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政治的終場與太原王氏 一、小引

東晉門閥政治中起過重大作用的士族,在琅邪王氏、高平郗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之後登上舞台的,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影響東晉政局的時間,是在淝水戰後至桓玄之叛的約二十年中。由於淝水戰後司馬皇室力圖振興皇權和相權,由於太原王氏作為當政的士族已經沒有兵權和沒有足為時局重心的人物而不同於前此的王、庾、桓、謝諸族,所以太原王氏只能是依附於而無力超越於皇帝(孝武帝)或相王(會稽王司馬道子)的權威而起作用,我們可以說,太原王氏居位的門閥政治,實際上是回歸皇權政治的過渡的一步,是東晉嚴格意義的門閥政治的終場。

歷史的發展往往多有反覆,特別是在其轉折時期。行將退場的門閥士族階層並不願意就此退場,所以有桓玄之叛成為門閥政治的回光反照。力圖振興的皇權不可能在業已腐朽的司馬氏皇族手中得到振興,因而有劉裕等人物之起,成為門閥政治的「掘墓人」 。劉裕還擔當了重建專制皇權的歷史任務。桓玄之叛與劉裕之起,又與太原王氏兩派的矛盾,以及與太原王氏兩派所分別支持的司馬氏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太原王氏,總的說來始終是依附於司馬氏皇權或相權而發展。這家士族在東晉門閥政治中的地位,遠不如前此居位的各家士族重要,因而不甚為史家所注意。其實就東晉居位擅權的各個門閥士族而言,其家世的淵源和門第的顯貴,只有琅邪王氏可以和太原王氏相比。這兩個王氏家族,一個佐東晉以興,一個伴東晉而滅;一個開門閥政治之端,一個附門閥政治之尾。也許我們可以借用「王與馬,共天下」之語,來說明東晉一朝的門閥政治以門第最貴的王氏家族始,也以門第最貴的王氏家族終。不過這樣一來,「王與馬,共天下」的意義就超過了諺語原來意義的範圍,而成為讖語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