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第七十四章 兩虎

楊萬虎引四百五十人,急行軍來到金鄉城下。

城中雖然沒有元軍的主力,但是卻也並非毫無駐防,有一百來人的本地「青軍」看守。

不過,這「青軍」畢竟是「青軍」,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人數也少,基本就是烏合之眾。沒費多大功夫,楊萬虎甚至都沒有進攻,只是遣人去叫喊了幾聲,城中就聞風而降,輕輕鬆鬆地入據了城內。

探馬來報:「韃子的騎兵前鋒距我部不足二十里。」

「將軍,該如何布防?」

「至多半個時辰,河邊的主力就會趕到。當務之急,咱們不能讓韃子發現城內只有四百多人。要不然,他肯定會分兵圍城,同時另外遣派精銳急襲蒲水、趁我軍半渡而擊之。如果這樣,我軍必敗。所以,布防迎敵之策,很簡單,『虛張聲勢』、『故布疑陣』便是。」

楊萬虎早已算計清楚,三言兩語定下了守備之策。

隨即,連點數員將校,分出一百人,或者看守俘虜,或者鎮戍百姓,負責城內的安全。接著,又令兩個百戶,帶本隊人馬,登上北、南、東三面,偃旗息鼓,埋伏城頭之上。最後,令一百五十人埋伏在西城門內。

有人看不明白他的布置,問道:「將軍如此布置,意欲何為?」

「韃子大搖大擺地奔向金鄉來,說明他們肯定還不知道俺已入城中。既然不知,就是沒有防備。眼下形勢,最適合用『空城計』。」

「『空城計』?」

諸將面面相覷。

歷代兵家,用「空城計」最出名的大約當數《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一人嚇走司馬懿百萬雄師。但事實上,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真正用過「空城計」的,乃是曹操。還有趙雲,也用過類似空城計的「空營計」,在漢水邊上大敗過曹操。此外,自古以來曾經用過「空城計」、並且獲得成功的將領還有很多。比如春秋時期鄭國的上卿叔詹就也曾經用過「空城計」退走楚軍的六百乘兵車。——這是歷史上最早使用「空城計」的。

那麼,「空城計」最適合用在什麼時候?

最適合用在敵人初來乍到、情報不明;同時,己方也是措手不及、沒有做好足夠的防禦準備之時。換而言之,楊萬虎目下面臨的這種情況,確實也是比較合適使用「空城計」的。

——元軍匆匆忙忙從單州出來,悶著頭急行軍數十里,好容易趕到金鄉城,一抬頭,見楊萬虎端坐城頭,四面城門大開。會有什麼反應?鐵定又驚又疑。楊萬虎也不需要他們驚疑太長時間,只要半個時辰就足夠了。

但是說來輕巧,此計非得有膽有識之人不能行之。

要說那楊萬虎,勇猛和膽量是沒的說,只是,卻何時也有了這等的智數?難怪諸將面面相覷。一個是相覷楊萬虎會出此計;另一個則是相覷此計未免太過危險,——須知,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楊萬虎這樣的膽子。

沒等元軍驚疑,諸將先自驚疑。

「諸位有何奇怪?早先,聽老羅講前朝戰例,這『空城計』俺也不知道聽過有多少次了。早就想親自來試試。今夜難得機會,怎肯輕鬆放過!」

卻原來是從羅國器的軍官教導團里學來的計策。

「將軍,韃子兩千人,咱們只有四百五十。金鄉又是新得,城內百姓並不託底。『空城計』固然是好計,但若貿然行之,卻要當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啊!」

「正因為金鄉新得,百姓並不託底。所以,才不能硬戰。俺老楊何許人也?韃子軍中誰不曉得俺魯莽善戰?魯莽善戰之人,卻偏給他們來一個空城計,嘿嘿,諸位,你們以為會是如何?」

聽過楊萬虎此言,諸人再去看他時,表情各有不同。

出了名的猛張飛,卻居然也會有這等的心眼?好幾個人不約而同地想道:「將軍學會狡猾了。」楊萬虎嘿然一笑,心道:「打了多年的仗,不敢說身經百戰,也是大、小戰何止數十!再蠢的人,也早該學會用計了。」

他說道:「早年聽主公講過:『兵以奇謀,不以眾勝』。眼下形勢,正合奇謀!諸位,俺軍令已下,你們速去準備吧!」看著諸人行禮離去,命親兵從民家裡尋出了一把交椅,放在西邊城樓,只帶了兩個隨從,自大馬金刀地端坐其上。又令把大旗插在身後,掌起火把,映照得一片通亮。

按照諸葛亮的劃分,將分九種,「仁」、「義」、「禮」、「智」、「信」、「步」、「騎」、「猛」、「大」。

所謂仁將,「道以德、齊以禮;知饑寒、查勞苦」;所謂義將,「事無簡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所謂禮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所謂智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所謂信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所謂步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所謂騎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所謂猛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戰」;所謂大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

海東諸將,有的勇敢、有的兇猛、有的鋒銳、有的果斷,有的能騎,有的善射,有的謙虛,有的多謀。以此九種劃分,別的不說,只說現今在前線的三人,一個傅友德,一個楊萬虎,一個李和尚。

就目前的表現而言,這三員將似乎都在「步將」或「騎將」的範疇內。

但是,人與人不同,細分之下,卻也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便說此次入據金鄉,要是換了李和尚來,他絕對不會像楊萬虎這樣,勇猛直前、突出奇計。這並不是說李和尚就不如楊萬虎勇猛,也不是說李和尚就比楊萬虎笨。只是因為「性格使然」。

早在永平才起兵時,鄧舍就對李和尚的性子很了解了,此人在戰場上並不怯戰,稱得上勇猛,只可惜他的勇猛、不怯戰並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什麼意思?有些小心思。也就是說,他的心思不如楊萬虎這麼實誠。眼看元軍出了單州,氣勢洶洶殺來金鄉,在這種情況下,定然不會像楊萬虎這樣,只帶四百多人就輕身犯險。而且,即使他輕身犯險了,十有八九他也想不出「空城計」這一招。不是他的智謀不到,而是他格局不到,沒有「孤注一擲」的膽量。很有可能,他會伏兵城外,且戰且守。

對楊、李兩人性格的差異,不但鄧舍知道,趙過也是非常的清楚。這也是為什麼會選楊萬虎來取金鄉,而不派李和尚來。固然,楊萬虎的駐地較為靠前,來取金鄉比較方便,但更重要的卻還是如上所述之原因。

不多時,各營來報,已準備妥當。

楊萬虎高座城頭,回首城中,見城內黑燈瞎火,一點光亮也無,漆黑黑的寂靜若無人中,隱隱有殺氣衝上雲霄。唯一的火光,就在他的身前身後。就像是如海夜色中的一點燈塔,與夜空中的明月、星光遙相呼應。

他轉過頭,再望向遠處。

點點的火把光芒劃破了夜色,由遠漸近,躍入眼帘;如一條火蛇,越來越明亮耀目。元軍的先鋒,就快要來到。

空氣壓抑,城頭凝滯;楊萬虎手摸斜斜倚在椅邊的長槍,卻感到風涼如水,他遠望月色,悠悠想道:「成武城外,傅友德不知闖營成了沒有?」

他所以勇往直前,他所以突出奇計,他所以穩坐城樓,他所以敢獨對兩千元軍驍悍,為的,就是要與「霹靂將軍」傅友德一比高下。

「哼哼。『寧逢萬虎,莫遇老傅』?」

……

四更兩刻,成武城外,元軍大營。

傅友德躍馬挺槍,從轅門衝出。丟下身後的大營,亂糟糟一團。人喊馬嘶,一團混亂中,營地里到處火起。

百十騎燕軍士卒緊隨其後,亦然呼嘯而出。

一行人的鎧甲上都沾滿了血跡,手中的武器或短或長,有用長戈的,斷成了兩截;有使馬刀的,刀口都被砍鈍;再看坐騎,甚至有些騎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戰馬,而是從敵人手中搶來的馬匹。奔騰而出,殺氣凌然。

區區百餘人,散發出來的聲勢竟然壓倒了連綿數里的元軍大營!

這一場奇襲仗,傅友德大獲全勝。

星轉斗移,時間後退,到楊萬虎率隊奔去金鄉的路上時。傅友德已沖入敵營許久。

他帶著七八人喬裝打扮後,果然如佟生開所料,無驚無險地靠近了元軍大營的轅門。隔著大老遠,轅門內的士卒就照例問起了口令。

這口令,傅友德已從高延世老鄉的口中問出,應答如流。因為是粗著嗓子喊的,所以那轅門士卒沒聽出口音的不對,半點沒有起疑,就這麼輕輕鬆鬆地讓傅友德以及諸人進至了營外。

直到營外數步遠,士卒們才藉助月色,看清楚了來人,驚覺不對。然而,可惜為時已晚。傅友德橫槍驅馬,瞬間衝到近前,只不過用了兩三下,就把守門的士卒悉數放倒,撞開了轅門。

轅門一開,營內無備。

傅友德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