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 3、長沙淪陷

日本大本營制訂的「一號作戰」計畫,主要核心部分是第二階段的戰役,其作戰區域在湖南地區。負責這一階段的是日軍第11軍。這個軍是日本投放在中國戰場上唯一的一支野戰軍,它下轄8個師團又1個旅團。為了保障有足夠的兵力實現「一號作戰」第二階段的任務,日軍大本營又從其他地區抽調過來兩個步兵師團和4個旅團、戰車第3聯隊、炮兵4個大隊,使第11軍的總兵力達到近20萬人。這在日軍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規模,一個軍的編製,幾乎達到方面軍的數量。

日本大本營之所以加強第11軍的力量配置,是有所考慮的。長沙位於湘水下游,在洞庭湖濱平地之南,處在粵漢鐵路與京滇國道之交會點上。

湘贛、湘黔、湘桂鐵路橫貫其南,因地勢低洼,歷來不為兵家所重視。然而在中國持久抗戰的戰略中,湖南成為抗戰糧食、兵源及工業資源的供給地,對中國抗戰前途至關重要,成為中南地區的戰略重鎮。

另外,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這裡已經同日軍進行了三次大會戰。從地理概貌上看,長江以北為濱湖沖積帶,地勢平坦,雖非擅戰之地,但其東有幕府、萬洋諸山,西倚雪峰山,對長沙成掎角之勢,可實行截擊、側擊;正面有新牆河、汨羅河、撈刀河、瀏陽河,可實行持久抵抗,整個地形成天然囊形陣地。由此,中國軍隊根據地形特點,採取節節抵抗、消耗敵人,後退決戰的戰略。正是依據這樣的戰略,中國軍隊在前兩次會戰中與日軍打了平手,保住了長沙。

1941年底,中日軍隊又在此進行第三次會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根據前兩次會戰的經驗,制定了名為「天爐戰法」的誘剿戰略,致使日軍傷亡56000多人,其驕人戰績使國際震驚。

薛岳的「天爐戰法」是根據長沙地區的地形特點發明的,其主要特徵是:在後退時破壞中間道路,實行堅壁清野;在伏擊地區縱深配置兵力,將日軍誘至長沙城下,以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最後從四面包圍日軍猶如天爐熔鐵一般殲敵。這個戰法實際上同八路軍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圍殲很相似。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日本鬼子吃了大虧。

執行「一號作戰」第二階段的日軍將領,是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他在進攻之前,反覆研究過去三次長沙會戰失敗的原因。橫山勇中將熟讀兵書,善於總結戰場經驗。他從地圖、沙盤模型的研究上,總結了薛岳將軍的戰略思想和作戰特點,仔細分析了薛岳的個性和生活喜好,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對付「天爐戰法」的作戰方案。

橫山勇中將不上薛岳的當,他將兵力分為兩個梯隊前後出擊,波浪式交替攻擊與推進,既保證了攻擊的連續性,又保障了後勤補給的安全。前隊即使深入進去,後隊也可馳援,保持兵力不處於劣勢,這樣就可以側擊和夾擊破壞交通線的中國軍隊。

讓薛岳意想不到的是,狡猾的橫山勇中將,在日軍進攻部隊的兩翼,又部署有戰鬥力很強的精銳部隊,這變成了專門對付薛岳縱深伏兵的殺手鐧。這樣一來,中國軍隊在兩翼山嶽叢林的機動兵團,便處在被夾擊的狀態中,喪失了外線機動兵團的作用,日軍就可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經過橫山勇精心策劃部署,同僚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狂妄地叫嚷著:「兩翼夾擊,波浪式推進,一定要砸碎薛岳的天爐!」日本大軍在橫山勇中將的率領下,分兵三路向第九戰區進發了。左路軍從崇陽縣沿湘贛邊境的山嶽地帶向南猛插;中路軍從岳陽地區突破國民黨第20軍防線直撲長沙;右路軍從洞庭湖水域向南進攻。各路大軍都配備有強大的二線兵團。

蔣介石清醒了,他十分明白,日軍在平漢線作戰結束後,便會立即著手進行第二階段的作戰。湘桂作戰首先是長沙、衡陽,其次是桂林、柳州,而長衡會戰是日軍作戰的關鍵。於是,蔣介石也加緊向第九戰區增兵。他希望薛岳能積三戰之餘威,在湖南戰場扼制住日軍的攻勢。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天主教堂,為長沙薛岳祈禱,願上帝保佑長沙平安,最好能取得大捷,以雪中原之恥。

在第三戰區、第四戰區和第六戰區的支持配合下,第九戰區集結了國民黨軍的40萬精銳部隊。然而在兵力部署上,將領們卻發生了分歧,以第九戰區代理參謀長趙子立為首的一方認為,此次日軍進攻規模空前,加上有三戰長沙得失的教訓,這次應該採取新的戰法,不能再沿用過去的「天爐戰法」了。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因取得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在實戰中他的「天爐戰法」殲敵56000多日軍,所以他很驕傲,沒把橫山勇這個鬼子軍官放在眼裡,顯得十分輕敵。代理參謀長趙子立在一旁卻看得很清楚。

薛岳一派的將領們認為,這次日軍雖屬於大兵團作戰,但並不是像你們說得那麼嚇人,根本達不到什麼「規模空前」。對敵人的這個判斷,完全是被河南會戰的失敗嚇倒了,不信你們等著瞧,看看小鬼子能把長沙怎麼樣?

趙子立他們以理據爭,但是沒有用,畢竟薛岳的「天爐戰法」是經過戰場檢驗的,是戰勝日軍的好戰法。趙子立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橫山勇必定對此作了認真仔細的研究,很可能有了破解之法,否則這個老奸巨猾的橫山勇不會這麼膽大妄為。

薛岳聽了代理參謀長趙子立的理論,哈哈大笑,他說能看懂「天爐戰法」里的道道的人還沒出生,即使看懂些眉目,也難去破解,這個戰法本身就是一道無解的題。況且長沙地區有40萬大軍,日本軍隊的進攻,就是洪水猛獸,堵都把他們給堵死嘍。古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定會將日軍消滅在長沙城下。

蔣介石支持薛岳的會戰方案,因此這次戰役部署仍按照「天爐戰法」

的計畫進行。在日軍大舉進攻的第二天,蔣介石電令薛岳「以現有兵力,準備在長沙附近與南犯日軍進行決戰」。

薛岳在嶽麓山指揮部向蔣總司令彙報說:「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戰,他日本鬼子縱有千變萬化,也逃不脫『天爐戰法』的天羅地網。以長沙守軍吸引日軍主力,再以外圍部隊對之實行反包圍,最后里應外合將日軍消滅在長沙外圍。」蔣介石大喜:「好樣的,祝你旗開得勝!」

戰場情況千變萬化,日軍沒有薛岳想像得那麼傻。5月29日,戰場情況突變,國民黨第20軍在吸引中路日軍朝通城、平江一帶深入時,忽然發現自己的左側有日軍的左路軍,他們正從後側包抄過來。20軍面臨危機!

正在最困難的時候,日軍右路軍穿過湖泊障礙,在營田登陸,一時間汨羅江以北到處都是日軍,原計畫的中國外圍守軍反被日軍分割包圍。

薛岳傻眼了,他的作戰部署頓時被橫山勇將軍全盤打亂,湘北戰場的局面已經難以控制。蔣介石急忙電令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各抽調一個軍參戰,並訓令第九戰區將士:「此次作戰,為國家存亡之關鍵,亦即我革命軍人成功立業之時機,務望同心同德,上下一致,爭取最後勝利。」

當湘桂戰役處在水深火熱之時,美國總統和滇緬戰役總指揮史迪威,不斷來電催促蔣介石下令進攻緬甸,他們對中國大陸的東線戰場毫不為意,只顧自己的利益。美國總統羅斯福根本就不考慮中國當前的危難境地,如果中國遠征軍不入緬作戰,就扣發租借物資。這大大刺傷了蔣介石的民族自尊心,但是實力弱小,他是敢怒不敢言。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國無實力,而藉助於人之痛苦,竟如是耶!可不力圖自強乎!……患難危急之來,唯有在己者可恃,而在人者尤其外援更不可靠也。若有絲毫依賴之心也不僅無補於事,而且成為他人之奴隸矣!此時徐求其在我,力圖自強以外,絕無其他挽救之道。

蔣介石的指導思想,抗戰至此已不需要「冒險犯難」,而是「耐得久的得勝」,一定要忍,而除了忍之外並無他法可以徐圖自強。這是蔣介石的悲哀,他不像共產黨人,更不如共產黨人的領袖毛澤東。毛澤東在患難危急之時,具有堅定的中華民族氣魄,獨立自主,自強不息。

盟國的壓力,河南會戰的失利,湘桂作戰前途未卜,蔣介石已經到了內外交困之際。正因為如此,他對滇西遠征軍的行動寄予厚望。他對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發電報說:「此次渡江出擊之勝負,實關乎我抗戰全局之成敗,國家存亡,主義成敗,都在於此一舉,務希吾弟奮力出征,完成使命。」

焦頭爛額的蔣介石,不得不打起精神來對付長沙的情況。王耀武的第24集團軍過去了,該部的先頭部隊第100軍抵達益陽時,守軍因傷亡過半而棄城退卻了。第100軍隨即發起攻擊,收復益陽。74軍是當時中國軍隊的頭號王牌,這支部隊的第58師師長,是日後的軍長張靈甫。他們堅守在寧鄉,負責掩護長沙的側背,師主力部署在溈水南岸,守備寧鄉縣城的是第173團和174團的一個營,還有師部擊炮營的一個連。

在這裡不得不說說國民黨最有傳奇色彩的張靈甫將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