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第十六章 大都

海東派出的使者分為三路,一路往大都,求見奇氏;一路往大同,見孛羅;一路往冀寧,見察罕。察罕最遠,奇氏最近。求見奇氏的使者最先抵達。使者有兩個人,正使劉世民,副使羅李郎,並有十幾個挑選出來的軍中勇士護送。他們扮作遼東來的皮貨商人,皮貨皆用馬帶,一路上走的甚快,只用了其七八天便進入了大都的境內。

大都,在當時又有個名字,叫做「汗八里」。「汗」,是統治者、皇帝的意思,「八里」是城。「汗八里」即皇帝之城。

大都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周代,此為燕國都城薊的所在地。秦時,薊為廣陽郡的治所。漢代起,設置幽州,以薊為幽州刺史治所,沿用至隋,改稱涿郡,到了唐朝,重又改稱幽州。

至遼代,改稱燕京,是遼的五京之一。遼末,宋曾經接收過燕京及其鄰近的地區。兩年後,燕京落入金朝的手中。後來,金朝遷都於此,改為中都。與遼朝時期的陪都不同,至此,燕京正式得到了一國之首都的政治地位。

蒙古軍興,貞祐三年(1215),又從金朝的手裡奪取了燕京。在蒙古軍大軍進攻的前夕,燕京曾經發生大火,「延燒萬餘家,火五日不絕」,城市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後來,在蒙古圍城中,「雄麗為古今之冠」的燕京宮殿,又因城中缺乏柴薪,被陸續拆除了不少。因此,蒙古軍入城後,總的來說,燕京城已經很殘破了。

初時,蒙古並沒有以燕京為都城,而是建立了一個行尚書省,也叫行台,代表蒙古政權,管理「漢地」的有關事宜。行台的長官,由蒙古中央政權派出的斷事官擔任,經常同時有數人。斷事官有很大的權力,「得專殺人,多倚勢作威」,「殺人盈市」。在種種的殘酷統治下,燕京城愈發的破敗不堪,滿目荒涼,有的水井中堆積著「枯骸」。

時人有詩云:可憐一片繁華帶,空見春風長綠蒿。

半個世紀後,忽必烈登上帝位。有不少的蒙、漢大臣認為,燕京「南控江淮,北連朔漠」,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提議不如遷都燕京。忽必烈認可了他們的意見,為了更加便於統治「漢地」,他在燕京城的旁邊重新興建起了一座城市,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為「大都」。

從此,北京開始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忽必烈興建大都,所動用的人力是非常驚人的。單單至元八年,有人估計,大都路「打造石材、搬運木植及一切營造等處」,就「不下一百五、六十萬工」。由此,也可見最後建成的大都城會有多麼的雄偉壯麗。

劉世民世居遼東,羅李郎則世居雙城,他兩人從沒來過大都。

當他們沿著寬敞的官道,在六月底的一個下午,到達大都城下的時候,兩個人、包括護送他們的十幾個士卒,唯一能做出的反應,就是目瞪口呆。

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門」。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牆根厚有十餘步,二十多米,越往上,牆體越窄,到了最頂端,厚度只剩下了三步,卻也亦有數米。高聳入雲。雖處戰亂年間,出入城門的車馬川流不息,遠處觀望,便如雲煙。

城牆之外,又有既寬且深的護城河,白浪拍打河沿,泛出朵朵的水花。陽光灑下來點點金斑,隨波起伏。

劉世民注意到,出入大都的行人,許多都是蒙古、色目人的打扮。這與他曾經聽聞的事情倒是很相符合。大都城內最鼎盛時期,人口百萬,而其中漢人所佔不過三分之二。其它的三分之一,皆為異族。

一行人漸行漸近,快到護城河邊兒的時候,羅李郎忽然拉了拉劉世民。劉世民轉頭,問道:「怎麼?」

「掌柜的,你看哪兒。」

順著羅李郎的視線,劉世民看到護城河外,距離兩三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凸起的小山丘,不很高,但是在平地上甚是顯眼。

羅李郎道:「聞聽前年,大都路起了蝗災、水災,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鬧了饑荒。加上海運斷絕,江南的漕糧無法運達。餓死了很多人。直到去年的下半年,饑荒才稍微得了好轉,卻又起了瘟疫。百姓死者無算,何止一二十萬。十一座城門外,都挖掘了萬人坑埋葬。掌柜的,你看那小山丘,沒準兒便是其一。」

劉世民搖了搖頭,喟然嘆息,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護城河上有橋,數隊元軍士卒看守其上。劉世民等人走近,向他們出示了偽造的路引。帶隊的戍卒軍官是個百戶,蓄著蒙古式的髮型,長相似乎色目人。他檢查過路引,拿眼瞄了瞄劉世民等,抽出腰刀,有氣無力地挑了挑商隊馬匹上的貨物,一言不發,只揮了揮手,四五個早候在一側的士卒立刻如狼似虎地撲上來,搶了馬匹的韁繩,拽著就走。

「這,這,……,將軍老爺,這是為何?」

「『閻王好見,小鬼難當。』這句話,你沒聽說過么?」那百戶官兒倒也實誠,操著一口半生不熟的漢話,說道,「帶著這麼多好貨物,沒點孝敬,叫聲老爺,就想進城,卻把俺們看做甚麼了?看門守戶的獃頭鵝么?」

羅李郎倒手探入袖子里,取出了幾張的鈔票。

百戶官兒瞧也不瞧一眼,嗤笑道:「些許廢紙,糊弄誰呢?黑的眼,白的銀,老爺俺只認真金白銀。」這百戶說的不差,去年饑荒,大都城內一錠鈔,五十兩才買八斗米,那紙鈔也的確快要變成廢紙了。民間買賣,在很多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以物易物的情形。

羅李郎無奈,只得收回鈔票,重取出幾塊碎銀子,陪著笑臉塞給百戶。

百戶墊了墊銀子的重量,腰刀回鞘,說道:「老爺做買賣,向來明買明賣。一、二、三、……,你們總共十四匹馬,這點銀子只夠一半入城。」他把銀子揣入懷裡,伸出手,晃了晃,探到羅李郎面前,「要想全數過關,另一半呢?」

久聞色目人會做生意,沒料到未入大都,便先碰上了這麼一個買賣人。羅李郎三度探手,又再取出了點碎銀,那百戶方才滿意。

他退後半步,唱個喏,道:「世道艱難,老爺也一樣過的不容易。三個月沒發糧,肚皮餓得咕咕叫,不討些外快,難以果腹。有道是:靠山吃山,靠門吃門。有得罪之處,尚請多多包涵。……,老三,將這幾位貴商的馱馬牽過來罷,請入城。」

劉世民與羅李郎對視一眼,哭笑不得。隨行的護衛們接過元軍士卒還來的馱馬韁繩,走不的兩步,又突然被那百戶叫住。錢也給了,怎的卻還不讓走?劉世民心中一跳,強作鎮定。

那百戶三兩步趕上來,往城門處瞅了眼,說道:「城門口的老劉,狗日的出了名的不好說話,人喚劉扒皮。想知道怎麼能從他那兒過去么?……,明碼標價,……」他伸出一個指頭,「這個數兒。包你過關。」

羅李郎第四次探手入懷,摸出了一兩銀子。那百戶接住,拉了劉世民附耳低語幾句。臨了,一拱手,道:「按老爺這辦法,你要過不去,只管回來。二兩銀子還你,分文不少。這叫童叟無欺。」

劉世民連連道謝,依了他教的辦法,直接祭出五兩雪花銀,果然順利過了城門。羅李郎嘆道:「堂堂大元,門卒如賈。可笑如此,如何不亡?」只顧了回味剛才這離奇的經歷,他兩人一時間,連城內的人物、景色都忘記了觀看。

城中儘管才經饑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素來是天經地義的真理,況且大都集中了大批的權豪貴族,豪富者比比皆是,因此他們的皮貨卻是不愁賣的。尋了個路人,一番詢問,得知了皮貨市場的位置所在。

劉世民道:「演戲演十分。咱們且先去皮貨市場,轉手些皮貨,然後再找接頭的人,如何?」羅李郎點頭稱是,道:「正該如此。」

大都城內有兩個主要的商業區,一個在城市的鐘、鼓樓周圍,另一個在城西的順承門內。順承門內,多為羊、牛、馬、駱駝、驢騾等市,要買賣皮貨、綢緞之類,需去鍾、鼓樓。

他們從東邊崇仁門進的城,離鍾、鼓樓不是太遠,道路也很通暢。

沿崇仁門街,一直往西可到鼓樓,這條路上有好幾個重要的衙門。大都路總管府、警巡院、寶鈔庫、倒鈔庫,皆比鄰鼓樓。也正因為此,街上的崗哨甚多。為了謹慎起見,劉世民選擇了另一條路,走崇仁門街,第二個路口折往北行,經過孔廟、國子監,再折往西行,可到鐘樓。

路上人群熙攘,炎炎烈日,揮汗如雨。

沿街很多的店鋪都關了門,仍有開著的,看其門前的簾旗、匾牌,六成以上都是屬於權豪勢要之家所有的。或為權貴私產,或為寺院經營。元朝重佛,和尚們很有特權,寺院經營商業非常普遍。其所涉足的行業更是無所不包,邸店、當鋪、旅店、貨倉,乃至酒肆、礦炭。這種情況也不是只有大都一地才有,各地皆然。

劉世民、羅李郎此次來大都,除了擔任使者的任務外,也有查探大都民生、風土、人情的職責。

他們混在人流里,邊走邊看。發現開辦商鋪的,間或也有些與色目人又不相同的異族。他兩人雖從小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