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何人更守元帝鼎 第六章 佟生養爭搶首功 王保保自請軍法

王保保逃出楚丘後,本想直接去成武的。

他這個人,年紀雖然不大,才不過二十齣頭,但性子卻十分的堅韌,不肯輕言失敗。若是果真被他走去了成武,成武現還有數千的元軍,與單州的閻思孝里外呼應,也許真的還有可能堅持到李察罕援軍的到來。

然而卻是可惜,因了趙過、潘賢二及時遣人把住了楚丘通往成武的各條道路,他想盡辦法,終也還是沒有能進入成武。無奈之下,又再加上燕軍的追緝越來越緊,他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轉往南行,然後折朝西去,根據最新的情報,已經出了濟寧路,往晉、冀去了。

來送軍報的信使不但帶了這個情報,還帶來了另一個情報:「李察罕親率大軍,日夜兼程,直奔濟寧路而來,距離單州已只有三四天的路程了。」

可謂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王保保已經遠走,短日內不會再帶來麻煩。壞消息是察罕帖木兒將至,若不能在三天內取下單州,濟寧之戰的成果勢必將前功盡棄。不過,趙過、潘賢二卻絲毫沒有因此而緊張。

因為單州早成囊中之物。

無論好消息也好,壞消息也罷,知道的只有燕軍,而至於單州守軍,因為城池被圍了個密不透風、里外斷絕,對這些當然是根本無從知曉。並且自從將賽因赤答忽五花大綁地拉著在城下轉了幾圈、並以及將虎林赤、白鎖住等元將的首級出示給城中看後,城中的守軍更早就是人心惶惶。

只需一場總攻,便能輕易克城取勝。

徐州已取,吳軍已走。趙過在聽完了這兩條軍報後,面如沉水、神色不變地下達了軍令:「即、即傳令三軍,發起總攻!」

一邊是休養多日的精卒虎賁,一邊是人心惶惶的孤城守軍,雖有閻思孝的垂死掙扎、雖也有一些忠誠李察罕的元軍將領之負隅頑抗,但人力又怎能與天相爭?總歸是濟寧路的元軍大勢已去,燕軍卻士氣如虹。

不到半天,單州就宣告失陷。

當城陷之時,只見城外燕軍的旗幟漫山蔽野,喊殺聲響遏行雲,東、南、北各門,七八個營頭都爭先搶入,想要奪一個「先登入城」的首功。

能夠在城陷後搶奪入城首功的,可以想像肯定都是各部精銳,在攻城時打的皆為先鋒位置,要不然也沒有機會離城門這麼近。

既為精銳,其所帶隊之將校不用說,定然俱為鄧舍心腹,所以大部分營頭的營將都是上馬賊老人,也有一少部分乃後起之秀,而其中最耀眼的當數佟生養所部旄頭騎。

只見成百上千的戰馬疾馳,掀起塵煙滾滾;沖在前頭的一水兒白袍白甲,奪人眼目。大旗招展,橫出戈矛如林。佟生養一馬當先,沖在最前,大呼叫道:「先入城者,賞!先破韃子將府者,賞!活捉閻思孝者,重賞!」

亂世之際,首重軍功。而軍功裡邊,攻城略地又是頭一等的大功。而又在攻城略地里,先登入城則又是首功。如能搶下首功,不但會得到重賞,而且肯定會對以後的升遷大有幫助。有這種種的好處,也難怪各營拚命。

此時如果從高空中望下去,則可以看到偌大的單州城裡狼煙滾滾、火光衝天。

元卒敗軍如山倒,大多數都或者丟掉兵器、或者卸下鎧甲狼狽亂竄,有的沖入民宅,希望能藏起來僥倖保住一命;有的結夥成群,指望能衝出城去、逃個生天。

亂成一團的局面下,也有鬥志比較頑強的少部分,由本部百戶抑或千戶組織著,沿著街道且戰且退,但他們面對的是已然入城的優勢燕軍,卻就好比螳臂當車,再不要命的浴血奮戰,換來的也只是同袍越來越少。

有的將校投降了,垂頭喪氣地被繳去兵器押解成俘。有的將領自刎了,橫屍街頭而腦袋被搶去當作軍功。滿街屍首、血流成河。

跟隨在入城的各營後頭,又有十餘個騎士分別通過各門馳入城中。這十餘騎皆黑色衣甲,一手控韁,一手高舉一面小旗,一面馬不停蹄地越過絡繹進城的各營,一面不斷地大聲喊叫:「左丞大人嚴令:入城諸軍,除追剿殘敵外,不許濫殺無辜!有敢殺一百姓、有敢搶一百姓者,斬!」

緊隨其後,又是數十騎。

這數十騎也都是黑衣甲,拿的也都有小旗,只不過他們的小旗並沒有拿在手中,而是插在了馬頭。除此之外,每一騎皆手提馬刀,來回馳行在各營之中,凡是見有敢違軍令、騷擾百姓的,二話不說,上去就是一刀。

海東軍紀森嚴,對這些傳令官、軍法官,老兵們早就司空見慣。幾乎每一次破城後,都會來上這麼一出。不過,儘管每次上演的似乎都是同一戲碼,但細細比較下來,還是各有不同的,——關鍵要看帶軍主將是誰。

主將不同,執法的嚴厲程度也就不同。

趙過執法,固然很嚴格,但充其量也就是「嚴明」。軍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陳屠子、張剃頭、李閻王」,講的乃是陳虎、張歹兒、李鄴三人。這三個人執法,已經不但是「嚴明」,也不止是嚴厲,簡直嚴苛。

其實要說起來,之所以他們三人執法「嚴苛」,也都是情有可原的。

張歹兒、李鄴,一個鎮守雙城,轄地內各族混居,民風剽悍,長期與女真人、高麗人打交道;一個是久戍遼西,很長時間以來都是遼東的最前線,與世家寶戰事不斷;而陳虎坐鎮遼陽,責任更加重大,並且北邊數十里外就是瀋陽納哈出,再往北去,則即為蒙古各部。

古人云:亂世重典。所以,他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單州城破,生擒閻思孝,斬首千餘,俘虜兩千多人。

獲勝當天,趙過留下了潘賢二坐守城中,又親率佟生養諸將轉戰成武。成武守將嚇破了膽,望風而遁,半路上被傅友德余部截擊,大敗而潰。不到兩天,接連克獲兩城,總計殺敵一千六百多,俘虜三千出頭。

至此,濟寧全路再無元軍身影,已然悉數落入海東手中。

……

晉寧路,碗子城。

碗子城位於澤州城南九十里,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太行八陘」中的一個上。「陘」,即山脈中斷的地方。

「太行山首始於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

一條太行山,南北延袤千里、峻岭相連,將蒙元的腹內分為東西兩塊。東邊是晉寧、冀寧等路,西邊是彰德、廣平、順德、真定以及濟寧諸路。而又在彰德路這裡,太行山轉往西去,又將晉寧路與南邊的衛輝路、懷慶路隔絕了開來。

晉寧等路現屬山西;廣平等路現屬河北;彰德、衛輝、懷慶等路現屬河南。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太行山正處此三省交界的地帶,把這三個省天然地分開了。而不管是從哪一邊想進入另一邊,可行的道路大體而言,最重要的就只有八條,即為「八陘」。

「太行八陘」中,第一陘為軹關陘,舊址在今河南濟源市東,「關當孔道,因曰軹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

第二陘喚作太行陘,在今河南沁陽縣西北,「陘闊三步,長四十里」。沿陘直上,可至今山西晉城南的平陽關;沿陘南下,則可直抵今河南洛陽東的虎牢關,「北達京師,南通伊洛」,乃是從山西逐鹿中原的一條要道。

這碗子城,便就處在太行陘上,據說是唐時名將郭子儀所築。「太行絕頂,群山迥匝,道路險仄,中建小城若鐵瓮。唐初築之,以控懷、澤之沖,其城甚小,故名;又以其山險峻,形如碗然,雲碗子城。」

至正十八年,時佔據山東的王士誠曾越過太行、北入晉寧,察罕帖木兒與戰,大敗之,然後分兵屯駐澤州,「塞碗子城」。從那時起,碗子城就成了察罕的一個軍事重地。

儘管說,他的勢力已進入廣平、順德、濟寧諸路與高唐等州,但是因為這些路、州並沒有太過險要的所在可以把守,故此說,他對山東紅巾軍的最後防線其實還是在碗子城。

只要碗子城、或者說「太行八陘」不丟,山東紅巾軍就沒有西入的道路,他在晉、冀就穩若泰山。

趙過、潘賢二攻克單州、成武后的第二天,碗子城接連先後來了三批人。

第一批乃數千人的士卒,正為千里馳援濟寧而來的察罕軍。第二批有百餘人,也都是元軍的鎧甲裝扮,卻則是放棄濟寧而走的王保保。第三批只有兩人,卻是從曹州來的信使。

三批人前後腳到。前腳察罕帖木兒才剛入駐軍的千戶府,後腳王保保與信使就也來到。

聞得王保保出現,李察罕顧不上休息,立刻叫快進來。王保保進入府中,見到李察罕時,看到他連衣甲都還沒有換。

父子兩人相見,心情各有不同。王保保又是羞慚,又是愧疚,拜倒在地,伏首說道:「孩兒無能,沒有守住濟寧。不但戰敗丟地,辱了父帥的威名,並且十萬雄師如今就只剩下了這百十人。願領軍法!」

李察罕把他扶起,上下細看,見他除了氣色不太好外,似乎並沒有太重的傷創,頓時放下了心,把住他的手臂,笑道:「你單州之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