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什麼樣的國家會成為當代發達國家 第一章 大話金融:中國經濟是龐氏騙局嗎?

外匯的問題,涉及中美經濟的許多核心,中國2.4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過程、政府對其的使用方式,都隱含了「中美國」的運作本質,其中展現的中美國富國窮的邏輯更是精彩絕倫,中國要超越美國,在匯率和外匯儲備問題上必須有新的戰略思維。

不過這裡我們還不需要深入論述,還是先得給各位普及一下關於外匯的常識再說。

國內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經濟學者,對於外匯儲備的言論實在是慘不忍睹,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發現一個說的好的,說得都對的。所以,只好由我再來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外匯。

老王家15口人,老王家大院是個獨立王國,大院裡面只准許流通人民幣,他們要出了大院則一律需要用美元來購物,那麼老王家需要儲備美元,以滿足十五口人到院外夠的需求——每一個人到院外購物都需要把人民幣先換成美元才行,王家規定680元人民幣可以換100美元。

王家大女兒進城賣菜,坐車來回各需要10美。她就需要拿出68元人民幣去老王那換10元美元,否則司機不讓上車啊。她賣掉蔬菜得了110元美元(坐車回家花掉10美元,還剩下一百美元),回家就得上交給老王。老王呢,就印刷680元人民幣給她。這樣,老王家的GDP就增加了680-68=612元人民幣,同時,老王手裡增加了100元美金的外匯儲備了。

這100元美元老王把它放在哪裡呢?放在牆洞裡面?即使家裡沒有老鼠也不成啊。美元天天貶值啊。所以啊,就放到美國銀行裡面賺點利息,啊,不,買些美國國債更保值些。這100美元的外匯儲備有何用呢?有啊。1)小孫子想吃麥當勞,人民幣人家不收啊。小孫子他爹就得拿出680元人民幣跟我換100元美元才行。同理,大女兒的女兒想去西單商場買襪子也得這樣。2)下個月,二女兒也要進城賣菜了,她也需要10美元坐車啊。老王呢,是個葛朗台式的人物:小孫子不許吃麥當勞,小孫女不能穿新襪子。外匯要留給女兒們進城賣菜路費用。這樣一年下來,女兒們進城賣了100次菜,老王家外匯儲備增加了1萬美元,再過十年,老王家就累積起了10萬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本故事改編自凱迪網友「瀏星雨」《和愛國學者深入淺出地談美元外匯儲備》一文)。

現在我們明白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什麼了,中國的企業出口商品賺到的美元,由於不能在國內流通,只能去銀行換成人民幣,銀行哪來的人民幣給它呢,印刷。銀行每收到一筆美元,就會印刷等值的人民幣還給當事人。所以,外匯儲備本身不是財富,它所代表的財富已經印刷成人民幣在國內當事人手中了。

那麼外匯有什麼用呢?

僅僅是當國內有人要進口或者出國購物時,讓人能夠交換到美元而已,也就是說,外匯儲備是為需要使用美元的國內人士做的一種準備。現在問題來了,儲備了那麼多的外匯,平日里拿著人民幣來兌換美元的人們只消耗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剩餘的這麼多閑置在銀行的美元是不是可以用來干點什麼呢?是的,可以到海外投資,讓它升值。是不是什麼都可以投資呢?當然不是,只能投資流動性高的項目,就是隨時可以脫手的項目,要不然,一旦國內來兌換美元的人突然增多時,你拿什麼給他們。同時,也不能買風險大的投資品,同樣的道理,如果虧了你拿什麼應付國內的兌換需求。

如此一來,美國國債無疑是最佳選擇,流動性高、風險小。

明白了外匯是什麼,也就可以擺脫一些誤解了,這裡舉兩個常見誤解,其他則可以觸類旁通了:

誤解一:外匯儲備在貶值。

這種誤解最為普遍,它看起來實在太有道理了。因為美元相對人民幣一直在貶值,所以我們的美元外匯儲備也就貶值,難道不是嗎?

當然是錯的,外匯是用來買外國商品的一種準備,它代表的財富已經印成人民幣發給國人了,所以自然不能根據它能交換的人民幣的多少評判它是否貶值。你不能說這2萬億美元外匯幾年前你可以換到16萬億的人民幣,而現在只能換到15萬億就說它貶值了,這之間毫無關係。外匯是否貶值,只能看它對外的購買力是否降低。國際通貨的購買力評價應該兼顧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和通貨本國的物價水平兩個方面。

這兩年來,國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經過一輪暴漲後逐步回歸歷史中游水平,由於全球經濟的不景氣,短期之內價格大幅上升的概率並不高。

美國一直處於低通貨膨脹水平,其他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屬國(如歐元區各國、日本等)的通貨膨脹率也基本處於較低位置,所以,這些國際通貨區域的通貨膨脹率不高,也即是說,外匯儲備的對外購買力並沒有受到削弱,外匯儲備並沒有貶值。從內部來將,央行收攬了國內經濟體貨幣錯配的損益,代管了對外購買力,人民幣的對外升值僅僅表明進口部門換匯成本下降,或是出口商的售匯收益減少,損益留在內部。對外部購買力的評價而言,國民總體財富沒有減少。

誤解二:拿巨額外匯分給百姓刺激內需。

顯然,這是對外匯儲備的含義的低級誤解,有著名經濟學家提出把外匯儲備直接分給百姓的荒唐說法。

我們已經知道,外匯所代表的財富已經換成人民幣形成了國內財富和購買力。在央行手中,外匯儲備是對進口或債務清償的支付準備,以備國內實體對外之需。如果央行把外匯直接分給老百姓去刺激國內市場,老百姓還是要把美元外匯換成人民幣進行購買,這與央行直接印刷人民幣發給老百姓有何區別,不過是無端地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而已,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通貨膨脹,任何人的國內的實際購買力沒有任何改變,內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民眾拿著分到的外匯去進口外國商品呢?這就是直接用外國商品取代了內部消費,內需同樣毫無增加,比方說A拿著分到的1000美元直接購買外國筆記本,那他就直接擠掉了一台國內筆記本的銷量,內需毫無增加。

這是我上學時一位教邏輯學的教授講述的他表哥(下文用張三作為代號)的離奇事迹。

張三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乃內蒙古某地鄉下人士,卻是個天才的大忽悠,因為他竟然心血來潮跑到忽悠的發源地東北去忽悠。

1998年年初的某一天身無分文的他來到東北某個中等城市,以投資商的身份和當地政府談興辦養殖場的事。也不知怎的,政府就相信了,給他划了一塊地,還提供貸款幫其興建廠房。養什麼呢?記不太清了,好像是養狸貓。

這張三聲稱他的團隊配種出來的這種東西具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只要進行養殖,銷路不成問題,最誘人的是,他的公司負責回收全部的狸貓。這東西一買要買一公一母兩隻,買回去之後養大交配生仔,公司負責原價(開始賣出去的那對狸貓的價格)回收全部生出來的仔。而年初買來的一對狸貓到年底可以生育四隻幼崽,這樣對養殖的百姓來說明擺著是穩賺不賠、年利潤達400%的買賣。

一開始人們將信將疑,他就先簽訂回購合同,也就是只要你養,我就肯定高價回收。這樣就有一小部分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購買了些幼崽回家養殖。幾個月之後成熟了交配後生了四隻小狸貓,張三果然按合同回購,於是這批養殖戶都賺到了錢。他們嘗到甜頭之後,當然會擴大養殖規模,想賺更多的錢,同時周圍的人也被帶動起來,加入到養殖戶的行列。

於是這個雪球越滾越大,到1999年年初的時候,整個城市包括郊區有近千戶家庭都在養這個東西,累計購買幼崽的金額達到了300多萬元。

各位應該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沒錯,張三回收的小狸貓其實都賣給了下一波養殖者,而全然不是賣給製藥廠。只要下一波的飼養者大大超過前一波,那麼這個雪球就一直可以滾下去,何時是個盡頭?直到沒人接盤的時候,就是盡頭。

到了2000年年初,賣出上一年年底回收的全部幼崽後,張三已經坐擁千萬資產了。

就在這一年,由於張三的養殖場和帶動的全民養殖業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稅收收入,他當選了該市的人大代表,這下可好了,更加堅定了老百姓對他的信任,以至於一些蒙在鼓裡的領導也加入到了「穩賺不賠的」養殖行列。

2001年年初,張三賣掉回收的幼崽,收入了近億元。

按照合同條款,這年年底張三公司要支付數億元來回購成熟的新誕生的幼崽。可養殖戶們卻等不到這一天了,因為張三估摸著養殖戶人數已經到了這個城市極限了,下一波不會再有什麼人了,雪球要滾下去,除非把範圍擴大到全省乃至全國,可是他做不到這一點。於是在這一年的中旬,他便宣布公司破產,逃之夭夭。當然最後還是被抓進了牢房。

我們來續寫一下這個故事,假如張三可以一直逐步把這個「養殖業」擴展到全國,會是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