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用「綏遠方式」解放綏遠 尾聲 向全國大進軍

歷時64天的平津戰役,在1949年1月31日就已經勝利結束,共殲滅和改編了國民黨軍隊52萬人,其中包括一個「剿匪總司令部」、一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1個師。共繳獲或收編各種火炮5537門,汽車2390輛、坦克158輛、飛機46架。我軍傷亡總數為3.9萬人。

在平津戰役之後和平解放了綏遠,是平津戰役的必然結果,可以看作是平津戰役所附屬的一部分戰果。

平津戰役的結束,也標誌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革命武裝力量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所進行的戰略大決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絕對勝利而宣告結束。

這場大決戰,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歷時4個月又19天,經過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消滅了蔣介石的正規軍12個兵團46個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共154萬人。如果加上這一時期其他戰場上消滅的敵人,則總共殲滅敵人為230多萬人,佔大決戰開始時國民黨軍隊總數365萬的63.3%。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中的四個,即新一軍、新六軍、新五軍、十八軍,都在大決戰中被我軍殲滅。再加上在山東戰場上被消滅的整編七十四師,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國民黨政權還可以用於作戰的軍隊總兵力僅僅剩下146萬人,而且還是分布在西起新疆、東到台灣的廣大地區和漫長的戰線上。

與此同時,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則由大決戰開始時的280萬人(其中野戰軍149萬人)增加為400萬以上(其中野戰軍218萬人)。我軍不僅有了對國民黨軍隊佔有絕對優勢的步兵,而且有了強大的炮兵、工兵和一定數量的裝甲兵,並且開始在東北建設空軍,在華東建設海軍。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會懷疑,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和軍事戰場上,力量的對比已經出現了無法扭轉且明顯的傾斜,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全面崩潰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取得全國勝利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就在平津戰役打響以來的這段時間中,蔣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當了代總統,以孫科為院長的行政院從南京遷到了廣州,而國防部則不知在何處,只知道國防部的發言人好像是在上海。國民黨政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與國民黨內部的一片混亂相反,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中心進入了北平,正在為新中國的成立進行緊張而有序的準備。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為新中國的成立進行了全方位的準備,毛澤東在會上宣布:「召集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一切條件,均已成熟。現在一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們方面。」「我們希望4月或5月佔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

就軍事戰線來說,就在大決戰的過程中,中央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共編為四大野戰軍、三個直屬兵團,時刻準備著對全國的大進軍。

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一野戰軍,其有兩個兵團(第一兵團、二兵團)6個軍,共16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彭德懷,政委彭德懷(兼)、習仲勛,副司令員張宗遜、趙壽山,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參謀長閻揆要。

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政委王世泰。

中原野戰軍改稱為第二野戰軍,共有三個兵團(第三兵團、四兵團、五兵團)11個軍,共28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

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

華東野戰軍改稱為第三野戰軍,共有四個兵團(第七兵團、八兵團、九兵團、十兵團)15個軍,共58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唐亮。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政委譚啟龍,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委袁仲賢,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張鼎丞。

東北野戰軍改稱為第四野戰軍,共有四個兵團(第十二兵團、十三兵團、十四兵團、十五兵團)15個軍,共90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林彪,第一政委羅榮桓,第二政委鄧子恢,第一參謀長蕭克,第二參謀長趙爾陸,政治部主任譚政。

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蕭勁光,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蕭華,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莫文驊,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

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為中央軍委直屬,有三個兵團(第十八兵團、十九兵團、二十兵團)9個軍,共24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天煥。

中央軍委直屬的還有由滕代遠任司令員的鐵道兵團。

中央軍委在1949年2月至3月間,對打過長江去的戰略行動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最後做出了決定:將於4月中由二野和三野的7個兵團24個軍,共計100萬大軍飛渡長江,向全國大進軍。

根據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中國共產黨同意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3月26日,也就是毛澤東到達北平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知國民黨政府:談判時間定於4月1日,地點定於北平。4月1日,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和平談判代表團到達北平,同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舉行了長達20天的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在4月15日晚上達成了《國內和平協定》。誰知蔣介石見到這個協定之後,竟大罵「文白(按:張治中字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堅決予以拒絕。4月20日深夜,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正式宣布,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

歷時20天的國共兩黨和平談判宣告完全破裂。

1949年4月2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全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各野戰軍全體指揮員戰鬥員同志們,南方各游擊區人民解放軍同志們:

由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絕。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負責人之所以拒絕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是因為他們仍然服從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匪首蔣介石的命令,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推進,阻止用和平方式解決國內問題。經過雙方代表團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8條24款,表示了對於戰犯問題的寬大處理,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和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寬大處理,對於其他各項問題亦無不是從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作了適當的解決。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決心把他們發動的反革命內戰打到底。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在今年1月1日所提議的和平談判,不過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前推進,以便反動派獲得喘息時間,然後捲土重來,撲滅革命勢力。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謂承認中共8個和平條件以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因為,既然承認懲辦戰爭罪犯,用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國民黨軍隊,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條件,就沒有理由拒絕根據這些基礎條件所擬定的而且是極為寬大的各項具體辦法。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命令你們:

(一)奮勇前進,堅決、澈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的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二)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

(三)向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地方軍隊集團宣布國內和平協定的最後修正案。對於凡願停止戰爭、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者,你們即可照此最後修正案的大意和他們簽訂地方性的協定。

(四)在人民解放軍包圍南京之後,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並願意於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我們願意再一次給該政府以簽字的機會。

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就在發布命令的4月21日,我二野和三野的百萬大軍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的長達500餘公里的長江水面上,實行強渡,粉碎了敵人苦心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順利地渡過長江,開始了解放全中國的大進軍。

4月23日,我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統治中心南京;5月17日,解放華中重鎮武漢;5月20日,解放西北重鎮西安;5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