

當然,我前頭說了,今天的資本家基本上不會生產過剩,而是產能過剩,他們今天發現苗頭不對,明天就會解僱工人、減少產量,而不會出現大量產品積壓的情況。早在2008年年底,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課題組(以下簡稱人大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就對中國將要面臨的這種經濟危機做出了預測。他們當時預計2009年潛在GDP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不平衡進一步惡化,2009年潛在GDP缺口比2008年平均惡化了85.3%;失業水平將進一步擴大,2009年中國的失業規模將會接近3200萬人,調整後的失業率也將由2007年的7.1%攀升到9.3%左右。世界經濟將深度下滑。這會對中國出口帶來嚴重打擊,使得中國外需下滑的幅度遠超過2008年的水平。同時,由於中國出口收入彈性很高,出口對於主要貿易國的國民收入增長較為敏感。歐洲、美國、日本三大經濟板塊的同步大幅度下滑將對中國的出口帶來直接的深度衝擊。

因此,對中國當前經濟影響巨大的出口和進口增速將雙雙持續回落,其中出口增速下滑更為劇烈,預計出口增速將下降6.9%,進口增速下降6.1%。這導致2009年貿易順差較2008年減少146億美元,貿易順差的增長速度為-5.5%。與2007—2008年不同的是,2009年中國出口的問題不是內部成本上升與競爭力下降的影響,而是外部需求下降的衝擊。2009年金融危機對美國、歐洲、日本的實體經濟帶來的實際衝擊,其進口需求的下降才將全面顯現。這種需求衝擊,很難利用人民幣升值減緩、出口退稅率提高以及出口補貼等供給方刺激政策來緩和外需的下降。當然,我們幸運地看到,無比強大的中國政府在2009年用凱恩斯主義的方法打敗了經濟危機,4萬億(2008年11月推出)基建工程砸下去,立馬消化了鋼筋水泥的過剩產能,從而也彌補了出口驟減導致的GDP增長缺口,中國經濟在2009年成功保八,全球一枝獨秀。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凱恩斯主義的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用於中國,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不薄弱了,鐵路、高速公路和其他設施都已經不錯,如果繼續搞出來的基建工程都是沒什麼用的工程,新修的高速路上沒車走。那麼4萬億的效果就是消化了今天的產能過剩卻換來明天更大的產能過剩。此話怎講?

一方面,4萬億的基建有可能會導致建築材料廠商擴大其產能,請注意,如果沒有4萬億,這些廠商本身產能就已經過剩了,4萬億砸下去讓他們的產品突然又供不應求了,那他們很可能新增生產設備、擴大廠房,也就是擴大產能。那麼一旦4萬億花完了,水跌船落,這些企業又被打回原形,那時候他們面臨的是比4萬億之前更大的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四萬億建出來的那些東西,很可能本身就是「產能過剩」的,比如西部沒車跑的高速公路,這就是「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如果你把高速公路承載汽車跑這個事情看成是高速公路的「生產」的話,就可以說沒車的高速公路是產能過剩的告訴公路),同理那些遍地開花的一個公務員分一間還剩餘不少的政府辦公樓也是產能過剩的辦公樓。

我不得不說,中國,有比凱恩斯主義更好的選擇。是什麼選擇呢?

那就是中國自己印錢購物消費自己的各種過剩產能。

說了這麼多印錢購物,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個東西本身做一個較為嚴格的解釋了。印錢購物絕不是我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進行了長期的苦苦思索。這整個思考過程的開始就是對消費瓶頸經濟的研究。消費瓶頸經濟也就是東西賣不出去的經濟,也就是產能過剩的經濟,也就是馬克思那裡的生產過剩的經濟,也是凱恩斯那裡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更加是克魯格曼那裡的「增長型衰退」的經濟。這一切都說的是一回事,工業化以來的人類經濟,普遍存在著消費跟不上投資的現象,整個社會的生產能力遠遠大於全社會對商品的購買需求。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個社會有能力生產100輛自行車,而有能力並且想買的只有50輛,那麼剩下50輛就是過剩的產能,基本上所有產品都是如此。

馬克思是怎麼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的呢?

很簡單,他認為這是由於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導致的,因為資本家拿了太多,工人拿的太少,然後呢?資本家進一步擴大生產,而工人的消費能力進一步萎縮,這結局就是資本家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

於是就發生了諸如農業資本家向河裡倒牛奶的事情,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你現在看那個時代的資本家會覺得挺搞笑,他們怎麼這樣蠢呢?為什麼不調查清楚市場的供求信息而決定自己的產量,搞到最後形成了生產過剩,多生產的產品還要毀掉。

事實上,不是他們蠢,而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你看今天的資本家智商也沒增長,但是由於信息發達,供求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查的一清二楚,所以就不存在生產過剩了,而只存在產能過剩——資本家們沒有把多出的產品生產出來,儘管他們是有能力生產那些產品的,凱恩斯是怎麼解釋的呢?他是用消費者的三大心理定律來解釋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用大白話說就是,隨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你用於消費的錢占你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小。

比方說,你18歲的時候每個月賺500元,這些錢你幾乎全部都會花掉,因為你要活下去差不多就得花掉這麼多,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百分之百的,到你20歲的時候,你每個月賺2000元,很可能你每日仍只花500元,剩下的錢你存起來了,這時候你的邊際消費傾向是25%,因為你每日領到的2000快錢,你都只花掉500元;當然,假如你40歲的時候不小心成了億萬富翁,年收入上億,那麼你這每一年新賺的一億元錢很可能就花掉了一百萬,這時你的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低得不得了——只有0.1%了。

這種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律意味著什麼呢?

很簡單,會導致全社會有效需求的嚴重不足,也就是全社會的人願意(當然必須也有這個能力)花在消費上的錢嚴重不足。這就導致產能過剩,消費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克魯格曼是怎麼說的呢?他把這種消費瓶頸經濟形態叫做「增長型衰退」:「一個經濟體仍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產能的擴張,於是,閑置的產能和失業者越來越多。」克魯格曼認為他的蕭條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就是「經濟的需求面失靈——私人消費不足以充分利用可用的生產能力。正因為沒有充足的消費需求,一個接一個的經濟體遭遇衰退,無一倖免:20世紀90年代起歷時10年的日本,1995年起的墨西哥,1997年起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韓國,2002年起的阿根廷,2008年起的所有國家。」克魯格曼的這些說法其實毫無新意,和馬克思幾百年前說的沒什麼區別,和凱恩斯說的也是一回事。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會認同這一點,產能過剩是一種經濟困境或者是災難,從全社會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巨大的效率浪費,因為整個社會本來可以生產多得多的產品,從而能使得人們過上比現在富足得多的生活,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消費不足,愣使得這些商品不能被生產出來。一句話,這是個巨大悲劇,是一個人類有能力生產卻不能生產的悲劇。

怎麼走出這個巨大的悲劇呢?

馬克思的方法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公有制和計畫經濟,公有制可以消滅剝削,沒有了資本家的剝削,工人分得的部分就多了,消費需求就旺盛了,就不會導致產品賣不出去了;計畫經濟呢,則解決了利潤限制生產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產能過剩不就是因為沒有利潤而不能進行生產嗎?那好,在計畫經濟中,生產不是為了追求利潤,任何一家工廠你只管按照政府的命令開足馬力生產,能生產多少就要生產多少,一點過剩的產能也不留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