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中國趕上美國難在哪 第四章 致命內傷:中國經濟太實在

在前面的講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國富國窮的兩個邏輯。

第一個邏輯是,兩百年前,西方國家是用工業品來交換我們的原料和農產品,工業品與農產品之間巨大的生產效率差異註定這是一種不對等的貿易,這種貿易是一種盤剝,這種盤剝是當時的工業國越來越發達,而我們越來越窮的原因。

第二個邏輯是,兩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也能生產工業品的時候,西方國家就不再在產品本身下工夫,他們乾脆不生產了,而只經營品牌、技術和專利。同樣的鞋子,貼上他們的品牌標籤,一雙就可以交換我們的一百雙。這樣的盤剝比之兩百年前的盤剝來得更兇猛、更有效。所以你會發現今天的發達國家物質比兩百年前更富足,他們更加富強了。

今天的中國明白第二個邏輯了嗎?

我看是沒有。

今天的中國製造還在遵循著兩百年前的邏輯,中國製造僅僅是在製造產品而已——實實在在的物質產品。這樣發展下去,中國成了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可是你會發現越生產,別人(歐美)就越富足,而我們得到的是殘羹冷炙。

郎咸平對中國製造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是點中了要害的(我在後文會指出他的問題),他說中國製造業淪落在了價值鏈的最低端。

他用所謂的「6+1」理論來說明這個問題,「6」就是指現代產業鏈中比較能賺錢的六個環節:第一,產品設計;第二,原料採購;第三,倉儲運輸;第四,訂單處理;第五,批發經營;第六,終端零售。至於「1」當然就是指物質產品的生產這個最沒價值的環節了。

美國把價值最低的製造業一端(即「1」)放在了中國。價值最低的製造業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因此,美國人把它全放在中國,而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六塊非製造業(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裡。「6」是「軟」的生產環節,「1」是「硬」的生產環節。在這樣一種「6+1」產業鏈的定位下,中國就淪落在了價值的最低端。

以浙江生產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出廠價是1美元,到美國沃爾瑪就是10美元,按照郎的理論,多出來的9美元都是「6」創造出來的。明明是我們生產出來的芭比娃娃,在市場上能賣10美元,而我們只能拿到1美元,於是郎感嘆這是多麼可悲。這的確很可悲,不過郎教授沒有搞懂這可悲之處到底在哪裡。

第一,芭比娃娃如果由中國生產,出廠價1美元,而在美國賣10美元,注意這是賣給了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那麼我們根本就不可悲,因為這個生產我們沒有任何損失,我們賺了1美元,至於美國人願意花多少錢就買去吧。其實,真正可悲的地方在於,芭比娃娃是要在中國賣的,我們中國工廠生產出來的芭比娃娃物質實體,出廠廠家拿了1美元,貼上芭比娃娃的標籤之後轉手就以百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中國人,這才是真正的可悲之處,這種交易其實正是一種盤剝。你想想,美國人什麼不用干,僅僅是貼了一個標籤就賺了近百元人民幣,而他們拿著這無數的100元人民幣,又可以買很多的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衣服鞋帽、自行車、洗衣機、冰箱等等。這種交易的實質是空手套白狼,用芭比娃娃的概念捲走了我們數額巨大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

第二,我告訴各位,「6+1」中只有1才是創造價值與財富的,其他六個環節根本就不創造任何財富。千萬不要被事情的表象蒙住了眼睛,中國工廠生產出一個芭比娃娃,它就是一個,不會因為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折騰之後變成了兩個,這是最簡單的物質守恆。

至於為什麼經過折騰之後芭比娃娃的價格變成了10倍,我告訴各位,這不是因為那六個環節創造了9美元的價值,而是美國人通過品牌把戲拐走了我們的9美元。

為什麼說它不創造價值而是拐走價值呢?

很簡單,那六個環節折騰之後,這世界上不會多出任何的物質財富,只是這六個環節的人憑空得到了總額九美元的貨幣而已,這九美元本身不是財富,但是它可以再去購買更多中國廉價商品。還是回到第一點的邏輯,美國人通過這套把戲白白套走了我們的物質財富。

簡言之,只有物質產品才是真正的財富與價值,但是在實際中美國通過品牌空手道,可以讓本來不是財富的東西在市場上值很多錢,有很高的價格,從而捲走我們實實在在的巨額物質財富。

中國製造什麼時候才能走出被人捲走財富、被人坑的死循環呢?

唯一的途徑就是向美國「學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是品牌,我也搞成品牌,這樣我們就平起平坐,你就無法剝削我了。同樣質量的鞋子,你是品牌我不是,你就可以一雙換我十雙,有朝一日我也做成品牌了,你一雙也就只能換我一雙了,你再也賺不到我的便宜。

總之,中國製造一定不要再搞兩百年前的那些玩意兒,這樣下去只能永遠被人盤剝,永遠也無法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更別提超越美國。

我們已經知道,明星娛樂業在當今是作為發達國家剝削髮展中國家的工具在使用的。美國好萊塢大片,就是它在全球席捲財富的法寶。

中國的娛樂業呢?

只能用悲劇兩個字來形容。一句話概括它的現狀就是:自娛自樂,在外來娛樂產品入侵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看看最近《阿凡達》和《孔子》的票房戰績吧。

要多少部《孔子》才能抵得上一部《阿凡達》在中國的票房?當前者只有9000萬票房的時候,後者在大陸已經有10.9億的票房,前者只是後者的零頭。

中國大陸的明星娛樂業,純粹是在國內瞎折騰的小丑,非但不能走向世界,哪怕是在亞洲乃至東亞都不能佔有一席之地。日韓輪番轟炸,你方唱罷我登場,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港颱風到近幾年的韓流,我們沒有一次能招架得住。

韓劇的熱播意味著什麼?

那是滾滾白銀外流。2005年韓國的電視劇《傷心戀歌》還未播映,日本的富士電視台便以高達40億韓元購買了劇集的日本版權,可說是破了近年韓劇版權費的紀錄,韓國媒體預料《傷心戀歌》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和東南亞的版權費,會比平時的高兩至三倍。

明星娛樂業是一種虛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它的產品可以說是一種可以無限複製,一本萬利的東西。

電視劇、電影的膠片、光碟,流行歌曲的碟子都是可以無限複製,而成本幾乎為零的,中國有13億人口,哪一個國家的娛樂產業能不覬覦這塊大肥肉?

好在中國現在盜版比較猖獗,買正版的習慣也沒有形成,去影院看電影的人也極其稀少,否則,中國被外國娛樂產業捲走的財富將會是現在的百倍、千倍。

你得知道老外跑到中國最感嘆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這裡的各種影碟、音樂CD是如此的便宜,須知這些東西在他們那裡是很貴重的,上百美元一張的音樂專輯是很平常的,如果在生日的時候能收到一張你喜歡的歌星的CD,會是多麼寶貴的禮物。所以老外來到中國無一例外都要瘋狂採購影碟和CD。試想,如果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做到他們那樣,我們買一張美國大片的正版影碟或者外國明星的一張專輯都要花上千元或者幾千元,那麼外國娛樂業對我們的盤剝將會是何等猛烈。所以中國當前的情況是不幸之中的萬幸。話又說回來,這種幸運之中其實告訴我們更大的危機。

中國要進步,是不是得不斷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中國人素質不斷提高,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去影院看電影?如果有朝一日我們都只能購買正版影碟,盜版被打擊到斷子絕孫了;如果有朝一日我們中國人很大一部分都把周末去影院看電影當成生活習慣了,那麼真正的災難就來了。因為你會發現,中國的各類娛樂產品在外來的好萊塢產品面前毫無競爭力,面對貴的要命的影碟,人們只會買美國大片,只會買美國、日本、韓國歌星的專輯;而在好萊塢大片和國產片同時上映的時候,選擇好萊塢大片的也一定是占絕對多數。

我們可以單就電影這一塊粗略地算一下賬。各位知道全中國有多少電影院,總共有多少塊銀幕嗎?一共只有4097塊銀幕,13億人口只有4097塊銀幕。那麼美國有多少塊呢?有38990塊銀幕,而他們只有3億人口。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假定10年之後看電影的人數比例不斷增加,我們不說太樂觀,就說能達到美國的十分之一好不好?美國現在是7000人有一塊銀幕,那我們到時候是7萬人有一塊銀幕,那就是全國總共有近2萬塊屏幕,也就是說看電影的人增長了五倍(因為屏幕數量增長了五倍),不妨假設電影總票房也增長五倍,那麼2009年中國的票房收入是多少呢?60億人民幣。按照假設十年之後也就是300億人民幣,這當中要有多少被外國電影拿走了,答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