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第二十六章 德川(二)

金得培吃一塹長一智,他總結過雙城大敗的原因。首敗因素,就在見利冒進。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孤注一擲的人,此番傾城出擊,那是萬不得已。表現出來的怒火,完全是為了士氣著想,給部將們看。

在攻克鄧舍外陣,挽回點面子之後,他的怒火自然也順水推舟地隨之消失。他方才躍馬陣前,激勵士氣是有的,再接再厲卻是絲毫也無。他認為鄧舍用兵詭計多端。雙城血戰,殺得他膽顫心驚;時刻警惕,怕鄧舍趁夜色使詐,別叫援救孟山不成,反再被他賺了德川。

竟是勒陣:後陣變前陣,前陣變後陣,一邊警戒,一邊緩緩後退。

這出乎了鄧舍的意料,放任他退走,調張歹兒部來的意義就一點也沒有了。急忙擊鼓,揮旗,左車兒部的老卒,打開西邊陣門,列陣側擊。

左車兒擺了一個三疊陣。弓弩為前,長槍為次,短兵在後。踩著鼓點,士卒們一步一喝。月余來操練,練得最多的就是這個陣型,士卒舉動老練。弓弩先發,槍戈林立,刀斧手擊打盔甲、盾牌,殺聲不絕。

金得培遣出兩支斷後人馬,兜過來迎截。鄧舍帥旗指動,東側的陣門隨之打開。楊萬虎領聚數百流人軍官並挑選出的勇悍士卒,組成一個錐形,配合左車兒衝擊。

這樣,東西兩側的兩支紅巾人馬,形成了一個鉗形。如兩支長槍,插入了高麗軍隊的兩翼。如果能再有一支精銳騎兵,從中間出擊,那就完美了。

可惜,陸千十二的騎兵,大多調給了文華國用來機動。鄧舍手頭上只有一二百備用,不足以攪亂高麗人的後方。

金得培穩紮穩打,接連遣派軍馬,支持住兩翼,保證大部隊不受干擾,繼續後撤。又調出精銳及數百騎兵,斜斜繞過楊萬虎,試圖穿到其後。

這時,紅日西下,六月底的天空遍布紅霞。鄧舍和黃驢哥,高高遠望,敵我陣型的變化盡數入目。

黃驢哥道:「將軍,金得培是想集中兵力,先擊潰相對弱小的楊千戶。」由前後夾擊楊萬虎的高麗軍隊的規模,判斷出,「高麗人採取的戰術是正奇分戰之法:二分為正、一術為奇,一以當其前、一以攻其後。」

楊萬虎陷入一千餘麗人的包圍,暫時不會有失敗的危險。但是,從整個的戰局來看,如果他不能儘快地脫離出高麗人的包圍,所謂孤掌難鳴,就會影響到西側左車兒的攻勢。

寧遠方向,張歹兒依然沒有出現。

鄧舍有些焦急,他現在有三個選擇,第一:繼續派軍從楊萬虎的方向出陣,高麗人包圍楊萬虎,他再去包圍高麗人。第二:增援左車兒,集中力量擊潰高麗人的左翼。第三:派剩餘老卒從正中出陣。

第一個方法,就像包餃子,一層皮包一層皮,不是上策。說不好,金得培就是希望他這麼做,很容易被反咬一口。第二個方法,就像秤砣,一邊高一邊低,即使左車兒獲勝,楊萬虎一敗,得不償失。

第三個辦法,相比來講比較好。唯一的問題,可用的老卒不多。明面上看,兩邊勢均力敵,可自己這邊兒,一大半都是新卒。固守營壘沒問題,出擊野戰,鹿死誰手,難說。

鄧舍抬頭望了望天色,果斷決定,傳令,命陳牌子引剩餘老卒傾營而出,務必糾纏住高麗後陣,令其脫身不得。

黃驢哥連連搖頭:「將軍,太險。高麗人要是狠下心,不退,反過頭和我決戰,再破釜沉舟地拉出城中的投石機、弩箭,勝敗不好說。他們敗了,有城池掩護;我軍一敗,營盤不保,一成潰軍,可找不到能遮蔽的地方!——將軍忘了當日是高麗人是怎麼在雙城下失利的么?今天的情形和那天非常相似,只是在實力對比上調了個個兒。」

「給張將軍送信到現在,大半天了。不出半個時辰,張將軍軍馬必到。麗軍主力皆在城外,只要能將其拖住,德川唾手可得。大好良機,豈能棄之不要?」鄧舍一振披風,下瞭望樓,親自領千餘新卒,駐守營盤。

金得培敏銳地感到了鄧舍的意圖。千小心、萬謹慎,還是落入了他的陷阱之中!金得培心急如焚,雙城快破時,那突然其來的佟豆蘭、文華國,給了他深刻的印象。他幾乎不用去想就能確定,這一次,鄧舍百分百留的仍有後手!當務之急,唯有儘快擊潰紅巾右翼,才能保大軍安然回城。將旗揮動,一隊隊的士卒,源源不絕地調撥向右。

紅巾營中一聲炮響,三通鼓畢。正門緩緩拉開,千餘老卒列陣出營。

每百人一隊,最精銳的一隊列在最前。其後每排橫列兩隊,每人間隔十步。各隊前進五十步一停。十來個號角手,抬著號角,立在陣後,每一聲角響,各隊士卒就地立正,呼喝、舉刺熱身,同時調整和前後左右的距離。

兩聲角響,前進百步,距離敵人只有四十來步的距離了。二百餘騎兵,沖馳陣後,隨著軍旗的指揮,由一側機動前進,每一次也是前進五十步,槍戈放平,一邊前進,一邊發出大聲的呼喊。

這個陣勢,鄧舍是從古書中學來。往日曾見關鐸臨陣使用,效果不錯。就像金得培的二分為正,一術為奇一樣,此陣也是兼得正奇之用。視敵人的變化,而相應地做出反應。

金得培儒將,飽讀兵書,一目了然;他帶著親兵,彈壓因紅巾逼近而騷亂的士卒,穩穩布開防線,堅持敵不動,我不動。

紅巾營中,鼓聲再次響起。雄渾、激昂。夕陽的餘暉下,每一個士卒的臉上都沉重、興奮。槍戈、刀斧,映出雪亮的寒光,給這暖暖的夏暮,抹上了一絲涼氣。

二百餘騎兵驀然大動,赫赫的呼喊著加快速度,帶兵的百戶回首揚刀,聲嘶力竭:「飛土!」二百人回應狂叫:「逐敵!」

步卒陣中,朝高麗人射出一陣密集的箭雨。紅巾騎兵以奇變正,在鼓聲的激勵下,當先殺出。馬蹄飛卷,撒起滿天的塵土。高麗士卒前排蹲下,倚槍攔擊。後排的刀斧手被金得培鞭打著,滾上前去,企圖砍飛奔過來的騎兵馬腿。

佟豆蘭嫻熟騎射,女真人自有一套戰術。他來了之後,鄧舍曾多次請教,學來的東西,用在平時騎兵的訓練上,得益匪淺。二百餘騎兵沒有去直接撼陣,唿哨一聲,斜斜轉馳。忽而搭弓射箭,一擊即走;忽而點集,並攻一路。

金得培把手下的騎兵悉數調到了楊萬虎處,一時之間,無力應付。高麗人的鬥志,本來就不高。片刻功夫,前陣亂作一團麻。很多被利矢射中的,慘叫號哭。

鄧舍注目楊萬虎,看了會兒。他到底悍勇,處在優勢敵人的包圍攻擊下,猶能收縮防線,二百餘流人,又像攻雙城時,好多脫了盔甲,赤膊殺敵。

「這才是我軍的勇士!」鄧舍熱血沸騰。不管平日他在洪繼勛等面前,表現得有多麼知書達禮,十年征戰沙場,好武重勇的因子早深埋體內。

「旗來!」他一伸手,哥哥隊的一人,從腰間取出一面青色小旗,並囊中筆墨,遞了過去。便在這萬軍鏖戰里,鄧舍提筆在小旗上寫了三個大字:楊子旗。字體劍拔弩張、殺意凜然。向後一遞,「擊鼓、傳旗。」

特選的傳旗官,高舉小旗,翻身上馬。衝出營壘,由四五個人扈衛著,殺入右翼,一路高呼:「上萬戶大將軍令:楊萬虎殺敵、有功,賞旗。」

這卻是鄧舍改軍制時,費盡心思選出的一個古制,專用來臨陣獎功。賞給誰的,便寫誰的姓氏。給楊萬虎的就是楊子旗;若給左車兒,便是左子旗。戰後,視旗幟顏色給不同的賞格。

之所以用古制,而暫不採取勳章制度。一來有藍本,不突兀,容易讓人接受;二來採用旗幟的話,臨陣可授,有利激勵士氣。

楊萬虎哈哈大笑,接過旗幟。他打著赤膊,無處可放,插入髮髻。頭上青旗,半身紋綉,舞動大斧,叱吒如虎,人到處,血濺五步。所部數百人,果然士氣大振。

鄧舍放下心,專註正面。金得培為了穩住陣腳,一再從後方抽派弓箭手往前,壓制紅巾的騎兵突擊。混戰到了現在,他已經放棄了撤退回城的念頭,想撤他也撤不走。六千餘敵我士卒,慢慢地混合、膠著在了一起。

和以前的幾次戰鬥相比較,這是鄧舍第一次嘗試用堂堂之陣同敵人野戰,難免緊張,緊緊握著刀柄,他仔細研究高麗人的陣型,感覺時機成熟。手一揮,帥旗搖動。

鼓聲變了個調子;號角低沉,嗡嗡發鳴。步卒變奇為正,一步一喝,兩步一殺。開始緩緩向前推進。騎兵陡然脫離前線,後退,改為巡弋步卒側翼,保護不失。

騎兵一退,高麗人的前陣也隨之後退。露出後面早已布成的步卒陣營。前排弓箭手的陣型稀稀疏疏:疏則達;後排盾牌手、長槍手,密密實實:密則固。

步卒臨陣殺敵,不求騎兵的速度,不突出個人的武勇,強調的是紀律。合萬人如一人,施三軍如一臂,聞鼓而進,鳴金則退,揮左而左,揮右而右,能做到這個地步,才能稱得上精悍。

十夫長在陣中,不住地喝令約束,保持前後十步的距離。百夫長緊緊盯著中央的千戶旗,按照旗語調整各隊的位置。千戶陳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