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兵臨城下 一、隔而不圍

按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全盤計畫,對於傅作義的一字長蛇陣,我軍是先在西邊做文章,先圍張家口,再圍新保安。從楊成武率兵向張家口開進,一直到解放張家口,我軍對張家口幾乎圍了一個月。對於新保安之敵,我軍也圍了半個月。

為什麼要久圍而不速戰?這是出於中央對華北戰場上的全局考慮,對於西線採取「圍而不打」的方針,目的是為了抑留傅作義,讓他下不了南逃的決心,讓他指揮的60萬大軍能留在華北。對於東線上的北平、天津、塘沽地區,則採取「隔而不圍」的方針,就是在東野大軍入關之後,只是迅速地插入到幾個大城市之間,將敵人的兵力加以隔斷、分割,不包圍,不進攻,讓其既不能集中作戰,又不能安排南逃,目的仍然是要把傅作義的部隊抑留在華北,待我東野大軍全部入關,將各部隊的兵力部署完成,有了切斷敵人南逃之路的完全把握之後,再對敵人發起殲滅性打擊。

這一計畫,是中央軍委對於華北戰場初期作戰的基本安排,從一開始就在逐步實行與完善之中。其最完整的表述,見於毛澤東為中央軍委制訂的《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這個重要的文件原來本是1948年12月11日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央軍委給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的電報。這份電報對於當時和以後的華北戰場作戰的若干重要問題都做了重要而具體的部署,是中央軍委有關平津決戰的最重要的計畫安排,而且在以後的作戰中得到了完全實現。所以後來在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時,就定名為《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全文如下:

(一)張家口、新保安、懷來和整個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諸敵,除某幾個部隊例如三十五軍、六十二軍、九十四軍中的若干個別的師,在依靠工事保守時尚有較強的戰鬥力外,攻擊精神都是很差的,都已成驚弓之鳥,尤其你們入關後是如此。切不可過分估計敵人的戰鬥力。我們有些同志過去都吃了過分估計敵人戰鬥力的虧,經過批評後他們也已經懂得了。現在張家口、新保安兩敵確已被圍,大體上很難突圍逃走。十六軍約有一半迅速被殲。懷來敵一零四軍慌忙南逃,估計今日或明日可能被殲。該敵被殲後,你們準備以四縱由西南向東北切斷南口和北平間的聯繫。估計此著不易實現,不是九十四軍和十六軍殘部撤回北平,就是九十四軍、十六軍和九十二軍一起集中南口、昌平、沙河鎮區域集團防守。但四縱此舉直接威脅北平西北郊和北郊,可以鉗制這些敵人不敢動。若這些敵人再敢西進接援三十五軍,則可以直接切斷其後路或直接攻北平,因此,這些敵人大約不敢再西進。我華北楊、羅、耿兵團以九個師包圍三十五軍三個師,是絕對優勢。他們提出早日殲滅該敵,我們擬要他們暫時不要打,以便吸引平津之敵不好下從海上逃走的決心。他們此次以兩個縱隊圍住三十五軍,以一個縱隊阻住一零四軍,兩敵都被擊退。

(二)我們現在同意你們以五縱立即去南口附近,從東北面威脅北平、南口、懷柔諸敵。將來該縱即位於該地,以便將來(大約在10天或15天之後,即在華北楊、羅、耿兵團消滅三十五軍之後)騰出四縱使用於東面。如此,請令五縱本日仍繼續西進。

(三)三縱絕不要去南口,該縱可按我們9日電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從東面威脅北平,同四縱、十一縱、五縱形成對北平的包圍。

(四)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

(五)據我們估計,大約12月15日左右你們的十縱、九縱、六縱、八縱、炮縱、七縱就可集中於玉田為中心的地區。

我們提議,12月20日至12月25日數日內即取神速動作,以三縱(由北平東郊東調)、六縱、七縱、八縱、九縱、十縱等6個縱隊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之敵,如果諸點之敵那時大體仍如現時狀態的話。其辦法是以兩個縱隊位於以武清為中心的地區,即廊坊、河西務、楊村諸點,以5個縱隊插入天津、塘沽、蘆台、唐山、古冶諸點之間,隔斷諸敵之聯繫。

各縱均須構築兩面阻擊陣地,務使敵人不能逃跑,然後休整部隊,恢複疲勞,然後攻殲幾部分較小之敵。此時,四縱應由平西北移至平東。我華北楊、羅、耿兵團應於四縱移動之前殲滅新保安之敵。東面則應依情況,力爭先殲塘沽之敵,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活了。以上諸著,實際上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北平、懷柔、順義、通縣、宛平(涿縣、良鄉已被我佔領)、丰台、天津、塘沽、蘆台、唐山、開平諸點之敵一概包圍了。

(六)此項辦法,大體上即是你們在義縣、錦州、錦西、興城、綏中、榆關、灤縣線上作戰時期用過的辦法(按:東野在遼瀋決戰時,為了不使北寧線上的敵人收縮集中,採取了先將各個據點的敵人進行分割包圍,然後再一個個予以殲滅的辦法)。

(七)從本日起兩星期內(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例如對張家口、新保安),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繫,而不作戰役包圍,例如對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安、南口諸敵都打掉,這將迫使以東諸敵迅速決策狂跑,此點務求你們體會。

(八)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我們準備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約一半左右)之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九)為著不使敵人向青島逃跑,我們準備令山東方面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線上預作準備。

(十)敵向徐州、鄭州、西安、綏遠諸路逃跑,是沒有可能或很少可能的。

(十一)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采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

(十二)此種計畫出敵意外,在你們完成最後部署以前,敵人是很難察覺出來的。敵人現時可能估計你們要打北平。

(十三)敵人對於我軍的積極性總是估計不足的,對於自己的力量總是估計過高,雖然他們同時又是驚弓之鳥。平津之敵決不料你們在12月25日以前能夠完成上列部署。

(十四)為著在12月25日以前完成上列部署,你們應該鼓勵部隊在此兩星期內不惜疲勞,不怕減員,不怕受凍受飢,在完成上述部署以後,再行休整,再行從容攻擊。

(十五)攻擊次序大約是:第一塘蘆區,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區,第四天津、張家口兩區,最後北平區。

(十六)你們對上述計畫意見如何?這個計畫有何缺點?

執行有何困難?統望考慮電告。

這個甚為詳明的作戰方針,在我們已經了解了在此以前的華北作戰形勢之後,是很容易明白的,對於西線上為什麼要對新保安和張家口進行長達半月至一月的「圍而不打」,會有更為清楚地認識;對於東線上幾個城市的「隔而不圍」,也就更容易了解了。

為了達到抑留傅作義大軍於華北而不南撤的目的,同時也為了將傅作義的注意力集中於西線,並將北平地區的主力調往西線,以達到掩護我東野大軍入關的目的,毛澤東指揮華北軍區和東野先行入關的先遣兵團進行了一系列神出鬼沒、東西呼應的戰鬥。以下是一張簡明的時間表:

11月23日,東野的80萬大軍分別由瀋陽、錦州和營口分三路入關。

11月24日,我華北三兵團開始出動,發起了對張家口的進攻。

11月29日,華北三兵團對張家口的進攻打響,平津戰役正式開始。

12月2日,華北二兵團和先行入關的東野先遣兵團向平綏線上發起攻勢。

12月2日、3日、4日,傅作義連續三天飛往張家口指揮西線戰事。

12月7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到達薊縣孟家樓。

12月9日,華北二兵團完成了在新保安對三十五軍的包圍。

12月10日,東野先遣兵團的四縱攻佔北平西北的軍事重鎮康莊,殲滅敵十六軍。

12月11日,四縱殲滅了從懷來撤向北平的敵一零四軍。

12月11日,傅作義急調津、塘地區的六十二軍、九十二軍、九十四軍增防北平。

由於我軍進行了東西配合作戰,並在西線「圍而不打」,就成功地完成了將傅作義抑留於華北的目的,同時也掩護了東野大軍入關。根據有關資料,傅作義是在12月5日東野十一縱攻佔了密雲縣城之後,才確知了東野已經入關。其實,打密雲的十一縱是東野的先遣兵團即二兵團,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是中央軍委為了擊退傅作義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才從東北開進關來的,他們早在11月14日就已經到達了薊縣地區。

當然,傅作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