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何人更守元帝鼎 第十章 吳國公欲取浙西 劉太尉二桃三士

劉伯溫諫言朱元璋借鄧舍南下徐州的機會大舉東進,奪取張士誠在浙西的地盤。

朱元璋故作疑惑地問道:「可先生剛才不是說,察罕必聯手士誠、同取燕王么?若是咱們在這個時候突然進攻士誠,豈非替燕王解圍?」

劉基笑道:「燕王黃口孺子,短視無謀,見小利而生貪念,從而致使海東陷入危險的境地,但是主公您難道也是這樣的人么?……,主公眼光長遠、有宏圖偉見,又何必用這樣的言語來試探在下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

劉基接著說道:「古人云:『唇亡齒寒』。燕王儘管無謀,自尋死路,可是就以眼下的形勢而言,一來,咱們卻不能坐視其敗,任察罕獨大;二者,藉機東取浙西,也正好可為主公擴充實力。因此說,『東取士誠』,於當下而言,對主公而言,乃是一舉兩得之妙事,何樂不為呢?」

說完了,他頓一頓,又補充說道:「方今天下群雄逐鹿,士誠、友諒等雖不算真正的英雄,可畢竟他們起事已久,各自皆頗有根基,一時間也難以猝定。這天下大勢,還沒到真明朗。尤其察罕帖木兒擁眾十萬、兵鋒甚狠,佔據北地、睥睨江南,此三國之袁紹也,斷不可力取,只能智敵。故此,在下以為,主公斷不可如燕王孺子,為圖小利而竟不顧大事。」

劉基的這番話沒有明言,可朱元璋何許人也?一代梟雄,自然將他話中隱含的意思聽得明明白白。

說白了,劉基的意思的就是:鄧舍可以沒有遠見,貿貿然地搶佔徐州,可是朱元璋卻不能與他一般見識。寧可吃下這啞巴虧,也絕不能坐視海東自取死路,——敗亡在察罕帖木兒與張士誠可能的聯手之下。

為何?

原因有兩個。

其一,察罕帖木兒太厲害。

如果任由海東敗亡,北地盡數歸入其手,那麼察罕的實力必然翻倍增長。就以現下而言,察罕帖木兒還沒有打下山東,朱元璋捫心自問,就已自覺不是他的對手,若是再等到他「實力倍增」?不用說,更不能敵之了!

所以,絕不能坐視海東落敗。

——再說的明白點,現如今,江南群雄、他朱元璋為何在察罕帖木兒的威壓下還能夠東征西進、開疆擴土?不就正是因為有鄧舍接過了劉福通、田豐、王士誠等人的接力棒,繼續在北方與察罕廝殺不休么?

如果鄧舍落敗,那他們的這「好日子」也就算到了頭了。

李善長表示贊同,說道:「主公起於淮泗,如今稱雄金陵,處西漢、東吳兩強寇間,之所以可以東西掃蕩,從容不迫,而蒙元不能以匹馬、只輪臨江左者,前者因有小明王、劉福通為梟阻,後則因有燕王為捍蔽也。……,劉先生所言不差,咱們確實不能坐視海東落敗。」

其二,朱元璋所佔據的金陵等地雖也可稱富足,但較之浙西,尚有不足。

亂世之際,如何才可以立足稱雄?歸根結底,不外乎兩個字:「強軍」。那麼,軍又該如何強之?再歸根結底,還是不外乎兩個字:「國富」。

浙西之地,富甲天下。天下群雄,誰也沒用張士誠富有。如果能藉助這個機會把浙西吞併,朱元璋的實力絕對可以翻上一個新台階!到的那時,軍強、國富,陳友諒縱然再桀驁、再剽悍,又算得什麼呢?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先打張士誠,並不是因為他不想,而是因為一者,陳友諒咄咄逼人;二來,張士誠非進取之主。所以,不得已,只好先強後弱,先把危險性高的打敗,然後再徐徐圖謀危險性較低的。

可是如今,海東卻突然南下,搶佔了徐州,這在無形中就對張士誠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可以預見,士誠必會分出不少的兵力北上,以來防備海東的進一步南侵。而同一時間,這卻就給了金陵可趁之機。

正如劉基所言,陳友諒才有龍灣之敗,就算他再「剽悍」,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再向金陵發動攻勢,總得休整一段時間。便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一個張士誠分兵北上、一個陳友諒無力西侵的大好機會,轉而猛攻浙西!

確實「一舉兩得」。

一方面「化解」了海東兩面受敵的可能,使得海東能夠繼續當金陵的「捍蔽」。一方面搶下了天下最富有的地方,大大提升實力。

朱元璋大笑起身,說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暫時丟失了徐州,但卻使得我金陵有機會入主浙西膏腴,這筆買賣,真是十分的划算!——先生之言,正合吾意!」遠眺室外蔚藍的天空,不覺喟然嘆息。

李善長奇怪地問道:「主公本正歡喜,卻為何忽然嘆息?」

「燕王少年俊傑,有不世之姿,據遼東、入高麗,恢複我漢時舊疆;下山東、爭河北,迎對察罕絲毫不懼。誠可謂英雄也!卻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一時居然出此昏招,貿然南下與我搶佔徐州。雖暫得了徐州一地之利,卻便宜我即將盡取浙西膏腴。……,唉,念及此,不能不為他遺憾啊!」

劉基與李善長對視一眼,一個微笑不語;一個下拜高聲,說道:「天命有德。燕王雖可稱英雄,但畢竟主公才是真主!」

「哈哈,哈哈。」

朱元璋按劍而立,笑聲傳出室外,融入藍天白雲間。

按劍而立,他感慨頗多。自從軍起事以來,多少個日夜,他輾轉難眠。歷經百戰,雖得了金陵,但東西兩面強敵,北地又有李察罕,欲想脫穎而出,千難萬難!更不曾料想到,短短的一兩年間,海東竟又崛起了一位燕王。眼見這驅逐韃虜、逐鹿天下的夢想是越來越遠,又萬不曾料到,當此關鍵時刻,鄧舍居然「自出昏招」,等同平白讓了浙西給他!

端得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遠眺藍天白雲,展望未來。

即日東進,取下浙西,將這一塊天下最富足的地盤吞併。隨後,揮師西進,再與陳友諒決戰。只要能先後將此兩強敵擊敗,江南就算全部落入了他的手中。福建陳友諒、台州方國珍,說實話,還真沒被他看在眼中。

既已全據江南;而北方,察罕帖木兒與鄧舍兩虎相爭,勢必早已兩衰。對己有利,便全師北上,問鼎中原;若時機不到,也大可雄踞江東,待時而發。是進,則席捲天下;守,亦足可成就三分。

生為男兒,活在亂世;如果能做出這樣的一番成就,心愿足矣!

他對劉基、李善長說道:「我本淮左布衣,幼時沒有大名,只有個小名喚作重八。……,你們可知,我『元璋』之名,是誰給我取的么?」

劉基雖然投奔朱元璋不久,對此也是很清楚的,不過他不好說,依然只是微笑不語。

而李善長早在至正十四年就投了朱元璋,任其掌書記,當時朱元璋還在郭子興的麾下,兩人又是老鄉,關係非常親密,沒有太過的避忌,笑道:「主公之名是得自您的岳丈。」

朱元璋的岳丈是誰?自然郭子興。他的夫人馬氏乃是郭子興的義女。

「不錯。你們又可知,郭帥為何給我取『元璋』二字為名?」

「先請主公恕臣不敬之罪。」

「你我君臣,何必講這樣虛禮?只管講來!」

「主公的尊諱,元璋。元者,始也;璋者,美玉也。郭帥所以給主公起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主公您偉丈夫,如美玉一般截然不同於常人。」

朱元璋大笑,說道:「老李,你是讀書人,到底門道多!甚麼『始也』,甚麼『美玉』!郭帥之所以給我起這麼個名字,其實含義很簡單。」

「臣等愚鈍,請主公示下。」

「朱者,『誅』也;元者,蒙元也;璋者,利器也!郭帥給我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如一柄利器,誅滅蒙元!」

劉基、李善長聽了這等雄壯的語言,齊齊跪拜。陽光射入室內,映照在朱元璋的身上。兩人抬頭仰望,只覺絢爛刺目,不可方視。這一年的朱元璋,才剛剛三十三歲,雄姿英發、正值盛年。

「下令。命徐達諸將即日撤回,準備進攻浙西!」

……

濟寧之戰落下帷幕,牽涉在其中的各方對下一步的行動各有圖謀。

海東議論再接再厲、攻取曹州;金陵「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打算藉機東取浙西。而便在差不多相同的時候,遠在安豐的劉福通等人也召開了一次議事。

「最新軍報,海東佔領了濟寧全路,兵鋒直指曹州,並已攻取徐州。」劉福通簡短地向與會諸人通傳了一下軍報,然後說道,「諸位對此有何想法?」

他的弟弟,現任知樞密院事的劉六吧唧了兩下嘴,首先說道:「嘖嘖。真沒有看出來,小鄧竟有如此本領!」

當初,海東大舉東進、奇襲巨野,由此開始濟寧之戰時,安豐上下多數的官員、將領對此都甚不看好,認為海東必敗,就算不敗,恐怕也難以佔到多少的好處,至多平局。實在不曾料到,結果居然是察罕潰敗。

所以,劉六有些感嘆。

劉六驚奇,王顯忠卻是黑了臉色,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