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人生為一大事而來 11月5日 賣膠捲的小男孩

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後,中國很多老百姓只有一個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這關乎中國教育價值觀系統的改善,是老百姓自己不能完成的。我自己就是辦教育的,我覺得如果教育做不好的話,對國家的未來將產生重大的傷害,教育的好壞關係到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甚至關乎民族生存。

——2007年,俞敏洪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俞敏洪曾因得肺結核病住院而休學一年,所以他在北大讀了5年才拿下學士學位。從醫院回到大學寢室時,他敏感地發現室友們都以狐疑的眼光看自己。儘管已經康復出院,同學們還是不敢和一個曾經的肺結核病人住在一起。

萬般無奈之下,俞敏洪只好搬離北大,在北大讀書的最後兩年,他住在北五環附近一個叫六郎庄的地方,借宿在當地一戶農民家裡。那對農民夫婦家中光景還好,因為他們經常在頤和園門口販賣膠捲,有著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

住在那戶農民家裡的俞敏洪並沒有支付房租,他用自己的知識和農民作了一次平等交換。農民家有一個小孩兒,上小學二年級,成績很差。俞敏洪對農民夫婦說:「我來給你們的孩子當家教,我有信心把他的成績提高到全班前10名。如果我真的把你家小孩的成績提高到了班裡前10名,希望你們免除我的房租。你們覺得可以嗎?」

農民夫婦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同意了,俞敏洪做起了不拿工資的家教。他一邊做家教,一邊讀外國名著修身養性,包括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百年孤獨》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等。俞敏洪教了那個小孩兩年多時間,小孩的成績突飛猛進,從班級倒數幾名衝到了全班前5名。兩年時間很快過去,俞敏洪畢業留校當老師後,北大給他分配了一間宿舍。俞敏洪搬回北大之時,農民夫婦依依不捨,懇切地希望他能繼續給小孩做家教,他們願意支付工資。

俞敏洪也很喜歡那個小孩,所以爽快地答應了:「以後每個星期六你們把孩子送到我的宿舍就行,我負責繼續教他。」

農民夫婦繼續在頤和園門口賣膠捲,偶爾也把孩子送到俞敏洪那裡去上課,但堅持了幾次就再沒送孩子過去。

後來,有一次俞敏洪去頤和園遊玩。在頤和園門口,他看到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在叫賣膠捲,沒錯,正是他之前教過的那個。眼前這一幕,讓俞敏洪感傷了許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人生為一大事而來」。教育即是培育下一代之最大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