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東晉門閥政治》一書,論述從公元四世紀初年至五世紀初年的百餘年間,江左幾家僑姓門閥士族與司馬氏皇權結合而運轉的政治歷史。東晉門閥士族的興替和門閥政治的發展以至消亡,從本書首尾相銜的各題中,大致可以看出其內在的關係。

本書前七題,依次論述各家士族當政時期的歷史,藉以顯示東晉門閥政治的階段性。為了弄清某些比較隱晦的歷史內容,作了較多的考證。《後論》之作,一方面是想把前面各題的論述加以貫通,以明本書脈絡所在;另一方面是想對作為本書主旨的東晉門閥政治的內涵外延,試作補充說明。

門閥政治,中國學者見仁見智,原無一致的理解。國外著作也頗有異說,多數人接受貴族政治的解釋而對具體問題各有主張。有的學者釋之為寡頭政治。這種種解釋無疑包含了許多精闢之見。只是,學者們或多或少地受西方古史研究影響,無形中假借了西方古史概念,一般不太重視中國古代久已形成皇權政治傳統這一歷史背景。而且,中外學者多是概括江左五朝、江左六朝、甚至整個魏晉南北朝歷史而籠統地談門閥政治,也就是說,他們傾向於認為門閥政治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了好幾個世紀之久,而較少從發展中考察門閥政治。

本書所指門閥政治,質言之,是指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它的存在是暫時的。它來自皇權政治,又逐步回歸於皇權政治。本書定名為《東晉門閥政治》,原意並不是截取歷史上門閥政治的一個段落加以研究。在作者看來,嚴格意義的門閥政治只存在於江左的東晉時期,前此的孫吳不是,後此的南朝也不是;至於北方,並沒有出現過門閥政治。門閥士族存在並起著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歷史時期,並不都是門閥政治時期。這是本書的核心思想,也是本書《後論》企圖著重說明的問題。

木書偏重於政治史方面的研究,但不是全面的東晉政治史;它以江左幾家僑姓士族的興衰為線索進行考察,但也不同於各個士族門戶的個案研究。書中旁及軍事、地理、文化、經濟諸問題,只限於闡明門閥政治的需要,一般不作詳盡論述,以免駢枝之累。

《釋「王與馬共天下」》曾在《中國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發表過,現經改寫,作了較大的補充,並此說明。

文稿寫成後陸續請北京大學歷史系周一良教授、祝總斌教授看過,在材料和論點上都得到他們精心指正,謹此致謝。

本書有參考未備、論斷不當、史料失誤以及其它不妥之處,統祈讀者賜正。

作者

一九八六年一月於北京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