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三腳凳

千斤重擔壓在了香港總督尤德身上。撒切爾夫人走了,飛回了英國,卻留下許多麻煩和許多怨恨給了尤德,等著讓他排解。

針對撒切爾夫人927談話和柯利達送交的續約要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嚴正指出: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過去英國政府同中國清政府簽定的有關香港地區的條約是不平等的,中國人民從來是不接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貫立場是,不受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約束,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收回香港整個地區。中英雙方都希望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為此將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商談。

香港市民及各界人士對撒切爾夫人談話均有強烈反應,有人靜坐港府門口,有人示威遊行,有人找上門來陳說厲害,弄得尤德寢食難安。

更要命的是港幣匯率指數跌至797,香港外匯市場每100美元兌港幣694元,說明香港是個脆弱的城市,雖然撒切爾夫人認為這是好事,說明人們對香港的未來信心不足,正像有些記荇所說:香港正在死亡。但是,香港真的死亡了,他尤德怎麼辦?難道香港成為死亡之城會對英國有好處嗎?撒切爾夫人顯然只注意到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了,而沒注意到萬一香港經濟垮了,英國何以需要一個沒有前途的累贅?他尤德不想讓香港斷送在自己手裡。

然而撒切爾夫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或是故意忽略這個問題,他仍然命令尤德和柯利達等人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統一口徑,並在這個論點下準備和中國政府的談判。

此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已經與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在北京繼續就談判的基礎與程序問題交換意見。中方要求英方放棄不平等條約,承認中國對香港整個地區的主權,以此作為不爭之議,進入同中方磋商如何保持香港穩定繁榮與移交主權等技術性問題。而英國人認為談判不應有任何先決條件,主權問題只能作為更廣泛、更具體的一攬子交易的一部分來加以討論。

鑒於英方一直拖延談判日期,鄧小平說,不能任英國人無限期地拖下去。談判日期要設限,告訴英國人,以1984年9月為最後期限,屆時如果仍未談成,中國將單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不管英方如何,自己以現身說法,為加緊解決香港問題作了如下工作:

一、完善立法。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二、制訂治港方案。由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廖承志等中國領導人充分聽取香港各界人士治港意見的前提下,在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由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主持起草了關於恢複行使香港主權問題的12條基本方針。準備在第二階段談判一開始,就把它作為談判的基礎提到對方面前,或在必要時單獨予以公布。

其主要內容為:

根據憲法第31條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主權,國防、外交由中央管理;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和終審權,現行法律基本不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門任職的外籍公務人員和警務人員可以留用,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顧問或某些公職;

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依法保障居民的權利自由和私有財產;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地區的地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資金進出自由,港幣自由兌換,繼續流通;

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財政獨立,中央不向香港徵稅;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同英國和其他國家建立互利的經濟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各國、各地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經濟、文化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負責社會治安;

中國將以基本法規定上述基本方針及對這些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50年不變。

三、加強對香港同胞的宣傳工作。向香港同胞宣傳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消除疑慮,安定人心,著眼香港未來,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中國政府尤其著力宣傳港人在香港崛起中所做的突出貢獻,肯定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響亮地打出港人治港的口號爭取人心,順應民意。

英國政府這下受到深深的刺激。它無法再若無其賀,無法再繼續拖延下去了。

1983年3月,撒切爾夫人給中國總理趙紫陽寫信,向中國許諾,她準備儘快向英國議會建議使整個香港主權回歸中國。考慮到英方在主權問題上的鬆動,趙紫陽總理表示同意儘快舉行正式談判。

於是,英方開始絞盡腦汁搜羅對付中國的靈丹妙方,想在談判桌上攫取正在失落的香港。

物色人選時,撒切爾夫人想到了尤德。英方選定的談判人員名單如下:

柯利達,英國駐華大使;尤德,英國駐香港總督;

麥若彬,港英政府政治顧問;

歐威廉,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畢瑞博,英國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史棠穆,英國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

雖然此次談判柯利達被委任英方的全權代表,實際上,撒切爾夫人卻把談判的輸贏押在了他的身上。他就是英方的殺手鐧。他就是英方的秘密武器。

撒切爾夫人精心設計了以主權換治權的方案。你中國政府不是極其看重香港的主權嗎?那就給你們好了,但一定要有個先決條件,得把香港的管治權仍交給我們英國人。為了能達到這個目的,撒切爾夫人煞費苦心做了一條三腳凳?何為三腳凳。

1982年12月10日,英國外交部及聯邦事務次官貝爾斯特德勛爵在香港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以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感風趣地將中英談判作了如下一個比喻:

有記者問他,英國政府能否就中英談判向香港人發出一些信號?

貝爾斯特德說:我們想要的是一張三腳,第一隻腳是可以為北京領導人接納的;第二隻腳是可以為英國國會接納的;第三隻腳十分重要,拋了一隻,凳就倒了。

第三隻腳是誰?就是尤德。

英國政府讓尤德以香港總督的身份代表香港500萬市民參加談判。並打著尊重香港民意的幌子,以掣肘牽引談判,爭取主權。香港一位非官方議員提出一項協議:任何有關香港前途之建議,在達成最後協議之前,必須在本局(立法局?辯論。英國人這樣做的目的是搶過港人治港的旗幟。你中國政府所提條件不僅要英國政府同意,還要經香港民意檢驗。誰代表香港?當然是現任港督尤德!就這樣,尤德被推到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尤德是個中國通。

他是威爾士人,1924年生。18歲那年,他考入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院學習中文,從此,他的生命就和遠東地區緊密相連。

21歲那年,尤德第一次來到了香港。這時他已經離開倫敦大學,成為英國皇家志願後備海軍的一名士兵。那一次,他是用軍人的眼光審視香港的。當經過數十天的航行,香港在他們的軍艦前方出現的時候,年輕的尤德比艦上所有的人都顯得激動。他學的是中文,在大學已經學會用中文觸摸這個世界。現在,他終於來到這個他日思夜想的國度,並且可以用他那稍顯生硬的漢語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話了,所以他比艦上的任何人都顯得亢奮和激動。

1949年4月20日,紫石英號軍艦從上海開往南京,在行至鎮江時不聽解放軍的勸阻,因而被正待命渡江的解放軍炮火所擊傷,這就是當時眾所周知的紫石英號射件。尤德此時任南京領辦館秘書,他毛遂自薦,主動要求找解放軍前線指揮官接洽。他這時年方24歲,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從南京到鎮江,途中要經過多少兇險,那百萬雄師正在此地集結,而戰爭狀態無異於刀叢劍林,險象叢生,要在這樣的地段去穿行,沒有膽略和氣魄是難以逾越的。當時的駐華大使史蒂文森批准了他的請求。他隻身一人從南京出發,徒步趕往浦口。由於浦口沒有解放軍高級指揮機關,那裡的部隊首長雖然接待了他,但表示愛莫能助,他只好無功而返。後來紫石英號逃走了,此事也就平定下來。只是英國政府沒有忘記年輕的尤德,他的這種冒險精神和無畏氣概受到了政府的表彰。於是他得到了一枚勳章。

在南京工作期間,給人的印象是,尤德不像一個外交官員,他更像是一位訪問學者。他富有朝氣,永遠是生龍活虎的樣子。他常去南京大學,到那裡聽中國學者講課,課間休息,他和學生們一塊踢足球,或在林蔭路上漫步,有時他出錢請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