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棋逢對手

熱河失陷,蔣介石不得不調軍北上,開始了長城抗戰。在這場戰役中,擔任防守的東北軍,是曾在北大營被日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部隊,替換張學良上場指揮的何應欽能做得更好嗎?

熱河淪陷,這回不光是舉國震驚,而是全國都跳了起來。

這仗究竟是怎麼打的?光湯二虎手下就可指揮8萬人馬,8萬人打不過128個日本兵,天曉得!

可以評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遭到輿論一致指責的除了一個湯二虎,當然還有負總責的少帥。

當時的胡適雖然不是什麼軍政要人,卻堪稱輿論領袖。他就說,熱河失敗,少帥「應負絕大的責任」,其能力無法「擔負這種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所屬東北軍更是難當大任,很多軍官居然不會看地圖,那還打什麼仗。

胡適一向是個厚道人,絕少與人爭到青筋暴突的程度,不過由於受到前線失利的刺激,此刻也變得尖刻起來,甚至直接喊出了「明知不能負此大任,而偏要戀棧」這樣傷人感情的話。

專家都發話了,但對熱河失守也深感「義憤填膺」的老蔣,卻仍然準備再給他的盟弟弟一次機會。

「128騎進承德」後,連著兩天,他都發電報給少帥,要求他振作精神,指揮部隊反攻承德——哪兒丟的你再從哪兒給我奪回來。

少帥這次也知道把事情搞砸了,表示願意親自帶兵去打。

可是已經晚了。

大家不需要他再去了。

3月7日,南京政府監察院提出彈劾案,要求軍法懲辦張學良、湯玉麟二人。你還別小看這個監察院,明清以前,那就是御史台啊,裡面的人被稱為御史都老爺,他們不是只會參參一般的王公大臣,皇帝老子怎麼樣,當著面照罵。

迫於輿論壓力,張學良不得不於當日主動致電中央要求辭職。

這下子老蔣感到情況嚴重,不能也不敢再掉以輕心了,當下從南昌飛赴武漢,隨後乘車北上,直抵石家莊。

屁股還沒坐熱,華北軍政大員紛紛聞訊趕來。

黃紹竑、徐永昌(山西省政府主席),這些人各個帶著一副苦瓜臉,爭著要向老蔣彙報工作,其實意思都是一個:讓少帥下課吧!

黃紹竑怕老蔣關鍵時候心軟,還苦心孤詣地做了一番推論。

怎麼說的呢?

委員長你想過沒有,如果讓他(指張學良)繼續幹下去,不光全國輿論不會罷休,華北其他非東北軍系統的部隊也不會幹啊。

經過當年中原大戰,29軍和晉綏軍對東北軍至今都隔閡難消,而且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刀山火海里殺出來的,他們只服比他們更狠更有能耐的,你派一個打仗不行的,怎麼指揮得動他們?而且別忘了,在中央軍無法大批調動過來的情況下,打日本人,還得靠他們。

再者說了,張即使有這種勇氣,肯率部與日軍死拼,可他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你瞧瞧他的身體,他的精神狀態,都難以支撐。

老蔣不動聲色地聽著黃紹竑滔滔不絕地發表他的宏論,只是默不作聲。事實上,即使在到華北以後,對於是否要撤換前線主帥,他仍然沒有最後打定主意。但是黃紹竑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他不得不動容了。

黃紹竑:即便現在你准許張辭職下野,東北軍也不會有大的動靜和反響。

為什麼?

熱河新敗,全國各地噴來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正是需要人出來擔責任的時候。

不此時斬馬謖,更待何時。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對老蔣來說,他最看重也最有顧慮的其實就是這一點。此惑一解,豁然開朗。

他不再猶豫不決。

之後便有了老蔣、宋子文與少帥的那次著名會談。會談內容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說法。但結果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張學良這回是真要下課了。

3月12日,國民政府明令宣布,准許張學良辭職,由原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接替其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一職。

少帥通電下野,老蔣安排他「出國考察軍事」。

這次經歷對他來說,可算是一次人生的滑鐵盧。軍事慘敗,政治失意,身體頹廢,原來還想保住一些老本,最後一摸口袋卻發現已分文不剩。

1933年的第一場雪,是否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了一些?

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想起多年前的改旗易幟和中原大戰,那都是他人生中經歷過的一個個輝煌頂點。

然而,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命運像早已設置和安排好的一樣,它會讓你感覺擁有一切,同樣又會毫不留情地把這一切都從你手中奪走。

唐朝的劉禹錫對此早已看破,所以他在虎踞龍盤的石頭城,才會由衷感慨:把「千尋鐵鎖」沉到江底又有什麼用啊,這些只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他說的是晉朝之統一中國。當時那麼轟轟烈烈,然而沒有多長時間便直如曇花之一現,很快中華大地就出現了長達三個世紀的分裂(黃仁宇稱之為失去的三個世紀)。

其實人之命運與江山之命運是多麼類似,一樣的無常,一樣的殘酷,一樣的令人心碎。

痛苦和絕望,在那一刻,幾乎壓垮了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

東北丟了,熱河丟了,等到他再回國的時候,山西、河北、平津也不再歸他統制。他和所有的東北軍部屬一樣,真正地成了一個天涯浪子。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失去後才更知道擁有的可貴,從此東北軍和少帥都以「打回東北老家去」為念,寄望於返回故里——那個夢中長滿大豆和高粱的地方。

其間,英雄亦輩出矣。

在少帥下野後,老蔣在與包括胡適在內的華北各界名人見面時,也自掌了一嘴巴,承認反應慢了一點,讓日本人有機可乘(「不料日本進攻熱河及湯玉麟張學良敗潰如此之速」)。

既然做了自我批評,當然要拿點行動出來。

老蔣命令中央軍加速北上赴援。

有多少?

3個主力師。

嗨嗨,不對吧。怎麼這麼少,在去年年底,不是還說可以「密備6個師」的嗎,哪裡有跌得這樣厲害的?!

其實說起這件事,老蔣也是有苦難言: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們不知道么?

再往前面去,更多的師也估計過,不要說6個師了。

按照老蔣原來的想法,這些中央軍部隊都只能從「剿匪區」抽調,可是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誰去跟紅軍作戰呢?

關鍵時候,有人拍了胸脯。

兩廣駐滬代表表示,只要中央有決心跟日本人干到底,江西抽出多少部隊,他們兩廣就補進去多少部隊。

人都有著急慌忙的時候,被熱河局勢攪得整天茶飯不思,連個安心覺都睡不好的老蔣頓時被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難得同志們這麼識大體、顧大局,還有什麼事不能辦好?

可是天真害死人啊,哪怕是對搞政治陰謀這一套很有心得的老蔣,一不小心,也著了它的道。

這邊眼看熱河之戰就要打響,那邊兩廣方面卻還悄無聲息,好像沒事人一樣。

他們一個兵也沒往江西派。

老蔣的部隊抽不出來,一時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在這要命的當口,政府命令、中央指示都是不濟事的,再說當初兩廣承諾出兵也沒有簽什麼合同——就算簽了也沒用,那年頭搞政治的誰信這個。

給錢吧,自己現在還窮得要當褲子呢,哪有錢?況且廣東的陳濟棠、廣西的李宗仁,這都是精得跟猴子一樣的人物,就算你借來高利貸給他們,也保不準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給地盤?南京政府一共也沒控制幾個地盤,給少了不行,給多了自家就不用過了。

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

感情。

奉命去「談感情」的是黃紹竑。

之所以讓他去完成這一「大任」,自然是因為黃紹竑本就是兩廣那邊出來的人,賓主交談都不用說普通話,距離容易拉近。

結果嘛,我不說大家也知道了。

老鄉歸老鄉,情誼歸情誼,兵,一個沒有。

理由多了:槍彈不足,軍費不夠……

反正都是很客觀很現實的困難,沒人說自己主觀上是不願意去。

跟他們一比,你就很能明白當初老蔣為什麼會習慣性地護著少帥了:條件也不是沒提過,可人家單純啊,哪像這些人這麼「老奸巨猾」。

看到黃紹竑兩手空空地回來,老蔣又生氣又鬱悶。

事已至此,也只有直面慘淡的人生了,臨時想別的招吧。

再怎麼排來排去,也只能先抽1個出來,這就是早先已從徐州出發的第25師(關麟征師)。其他的,還能湊兩個,1個是在湖北孝感的第83師(劉戡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