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第七章 潛流(一)

堂上三位平章高座,堂下上百人恭敬聆聽。

關鐸道:「第一件事,……」他環顧堂下,斂去了面上的笑容,聲音凝重,頓了頓,繼續說道,「上個月底,汴梁城破了。」

「嘩」的一聲,大堂中亂成一片。或愕然、或震驚,有反應慢的茫然,有反應快的恐慌。大部分的人不知所措,依然保持鎮定的寥寥無幾。在這個時候仍能保持鎮定的,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類似鄧舍,提前得知;一種講究修身養性、泰山崩、色不變,不會把內心的想法反應在外表上。

文官班次里,有人問道:「汴梁既破,不知主公安危?」

「托天之幸,主公無恙。城破當夜,劉太保扈衛主公突圍成功,應是去了江北。」劉太保即為劉福通,他官居丞相,拜為太保。

一個武將昂然出列,慷慨激昂,道:「察罕破我汴梁,迫我主公出走,此為國讎。主辱臣死,義不得辭,末將等誓不與此獠共生。平章既知主公去向,末將等求肯平章,即刻增軍遼西,發兵救援。」

關鐸點點頭,道:「我遼陽正該與察罕不共戴天,非得寢皮食肉,不能去我深仇。諸位,老夫與潘平章、劉平章已經議定,即便出軍。這就是要對你們講的第二件事了。」

鄧舍微微怔了怔,「即便出軍」?心想:「不打遼南了么?」不信關鐸會出軍遼西,除非他犯了失心瘋。隨即猜到,應是以退為進之策,舉著救駕的旗號,走打遼南的私心。所為目的,無非一則說服沙劉二,一則不失道義名分。

那個武將大喜,瞧了眼沙劉二,跪倒請命,道:「末將不才,願為先鋒。」鄧舍瞭然,他必為沙劉二派系,看其才為總管,料來不知內情。——關鐸肯開軍議,定然已經說服了沙劉二。

果然,沙劉二一拍桌子,怒道:「滿堂文武,哪兒有你說話的份兒?滾下去!」脾氣不改暴躁。他能打敢戰,威信極高,那武將不敢再說,躬身退回。

毛居敬踏步出來,問道:「主公,臣等之天。救主公,如救天。敢問大人,要如何出軍?」

關鐸看了看潘誠,道:「老夫腿上有傷,不良於行。潘平章久在廣寧,對前線形勢很清楚。怎麼出軍,就請潘平章來講吧。」說著拍拍手,兩個侍衛將地圖鋪在堂前,眾將向後退了點,圍了半個圈。

潘誠毫不謙虛,大步走下,他身材極其高大,站在眾人中間,如鶴立雞群。接過侍衛遞過來的包金細鞭,他往地圖上一點,道:「搠思監的探馬赤駐紮廣寧西二百里外;另有韃子一軍,逼近上都,若救主公,走此路肯定不行。」

眾人點頭,沒有異議。潘誠看也不看,細鞭朝下移動到遼西,接著道:「遼西張居敬、世家寶,和我軍交手數月。我軍雖佔上風,奈何遼西經永平而通腹里,糧餉輜重的支援源源不斷,且不斷有生力軍進駐大寧等城。即便打通遼西,想往江北去救主公,中間需要經過河北諸地,有韃子重兵屯聚,想過、甚難。

「所以,向西去的陸路,是不通的。我軍唯一可走的唯有海道,經山東、甚或直接泛海而去江北,兩者都可以。要走海路,或者遼西、或者遼南。走遼西的話,我軍還得以重兵防範腹里的韃子出來,……」

「走遼南,走遼南。」諸將竊竊私語。鄧舍瞧見,先前府門外的那群人,暗中朝老李伸大拇指,老李倒沒得意,擺出一副「區區小事,何足掛齒」的謙虛模樣。

潘誠道:「不錯,最好、最快、也最安全的道路,便在遼南!」

堂中安靜片刻,每個人都在琢磨潘誠的說辭。不少人目光閃爍,不看地圖,視線偷偷摸摸只在三位平章臉上打轉,他們是聰明人,看到了走海路和打遼南之間的矛盾。

聰明人不會亂開口,笨人看不出來,吊在半中間的,比如沙劉二部下那個武將,皺了眉頭,忍不住問道:「既走海路,大人,為何不走高麗?」他不認識鄧舍,但知道鄧舍也在,朝人群里掃了眼,補充,「末將聞聽,雙城鄧總管前些日打下了平壤,從平壤出海,不是更快、更方便?不用在打遼南上浪費時間,也可以避免無謂的傷亡。」

堂上關鐸默不作聲;沙劉二張了張嘴,斜眼看看關鐸,到底心中不滿,又把話咽回;潘誠哈哈大笑,道:「走平壤?」眼神如刀,冷冰冰看著那武將,驀然喝問:「雙城鄧總管何在?」

鄧舍沒料到他會叫自己,忙出列,躬身道:「末將在。」

「本將問你,你何時打下的平壤?」

「十數日前。」

「平壤以北,盡數掃平了么?」

「尚余得三四城池,未曾攻克。」

「平壤向南,推進了多遠?」

「只到大同江沿岸,再往南,還在高麗手中。」

潘誠向他點點頭,道:「你下去吧。」逼視眾人,質問:「平壤南北未定,我軍自可由此過海,然而,只過海就夠了么?補給呢?輜重呢?糧餉呢?我二十萬大軍,山東養得起么?養不起!怎麼辦?諸位,我軍是要去救駕,是要去打仗!不是要去和友軍搶糧!」

眾人道:「是。」

潘誠又道:「再說了,萬一我軍失利,又萬一平壤有個閃失,我二十萬大軍進無可進,退無可退。進退失據。怎麼辦?你想將我二十萬大軍就此葬送么?」

關鐸咳嗽一聲,眾人轉頭去看,他道:「為臣者,忠字當頭。主公有難,作為臣子,有死而已。哪怕我軍流盡最後一點血,主公也一定要救出來。但怎麼救,需得考慮清楚。如潘平章所言,人死光了,主公沒救出,那主公的安危,怎麼辦?就不管了么?倘若真是如此,老夫死不瞑目!」

他似乎心潮澎湃,難以自抑,仰頭閉目良久,面上因激動而起的潮紅方才慢慢下去。他把眼睛睜開,望著諸人,放緩了聲音,道:「老夫相信,在場諸位,沒有惜死的人。人固有一死,有輕如鴻毛,有重如泰山。如何選擇,不言而喻。」

毛居敬帶頭道:「大人所言甚是,末將等願死如泰山。」關鐸和顏悅色地問沙劉二部下的那個武將:「將軍以為然否?」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話來表達,立意就截然不同了。鄧舍十分佩服,心想:「不愧飽讀詩書。」

那武將帶了羞慚,不安地道:「大人所講,實在是末將不曾想到的,慚愧。」沙劉二哼了聲,關鐸呵呵一笑,道:「將軍赤心忠膽,實為我軍楷模。諸位,為人臣子者,正該如此。……潘平章,請你繼續講吧。」

潘誠道:「要打遼南,就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搠思監為其一,遼西為其一,瀋陽為其一。這三個麻煩不解決,遼南就打不成,也不能打。所以,我軍決定兵分四路,三守一攻。攻擊一路先不說,先說三路守:一路阻擋搠思監西進救援,一路阻擋遼西北上,一路阻擋瀋陽南下。」

眾人皆無異議,正如潘誠所言,要打仗,不能只想前進,退路得首先考慮。後方不穩,無法出軍。潘誠個子高,睥睨眾將,看了兩眼,見沒人反對,丟下細鞭,道:「具體怎麼安排,請關平章示下。」

召集諸將,具體的安排才是重頭戲;潘誠做的無非是個鋪墊,一個開場白。打仗,並非兩三個主事者一商量就可以了,為什麼這麼打?得對部下們解釋,不然人人有疑慮,仗就沒法兒打了。

比如堂上諸將,他們地位較高,堪稱聯結上下的紐帶。如臂使指,他們就是關節、他們就是手腕,深層次的原因不必講,最起碼得統一思想。知此戰之目的何在,知此戰勝敗會帶來何等後果,如此,人人奮勇爭先,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侍衛收走地圖,眾將站會原位。關鐸扶著桌子,站起身來,雖然腿傷,難以站直,但久經沙場,在這等時刻,自有一番不怒而威的氣概。他道:「三路韃子,最強的,當數搠思監,擁近十萬之眾,虎視廣寧,窺伺遼陽。探馬赤軍為韃子精銳,非上將不可壓制。此一路,交給潘平章。」

潘誠沒有歸座,立在堂上,抱拳道:「接令。」

「遼西張居敬、世家寶,皆為悍將,又得腹里支援,亦誠為一大敵。劉平章久與之交鋒,知其虛實,守之應該不難。此一路,交給劉平章。」

沙劉二勉強起身,道:「諾。」

「至於瀋陽,城中有東路蒙古軍都萬戶府和高麗女直漢軍萬戶府,雖然其軍隊大半分駐各城,被我軍殲滅的不少;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況且瀋陽北部蒙古部落勢力尚存,亦然不可小覷。此一路,非知兵善用,能忍有勇之將不能勝任。」關鐸徐徐觀望諸將,問道,「誰人願擔之?」

七八個將軍幾乎同時出列,盔甲晃的響聲不斷,搶著道:「末將願擔。」

鄧舍穩立不動,關鐸的三路出軍,盡在他和洪繼勛的推測之中,困瀋陽,如果推測沒錯的話,……,關鐸的視線轉移過來,呵呵笑道:「說了需得能忍有勇之將,你們幾個搶著出列的,勇則有矣,忍,就不夠了。」面色一正,道,「鄧總管,可願一往?」

前兩路,一路潘誠,一路沙劉二,平章級別的人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