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慶親王瞠目結舌

請閣下細說。慶親王請教竇納樂。

以中國的實力,很難與俄法日抗衡。他們來華的啟的和我們大英不同。他們是為了掠奪,是想把中國身上的肉全部割走,就像禿鷲撕扯獵物,是完全把中國置於死地。而我們則是為中更強壯。中國積弱甚久,僅靠自己,斷難自強,只能藉助外力,中國不也有詩日:如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嗎,依靠我們就會對付那些禿鷲們!慶親王迷惘地看著滔滔復滔滔的竇納樂,有點半信半疑。租借威海衛,是為了對付德國鷹。他們租借膠州灣之後,難道就此罷手了嗎?不可能。他們就會進一步擴張。誰能阻止他們?誰能不讓這隻貪得無厭的鷹飛翔?是我們!是我們大英帝國!只要我們在威海衛駐下軍隊,駛來我們的軍艦,他們就不敢貿然擴張。你懂嗎?

慶親王眨著眼睛不置可否。

法國人也一樣,他們也沒什麼好心眼。如果說俄國是熊的話,那他們就是一條狼。這條法蘭西野狼咬人更兇殘。他們要的是你們整個南中國!別怕,有我們大英帝國在,我們將派兵在香港阻擊他們擴張的勢頭,只不過你們中國方面要加緊配合我們,也就是說,將新界順順噹噹劃歸我們就是了……

當時有人根據列強瓜分中國的情勢,曾稱俄國為熊,德國為腸,美國為鷹,英國為虎,日本為太陽,法國為蛤蟆。慶親王看著竇納樂想起了民間的這些說法,他覺得太對了。眼前的這位竇納樂就是地地道道的虎狼之人,中國人剛把食物給他,他仍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和他們這些人打交道,真是與虎謀皮。不過,慶親王雖然心中憤憤,但口中卻不敢哺出半個不字。

他仍是不置可否地回答竇納樂一個哈哈,哈哈哈……但是,這些打哈哈的聲音似乎還沒完全消散,竇納樂便又一次找上了門,說法國人已要求租借廣州灣,大英帝國也要展拓香港。談判開始。

竇納樂說,還是我說過的那些話,我們之所以這樣緊急與中國政府交涉,實在是為保衛香港之計,同時也是為你們中國……

奕不想再聽竇納樂的強盜說辭,便原則上同意就香港拓界一事進行磋商。為了制止英人無休止的領土要求,奕還把話題扯到了今後的合作上,他說,中國急待開發和建設,比如鐵路、郵電、產業和貿易等等,我們都可以合作,你們英人也可以從中獲取巨利,你們為什麼非要我們的領土呢?你們能不能明確表示,倘若我們把新界讓給你們,你們從此再不要我們的領土?

這次輪到竇納樂給慶親王打哈哈了。他那充滿水份的笑聲又一次鼓盪著慶親王的耳膜,他只得也跟著他笑起來,只不過他的笑比哭還難聽。

第二天,竇納樂前去面晤清政府權傾一時的人物李鴻章。李鴻章,一個近代史上難以繞過的名字。他是安徽合肥縣磨店鄉人。1847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初從師曾國藩,講求經世之學。1853年回鄉辦團練,鎮壓太平軍。1861年11月,奉曾國藩之命整頓團練,招募新兵編練淮軍。1864年,率部克常州,賞騎都尉世職,曾率軍攻佔太平天國首都南京,被封為一等肅毅伯爵,賞戴雙眼花翎。1865年,署兩江總督。旋調集淮軍6萬人赴河南鎮壓捻軍,接替曾國藩為剿捻欽差大臣。1867年授湖廣總督,賞加一等騎都尉世職。1868年加太子太保銜,旋任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1870年,兼署湖北巡撫,繼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洋務派首領。1873年後,授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1888年,他著手建立了北洋海軍,1896年起負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繼曾國藩之後,李鴻章是晚清政府中最具實力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他是靠組建私家軍隊起家的。初師曾國藩時,李鴻章只不過是一介文人而已,鄉間耕農後代,清貧困頓書生,他是靠著自己的堅忍和才學才撥開濃霧見青天的。當然,他是具有天賦的。他愛動腦筋,善應變,且臨事不驚,氣魄膽略過人。曾國藩是他生活的年代裡隆起的一代大儒,是漢家山脈。曾國藩所創立的湘軍,在清朝晚期成了保護朝廷鞏固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清朝初期悍勇無比的八旗軍經不起和平歲月的銷蝕,早已成為掛在遺老們口邊的傳說。綠營也難以提起,在和太平天國的軍事鬥爭中屢戰屢敗。唯有湘軍在曾大帥率領下披堅執銳無往不前,逐漸成為維繫晚清安危的軍事奇蹟,曾國藩本人也如山嶽般崛起,即使是皇帝老子也能知道他奇異的重量。

李鴻章從曾國藩那裡學得許多東西,最讓他上心的仍是這軍隊一事。湘軍之所以成事成勢,說明清朝的氣數已入不敷出。這湘軍誰都知道是曾國藩的私家軍隊,別人誰也指揮不動。他擁有這樣一支軍隊,誰能怎樣他?在這亂世當中,誰擁有軍隊,誰就能立足,一能保全自己身家性命,二能為國家效力。僅僅靠文人虛無的沒有力量的蒼白文字,在這樣的亂世里難派大用場的。於是李鴻章就放棄安閑的文字書寫工作,回到家鄉操起武人的行當,組建了淮軍。

淮軍沿襲湘軍體制,以營為單位,每營分前後左右四哨,每哨相當於現在一個正規連隊。每哨有哨長哨官各一名,很像觀在的連長和指導員。每哨正勇分為8隊,雜設抬槍、刀矛、小槍等兵械。從中可以看出晚清軍隊已經將火器放置在重要位置。刀矛是冷兵器,抬槍小槍均為火器,也就是所說的熱兵器。抬槍隊每隊有正勇12名,刀矛小槍隊為每隊10名,每一哨官有護勇、伙勇6名,相當於現在的衛兵、通訊員和炊食員等等。每哨官兵108名。一營四哨,官兵為432名。營官設有親兵6隊,設有特種兵——劈山炮隊等等,加之四哨官兵,共有504名。這樣每營的兵力,和我們現在軍隊營的編製大體差不許多。淮軍的士兵來自民間的五行八作,不管是地痞無賴,不管是散兵游勇或是降兵降將,都會在這裡得到奇妙的安置李鴻章幕僚劉秉璋將淮軍將領分為十等,一為粵捻匪投誠,次為土匪投誠,三為光棍地痞,四為行伍,五為不識文字,六為秀才,七為五貢,八為舉人,九為進士,十為翰林。李鴻章化腐朽為神奇的秘密在於他將宗族關係植根在這支軍隊的血肉之中,就像人體中指揮四肢的神經。他手下大將大都是他的親族、同鄉、學生等等。在他的15名大將中,安徽同鄉就佔12人,外籍僅佔3人。他給這支軍隊注入的動力源還有豐厚的俸餉。即使是八旗兵和綠營兵,它們一年僅發半年的餉,有的甚至才發二、三個月。而李鴻章實在是個斂財聚寶的高手,他的手像個撈錢的耙子,即使曾國藩的軍隊也沒有他的軍隊薪水充足。他的士兵每月可拿到三至五兩銀子,一年能發九個月的餉金,這對別的軍隊來講真如天方夜譚。到了甲午戰爭期間,李鴻章為淮軍私攢的小金庫已達800萬兩銀子。淮軍不僅兵多將廣,糧餉富足,且有許多洋式裝備,這又是別的軍隊不及之處。李鴻章治軍以來,多次秘訪外軍,洋人的堅船利炮,新式軍典,現代戰法,他都耳熟能詳,並真正想學到手為清所用。他認為中國和外國確實存在差距,這是應該承認的,但承認並不是過趨卑諂,不是拜倒在洋人膝下乞哀生憐,而是暫且放下架子,虛心忍辱,為的是學得西人一二秘法,將來為我所用,也就是用夷之技攻擊夷人。他的軍隊是最早將洋人請進來訓練士兵的,也是最早使用洋槍的。他說,使用洋槍的部隊一營可以當兩個營用,於是奏請朝廷,將原來所用之抬鳥槍一概棄之,新裝備洋槍三萬桿。

湘軍原有作戰部隊12萬人,曾國藩為避人毀謗,主動將部隊裁減大半,有的分給左宗棠,有的遣之邊疆守備。而淮軍卻日益擴大,擁有近十萬之眾,成為朝廷倚重的主力部隊。李鴻章也在曾國藩辭世後成為朝廷的頭號重臣。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府接待了竇納樂。此時的李鴻章已不是三十多年前那個一身戎裝,領兵呼嘯在江淮之間的鐵血模樣了。他老了,高大的身軀有些佝僂,步履也顯得沉重,他的頭髮已經全白,山羊鬍子稀疏可數。他的左頰有一傷疤,雖然不大,但卻在春陽的照耀下格外醒目。那是他在日本與日人簽訂馬關條約時留下的印痕。在第三次談判結束的途中,他在路上被一日本剌客擊中,子彈從轎外幾米遠的地方穿透玻璃,擊碎了他的左眼眼鏡,彈丸射進左頰,埋在左眼下側。後來經過治療,所幸沒有大礙,但傷疤卻永遠留在他的臉龐上了,就像馬關條約如一道難以治癒的創傷永遠留在中國人心裡一樣。

竇納樂之所以拜會李鴻章,主要是想尋求李的支持。李鴻章是洋務派領袖,當年效力洋務運動,自然和各國洋人關係密切。尤其對英國更近一層。當年在上海攻打忠王之後,淮軍小住上海,就是先請的英國人當教練訓導士兵。李鴻章本人和英人上層關係更近。李鴻章雖然和洋人關係密切,卻不像一般官僚那樣對洋人唯唯諾諾,他並不卑微於他人,反而卻很得洋人好感。對於洋人,由於他們惡行昭著,國人見之躲之猶覺不及,誰還主動和他們相近?凡是和他們廝混的總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看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