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第五章 首戰

從地圖上看,濟寧路的形狀很有特點。就好像是一個瓮,口寬、頸窄,瓮肚更寬。它和泰安州交界的地方便好比是翁口,長度約有二百多里,寬則有幾十里。隨之,瓮口向中間收縮,形成了一道細窄的脖頸區域。過了這個脖頸區域,即為瓮肚。瓮肚最寬處有三四百里。

在它的瓮口和瓮肚區域,河水不多,地勢較為平坦。

而在其脖頸區域,卻有好幾條河水交匯流經。一條泗水、一條汶水、一條沂水,另外還有一條叫做濟州河的運河。河水密集,交錯橫行,不利大規模的行軍。並且,在這塊脖頸區域的上邊,是東平路。東平多山。在其下,則是兩個大湖,一個山陽湖,一個微山湖,佔地數百里長。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益都如果想要攻取濟寧路,最關鍵的便是爭奪這片脖頸區域。就目前來說,此一區域中的城池都處在察罕的控制之中。從上到下依次是寧陽、兗州、滋陽、任城。寧陽在最前邊,任城最靠後。山陽湖和微山湖就是緊鄰任城的。山陽湖的最上邊離任城只有十來里。

若再好有一比,把任城比作脖頸區域的咽喉地帶,那麼在它前邊的滋陽、兗州、寧陽三地,就好比是人臉上的嘴、鼻和眼睛。打下眼睛,奪得鼻子,取得嘴,然後順脖頸直下,佔據咽喉。就算將濟寧路的腹地打開了。

當夜,從泰安出發的這支海東軍隊,其目標就是直指寧陽。

寧陽距離泰安有一百來里地,從建制上來說,它和滋陽一樣都是歸屬兗州府的。離兗州也不遠,二十里上下。按照益都分院既定的作戰計畫,第一步,就是在開戰當日,用先頭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寧陽。打下寧陽,軍隊逼近兗州。再集中優勢的兵力,爭取在短日內,把兗州也給攻克。隨即,挾攻克兗州之威,繼續西下,繼而攻取滋陽。

打下滋陽,就等同差不多佔領了兗州府的全境,前頭的阻礙便只剩下了任城。再等攻克任城,濟寧路的腹地就基本不再有大的險阻,一馬平川,足可任海東軍隊隨意馳騁了。

這一路是主力。此外,還有一路側翼。

因為脖頸區域的城池不是只有兗州府和任城的。從兗州朝東北去,大約數十里是為曲阜。曲阜再往東北數十里,將近瓮口的地方又有泗水。這兩座城池中如今也皆處在察罕的控制下,分別都駐紮有一部分的軍馬。

為了不致因它們而影響主力攻城,海東就必須得派出相應的軍隊給以牽制。這一路側翼的主帥是慶千興。在與泰安州軍隊出城的同時,他也率領數千麗卒,從蒙陰一帶出發,直撲泗水。蒙陰相距泗水也就是百十里。

兩支軍隊,一從泰安州出,是為主力的先鋒;一從蒙陰出,是為側翼的呼應。經過一夜半日的急行軍,分別抵達了目標城池之外。

慶千興這一路既然是為側翼,主要任務就不是攻取城池,重點是在牽制泗水的敵軍。主要發動攻勢的還是泰安州軍,這一路軍馬由楊萬虎親率。楊萬虎原本是駐紮在棣州的,前不久奉命調來了泰安,並把棣州駐軍也帶來了一半,約有四千來人。此次攻取寧陽,用的就是他這四千人馬。

寧陽雖為縣城,但因比鄰邊界,自被察罕攻佔以後,經過多次的修繕,現如今城牆已是十分的高大、堅固。共有四個城門,分列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兩兩相對,在城內形成一條十字大街,是縣城裡的交通幹道。

又因為濟寧路地處要衝,人煙繁密,寧陽縣城的居民不少,城中的地方早不就不夠居住,所以在東、北兩個城門外,又建立有關城。

所謂關城,就是在主城之外所建立的小城,與城池相連,通常來說,每一個關城的面積是主城的四分之一大小。居民、百姓可以在這裡建造房屋,繁衍生息。人們常說:「東關、西關、南關、北關」,這個「關」,其實說的就是關城。除了較之主城為小之外,關城的其它的設施,諸如城牆、城門等等完全都是與主城一樣的。也即是說,凡是建造有關城的城池,攻打起來就更是不易了。為何?因為需要連打兩座城門。攻入了關城,還有主城的城門。更有些城池,在主城城門內、乃至關城的城門內又建造有瓮城。這對進攻的一方來說,攻打的難度當然也就會更大了。

好在寧陽縣只有兩個關城,西、南兩邊並無關城,算是稍微地減輕了一點海東軍隊攻城的困難。

楊萬虎來到寧陽城外,不管城中元軍的慌亂,有條不紊,分兵遣將。按照既定的部署,令方米罕引千人,去東、北兩面,圍住兩座關城,圍而不攻。然後親率三千人,開至寧陽南城門下,選擇此處為主攻的方向。空出了西邊城門不圍也不打。此是為「圍三缺一」,很正統的攻城之道。

此時剛過了中午,日頭正艷。

楊萬虎部急行軍百十里,士卒多有疲憊,待紮下營寨,布置好了圍城,他傳令三軍:「各營埋鍋,入夜晚飯。飯後休息三個時辰,子夜前後開始攻城。」為了防止兗州府的元軍來援,他一面又遣派快馬,回去泰安州。請趙過、畢千牛儘快把第二路的軍隊派來。同時,命令楊四引本部哨探,繞過寧陽,往兗州府的方向運動,一邊打探消息,一邊權做監視。

海東的這次來襲完全沒有徵兆,寧陽城中的守軍之前並不知曉,沒有得到一點的情報。如今突然看到軍臨城下,守軍的驚惶可想而知,亂做一團。城中守將倒也算是個反應快捷的人,當時就遣派出了兩隊信使,趁楊萬虎的陣勢還沒有布好,火速出城趕往兗州,指望能去請來援軍。

這兩隊信使才出城,其實就被楊萬虎部的探馬發現了,只是因為楊萬虎另有目的,所以只當不見,放任他們快馬離去。

薄暮,泗水送來軍報,慶千興的動作倒是快,已經開始攻城了。楊萬虎難得不急不躁,還是按照軍令,等三軍吃過晚飯,又休息多時,看夜色將至子夜,這才下令:「準備攻城。」

要說起來,因為這寧陽地處前線,且地位重要,是濟寧路的門戶,所以雖然城池不算太大,城中的駐軍並不太多,但若論精銳程度,卻是絲毫不遜色高唐州等地的察罕軍隊。高唐州的主力是韓札兒的長槍軍,而寧陽城裡的支柱,則便就是鼎鼎大名的「毛葫蘆軍」。

長槍軍和毛葫蘆軍,這兩支軍隊都是察罕起家的根本。察罕鋒芒初露的時候,人稱「長槍侍郎」,得名就來自長槍軍。所謂「長槍軍」,顧名思義,全軍上下皆是使用長槍,所向披靡。這且不多說,只說「毛葫蘆軍」。

「毛葫蘆」,是南陽、鄧州一帶的鄉人土語,自相團結之意。本為地方上的「義軍萬戶府」,成立自至正十四年五月。

成軍當年,這支軍隊就參加了百萬雄師圍高郵之役。並曾經在千軍萬馬之中,第一個攻上過高郵的城頭。戰鬥力非常了得。後來,元廷一道詔書,奪走了脫脫的兵權,導致百萬大軍一時星散。這支「毛葫蘆軍」便投了李察罕,歸屬其節制。在歷次同紅巾軍的戰鬥中,屢立功勛。

在經過了無數的沙場鏖戰,鐵與血的磨礪之後,如果說,之前的「毛葫蘆軍」已經足夠驍悍,那麼現如今,這一支軍隊更是足可以稱得上「北地鐵軍」四個字了。上回察罕攻打益都,就也有這支軍隊的一部跟隨。只不過,因為多數時間都被察罕當作中軍的扈衛軍兼預備隊帶在了身邊,少有上陣的機會,故此在益都戰場上並沒有能有太過突出的表現。

而這一回,益都虎將楊萬虎親率海東五衙之一來取寧陽,兩支強軍終於相逢。

子夜時分,月黑無風。

楊萬虎有意炫耀軍威,把主攻的軍馬調出營外,一字排開,緩步前行。三軍上下皆打起了火把,映照得城外十幾里的方圓之地都是亮如白晝。並有數十人的騎兵小隊伍分作數股,也都分別高高執起火把,圍繞在軍隊的左右兩側來回馳騁。一連串的將令,通過他們傳送給各營各軍。

楊萬虎攜帶將校,登上營外的一處高地,看各營排兵布陣。

深沉的夜中,他遙指寧陽城,豪氣大發,與諸人說道:「城中韃子號稱『毛葫蘆』,素來以敢戰自詡。俺早在海東時,就曾經聞聽過其名。早就想與之交手,試試高下。這一次攻打寧陽,好不容易才從趙左丞從手裡爭來了先鋒的位置,終於可以得償所願。此回首戰,只許勝,不許敗!」

旁邊一人說道:「『毛葫蘆軍』是察罕的精銳,總計萬人上下。除了一部被察罕帶在身邊,現駐紮臨汾,其它的全都在濟寧路。寧陽城小,城中軍馬不過千人。我軍以三千人攻城,即便不能速勝,也足可將之牢牢困之。唯一所憂者,卻是兗州府的韃子援軍。

「兗州府是濟寧的重鎮,駐軍甚多,且離寧陽很近。想來,我軍攻打寧陽的消息現在定然已經傳入兗州了。至遲明晚,早則明天中午,就必會有其地的韃子援軍來到。……,將軍,趙左丞的軍令,要求咱們至少圍城三日。今天算是第一天,這將來的明後兩日,怕是戰事會十分激烈。」

楊萬虎斜眼瞧了這人一下,說道:「怎麼?怕了?」

那人道:「毛葫蘆軍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