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第二十一章 學校(三)

元旦前一日。

連著一整天,平壤城中來了許多馬車,絡繹不絕。入城之後,前有衙役開道,後有輕騎扈衛,大鳴大放,繞城一周,隨後轉入城南,進了清華館。

這清華館,系前高麗所建,本有別的用途。鄧舍取其「清麗華美」、「翰林清華」的寓意,重新加以修葺,索性專用來接待外來士子。

前些時日,他下令各地舉薦秀才,當時特別有要求,類似遼陽、雙城這些比較遠的地方也就罷了,如江東、順安這類比較近的,一定要趕在元旦前送來一批,好參加元旦日舉行的一系列祭禮儀式。

有道是「新年新氣象」,這樣做了,也有利於向海東百姓宣示行省重文的形象,方便來年施政的開展。

有了這麼個政治因素在內,接待士子的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鄧舍交給了王宗哲負責。他又是狀元郎,又是連中三元,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

王宗哲也的確做的不錯。他能連中三元,別的本事或許沒有,四書五經爛熟於心,不但有學問,並且通禮儀,事事做的一絲不苟,叫人挑不出半點錯誤;坐下來談經論書,更是一個旁徵博引、頭頭是道。

忙碌的一天忽忽而過,眼看天要擦黑。

王宗哲好容易抽了個空兒,尋個借口,溜出客堂,詢問下屬,道:「該來的士子,到齊了么?」

他的嗓子有些沙啞,不過精神十足。與讀書人往來,他如魚得水,並不覺得累。並且海東的讀書人,水平普遍不高,與之交談,他頗似鶴立雞群,很有點找回昔日高中狀元時,眾星捧月的快感。對比多年來的壓抑生活,難免亢奮。

一個屬僚翻閱花名冊,回答道:「江西、慈山、江東、龍崗各地的士子都到了,順安的也來了,只剩下了永柔的還沒來。」

永柔最遠,中有山巒阻隔,需得遠遠繞開,路上走的慢些,在情理之中。

王宗哲痛飲了兩杯茶水,稍解喉舌的乾燥,抹了抹嘴,道:「你們出去候著吧,待他們到了,立刻前來通知本官。」

那幕僚應了聲,待走,想起個事兒,忙折回身來,問道:「天色漸晚。適才庖廚有人來問,請問大人,幾時開飯?」

王宗哲微一思忖,道:「待永柔士子來了再說罷。……,可吩咐庖廚,先上些點心就是。」

那幕僚應諾而去。

王宗哲要等著永柔的士子來,然後再開飯,是有考慮的。永柔雖然小縣,然而縣邑之中頗有顯姓,來的士子里,尤其有瀋陽邊氏的支族。鄧舍曾有交代,對待邊家的來人,務必熱情周到,不可怠慢。

高麗邊氏,源出中國,本子姓,原系殷商微仲之後,微仲受封於宋,傳衍到宋平公子子邊,子邊之孫為司徒,以祖為姓,乃有邊氏。單就高麗來講,有黃州邊氏,蓋州邊氏等等之分。細說起來,瀋陽邊氏算黃州邊氏的一脈。

南宋高宗建炎年間,邊玄自中國江南浮海居高麗黃州,此乃黃州邊氏的起源。六傳到邊順,蒙元使者脫朵兒到高麗督造征日船艦,乃偕同邊順回中國,薦給世祖,世祖封他為瀋陽路千戶,令其在瀋陽居住。

蒙元的軍官,很多世襲,邊順傳子邊諒,邊諒傳子邊安伯,三代承襲瀋陽路千戶之職。去年,邊安伯病死。他有一個弟弟,喚作邊安烈。

至正十一年,現今的高麗王回國繼位,元帝派有使者護送,隨同的另有三大將、六學士。六學士中,有一個邊肅,是為邊安伯的次子;而邊安烈即為三大將之首,同時他的庶弟邊安緒也隨行而來。

這永柔邊氏,就是他們這一脈的分支。鄧舍吩咐王宗哲小心接待,其用意不問可知。

直又等了多半個時辰,王宗哲出出進進好多回,永柔的士子才終於來到。王宗哲親自迎出門外,此時已經天黑,見火把映襯下,數輛馬車行入館中。僕從挑起車簾,放上架板,三四人弓著身,鑽將出來。

鄧舍仿漢時的公車制度,送士子們來的馬車,皆是由各地州縣府衙準備的,以示禮遇。

王宗哲快步上前,笑道:「立而望之,偏何諸公姍姍其來遲也?」長長一揖,十分熱情,先不急著詢問姓名,只說,「天寒地凍,路途辛苦。諸公,快快請入堂內,早備下了熱茶,暖暖身子。」

有人介紹:「這位乃我行省侍御史,王大人。」

連中三元王宗哲,他的大名連只讀了幾年私塾的鄧舍都知道,何況這些埋首寒窗,以高中進士榜,一朝成名天下知為平生最大願望的秀才呢?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不然,行省接連幾道招賢的文書,也不會都以他做為號召。

眾人紛紛回禮,互道久仰。

王宗哲笑吟吟,肅手請他們入內,趁機會打量眾人。

永柔總共來了四個士子。兩個年過半百,一個正當壯年,一個青春年少。這個老中青的比例,與別地的基本一致。

他注意到,年紀大的兩個比較拘束,表現在行禮上,恭恭謹謹,說話小心翼翼。就為了一個誰走前、誰走後,兩個人謙讓了半晌。壯年那人則比較放得開,下車以來,兩隻眼睛沒停過,東西轉溜,看人看物看裝飾,眼光每每停留在金光燦燦的地方。館內亦有婢女,年輕貌美的他多看兩眼,丑的一掃而過。

最後那個年少的,不過二十齣頭,面如冠玉,器宇軒昂,言辭舉止頗有世家風範。

王宗哲看過一圈,心中略略有了些數。

眾人進入堂內,堂中早來的士子們起身相迎。大家都來自平壤周近,彼此多有來往,熟悉的互相打招呼,亂糟糟客套許久,分別落座。

王宗哲這才問及姓名,與他猜想的差不多,年老兩個,沒甚麼名聲,當地老儒而已。壯年那個,姓盧名操;年少之人,即為鄧舍深為重視的邊氏來人,叫做邊安和,論輩分,是邊安烈的族弟。

待侍婢奉上茶水,王宗哲笑道:「永柔諸公一到,人就來齊了。各位都是海東英才,濟濟一堂,想必主公知道了,定然歡喜。」

右側席位里,有一人道:「丞相大人才定遼東,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徵召賢人。備也不才,忝居其列,不敢自大,卻也深深感到了丞相重文尊儒的誠意。在這宇內沸騰,武夫橫行之時,丞相此舉,實為異數也,果然年輕英俊,誠為我百姓的福氣。」

說話這人姓崔名備,來自江東,所到士子中,最為阿諛奉承的一個。

王宗哲含笑點頭,聽到左邊有人嗤笑一聲。他瞥了一眼,見是個三十上下的秀才,五短身材,面貌極丑,名叫尹權,順安人,下午來的。從他到來到現在,沒說過半句話,只時不時在別人奉承的時候冷笑兩聲。

各地州縣舉薦士子的同時,也隨著有一份公文送來。裡邊詳細講述了所徵召士子的各種情況,比如其在當地的名聲、專治的學問、家庭出身、性格喜好等等。這尹權,名聲不小,學問不低,順安府尹給他的評價是:「日常有憤激之語,或懷有遺民之心。」也就是說,他自居高麗遺民,對海東有抵觸的心理,——典型的不支持、不合作。

王宗哲按下心中不喜,故作沒有聽見,笑道:「主公雄才偉略,自非盜寇可比。亂世之中,得逢明主,不但是百姓的福氣,更是你我的福氣呀!本官聽說,崔公小時候,就名聞鄉里,曾得有『年未十五,便有清華之望』的美譽,正合了這清華館的意思。況,崔氏世代為江東名家,崔公今入此館,得大用、指日可待!」

崔備謙遜不已。

王宗哲誇『崔氏世代為江東名家』,稍嫌誇大。但前半句說他『年未十五,便有清華之望』的美譽,這一句是貨真價實,一點兒不假的。崔備少年早慧,江東一帶有名的才子,一向自詡俊傑的。

何謂俊傑?既為俊傑,當然要識時務。

一邊兒是蒸蒸日上的海東,一邊兒是日薄西山的高麗,該選擇哪個?不言而喻。其實,從鄧舍攻下遼陽日起,崔備就有心來投了,苦於沒有門路。故此,海東的薦賢令一下,不等官衙徵召,他早早主動請求。

來的士子中,類似尹權的有,類似崔備的也有。

王宗哲說了幾句,見永柔來的那幾人一直不發一言,不再多說,使個眼色,示意侍女們開始上飯菜。

堂中士子數十人,每人面前擺放一個案幾。王宗哲體諒鄧舍之意,知道他好儉不好奢,備下的飯菜稱不上豐盛,四菜一湯,但味道極好,色香味俱全。考慮到讀書人中也有大肚漢,高麗米放開供應,隨便吃。

這高麗米說來不算什麼,可也絕非平常人可以吃到的。就不說高麗王限庶人吃白飯,只說高麗米的產地,多在南部,北邊少有產出,除卻送禮、貿易所用之外,留下一些殊為不易。就連鄧舍,也不是每天都吃的。

菜剛上了兩味,堂外有人匆匆忙忙,小跑著進來,到王宗哲座前,附耳低言。王宗哲面色一變,起身,道:「諸公,丞相大人來了。」

堂上為之一靜,隨之嗡嗡不絕,許多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尹權等人面露不屑,高踞不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