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燃燒的黑土地

馬占山二次復出後,很多舊部已難召回,軍力大不如前,他再展名將風采,化解所處困境。作為東北抗戰史上的經典戰例,鏡泊湖連環戰創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

現在讓我們把時間推後,看看李頓調查團離開東北前後,民族英雄馬占山的表現,因為他也一直在堅持著。

二次復出的馬占山這次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要跟小日本死磕到底,為此,他把家裡的幾個老婆都給疏散掉了(那個時代的人有三四個老婆不算什麼大事,只要你養得起),一人發個幾千塊錢,讓她們自謀生路。女人們見此情景,抹眼淚的、擦鼻涕的、牽衣袖的,哪裡肯走。

馬占山把眼一瞪:老子是上前線拚命,可不是帶你們去享福的,再這樣就不客氣了(「如不走者,當即死去」)。

真正的毀家紓難,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

不斬樓蘭,誓不生還,馬革裹屍,在所不惜。

馬占山迷途知返,不僅為自己正了名,而且使整個已趨於委靡的江省抗戰形勢重為之一振。

王者歸來,英雄還是那個英雄,好漢仍是原來的好漢。

復出後,很多舊部已難以召回,馬占山一開始能指揮調度的只有一個步兵第3旅(自兼旅長)和吳松林騎兵旅,僅相當於江橋抗戰鼎盛時期人馬的八分之一。但名將就是名將,他果斷地使出兩招,很快化解了自己所處的困境。

第一招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馬占山敏銳地看到了東北義勇軍所蘊涵的力量,不僅集中各縣民團武裝,還重點招納了「胡匪」、大刀會等正規軍一般不怎麼待見的江湖人士,共集中11支義勇軍,整編為9個旅,使所部在短時間內就接近5萬餘人。

在下面,我們將看到,雖然馬占山並非東北義勇軍首創之人,但能將正規軍和義勇軍結合起來,並使其各自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相得益彰者,馬氏實為東北第一人。

第二招是在戰術上見功夫。

事實證明,馬占山在江橋抗戰中的表現絕非浪得虛名。他重新出山後,仍然是東北抗日將領中最懂得打仗的Number one。

本來馬占山還有兩手棋,那就是在出走齊市時,留下了舊部程志遠「代理省政」,這是準備裡應外合時用的。同時,在嫩江駐紮的徐寶珍部也曾表示願意響應配合,這支在江橋作戰中以勇悍著稱的部隊已擴編為旅,如能得其相助,自然也是如虎添翼。

但這兩手都落空了。程志遠被日本人收買,轉而以偽軍的身份向馬占山反戈一擊,而徐寶珍口是心非,令人遺憾地選擇了駐足觀望,不願再服從馬占山的調遣。

只有靠自己了。

哈爾濱是當時日軍重兵駐防的地區,從國內調來的第10師團(姬路師團)和從上海趕來的第14師團(宇都宮師團)都在這個地方,關東軍在東北4個主力師團,一個城市就佔了兩個,日本人認為肯定萬無一失,除非吃了熊心豹子膽,否則任何抗日部隊也不敢輕易來觸這個霉頭。

但有人就敢。

馬占山找準的第一個目標,偏偏就是哈爾濱。

因為他發現,這座大都市雖然名義上駐有重兵,但內部兵力卻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充裕。

姬路師團和宇都宮師團竟然都不在城裡。

這兩位老大幹什麼去了?

忙啊,忙得不可開交,氣都喘不過來。

南滿北滿剛剛平靜了一會兒,東滿又被抗日武裝摺騰得不行,連車都通不了。

說來說去,跟鬼子過不去的就是兩條江:松花江和牡丹江。

於是姬路師團去了松花江下游。

吉林自衛軍余部都等在那裡:李杜、馮占海、丁超、邢占清,人家雖然退出了城市,但還有把力氣,當然要繼續斗下去。加上這裡不是哈爾濱,沿江都是原始森林,自衛軍往裡面一躲,日軍的那點兵力根本就不夠撒的。

就這樣,李杜他們還不讓鬼子兵省心,一有空就從林子裡面鑽出來,搞點奇襲、暗襲、夜襲什麼的,使得姬路師團大傷腦筋。

宇都宮師團則去了牡丹江。

這裡情況更糟糕,因為有個硬釘子——王德林的救國軍。

熙恰在吉林公開投敵後,原任延吉鎮守使兼第27旅旅長的吉興也跟了日本人。但他下面有個第3營,營長就是王德林,他不甘心就這麼變節,便拉著部隊到了東滿,並以國民救國軍的名義舉旗抗日。

要說就這麼一個營也沒什麼特別的,遼東義勇軍的唐聚五起家還有兩個營呢。何況東北軍怎麼說以前也是正規軍,要糧有糧,要餉有餉,現在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只能天天過苦日子,心裡實在不是個滋味。天長日久,連王德林自己也犯起了嘀咕:咱的大旗到底還能打多久?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早就有了答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惜王德林是舊軍人,他不懂這個。

不懂就要教,教他的人懂。

此人是他的參謀長李延祿。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這姓李的怎麼會懂這麼多革命道理,莫非他是——

共產黨?

沒錯,答對了。

李延祿不僅自己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在做活別人的思想方面也絕對是一把好手。

一番思想工作做下來,王德林果然被說動了,同意跟日本人干到底。正好當時自衛軍的李杜送來1萬軍餉,意思是要他們加入自衛軍序列,可王德林不想干:你是自衛軍,我是救國軍,大家一個等級嘛,憑什麼你來領導我?

李延祿啼笑皆非,他便勸這位王旅長,人家送來軍餉是好事,如果你不想把這個3營給人家管,可以用這些錢再擴編一個團出來,名義上是自衛軍的,其實還不是都由你老人家來指揮。

王德林一聽,我這個參謀長沒白請,真有頭腦。

於是就接受了軍餉,並從3營抽出一些老兵作為骨幹,編了一個補充團,團長由李延祿兼任。原來的3營則被稱為老3營。

有了一個自衛軍,現在又出來了救國軍,把當時負責東滿防務的仙台師團師團長多門攪得寢食不安,可他又實在抽不出這麼多兵力來用於「剿匪」,只好把問題上交領導,讓本庄繁想辦法。

本庄繁又能有什麼好辦法。參謀本部正把精力集中於南方,暫時調不來部隊——後來的兩個師團:宇都宮師團正在往上海趕,姬路師團呢,此時貓在國內,一時半刻也來不了。

想來想去,只有看鐵路的獨立守備隊能勉強一用。

就這麼著,原駐哈爾濱周圍的獨立守備隊步兵第6大隊被看中了。以他們為主力,編成了一個支隊,由第6大隊大隊長上田利二郎中佐為指揮官,稱為上田支隊,總數有600多人。

日軍進攻的消息一傳過來,救國軍指揮層的思想就亂了。

此前救國軍風頭正勁,已經連下敦化等三個縣城(我估計這三個縣城裡都還沒鬼子),很多人主張避開日軍主力,撤出縣城後分散進山。

理由是自衛軍有好幾個旅,還不是只能在林子里和鬼子兜圈子,咱們這點人手,干不過他們呀。

但救國軍的老大王德林一直沉默著,因為他最看重的是李延祿的態度,王老大就聽這個參謀長的。

李延祿在會上堅持:要打,堅決打,而且是正面迎敵。

當然了,我黨的紀律,所有意見都不單純代表個人,那是要集體討論決定的。

李延祿當了補充團團長後,就把一些地下黨員都安排了進來。按照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他也在團里建立了秘密支部。支部討論的結果,這仗非打不可,滅小鬼子還在其次,主要是得讓王老大堅定信心,不然他又要念叨自己的那桿旗要不要繼續打下去了。

當然了,主戰是一回事,誰去打又是另外一回事。

救國軍高層在談到這個事的時候,沒人應聲,全啞了。

李延祿說我們補充團上。

真有種。要知道,補充團成立剛剛一個多月,雖說有700多人,但除了老3營過來幾個老兵外,其他全是清一色的新兵蛋子,有的連槍都沒放過。

到這時候,你要說這位李同志不是共產黨,我都得跟你急。試問這種膽魄,誰有?

王德林大為感動,當即表示可以讓李延祿「打打試試」,並且把所有庫存的手榴彈全都撥給補充團使用。

又一位英雄即將出世了。

與前面的諸位好漢不同的是,他還是黨的人。

如果你要認為李延祿一番豪言,是準備和日軍去死拼,那你就錯了。要都這麼蠻幹,共產黨的那點人馬還能撐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

家底薄,就得學會算計。

他首先命令部隊撤出敦化縣,給上田支隊一個驚喜先,然後判斷日軍佔領敦化後,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救國軍的總部寧安縣。

再然後,大家應該猜得出來了吧。

當然是打埋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