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台兒庄大捷 2、周恩來獻策

對於中國的抗戰形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是非常關注的,他們不僅要制定八路軍、新四軍的對日戰略方針和各戰場的作戰計畫,還就當前的全國抗戰局勢和世界形勢進行大量的研究。在這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一大批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撰寫了大量的抗戰論文、論著,還作了許多報告、講演和宣傳發動工作。他們對中國的抗戰局勢和當前的世界形勢,認識是統一的,是清醒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劉少奇同志的《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代表之作,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進行抗日戰爭的行動指南。

他們對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情況,不僅是了解,而且看得十分透徹,在許多重大戰略或戰術上,不斷為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將領或抗日部隊提供信息,幫助謀劃,還給予人力、軍力的支持與配合。

當滕縣失守、徐州吃緊時,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的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心裡沒底。蔣介石這時也非常焦急,他不停地給白崇禧掛電話,詢問徐州的前景和台兒庄地區的打法。白崇禧將了蔣介石的軍,咋打?我要是有好的可行的戰法,還不去找你彙報嗎?這都什麼時候了?火燒屁股了!他在總參謀部的作戰室來回踱著步子,不停地朝參謀人員發著脾氣。

白崇禧想出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從腦子裡冒出來的時候,他就猶豫起來,人家會幫場子嗎?雖說是國共合作,共同抗戰,畢竟兩黨之間還有不少隔閡。況且自己曾經干過不少對不起人家的事。他站住腳立在地上想,得把這事想清楚嘍。

他在心裡知道共產黨內部有很多高人,有黃埔軍校的教官和一大批學生,還有曾在國民黨軍隊里干過軍長、師長、旅長的高級將領,有一大批遠見卓識的中國精英。不然的話,共產黨早被蔣介石剿滅乾淨了。這時他突然想到時任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

他對周恩來是比較了解的。這人不僅有遠見卓識,而且對人十分謙和。他想周恩來不會不給他面子的,就憑他的人格,他的善良和為人處世,周恩來會幫助他的。白崇禧想好以後,便吩咐秘書儘快安排他與周恩來見面。

對目前的局勢,中共方面也深感憂慮,眼下徐州吃緊,戰局在一步步地惡化。徐州若失,武漢就很難保住。武漢素為兵家必爭之地,一旦失陷,整個華中腹地將門戶洞開。然而,在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中,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唯其指令是從,在抗擊日寇的同時,兩眼又死死地盯著身旁的共產黨人,做夢都想完成其「十年未竟之業」。地方部隊諸如川軍、滇軍、粵軍、桂軍、東北軍、西北軍等等,抗戰以來雖已開赴戰場,有些確已表現出中國軍人所應有的愛國精神,打得英勇悲壯,為世人所讚歎。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在與鬼子交戰時,往往心存顧慮,擔心把手裡僅有的一點血本輸光,失掉日後向蔣介石討價還價的「資本」,身為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又擅長用鬼子的刀槍來清除異己。這種存在於軍隊內部的猜忌、牽制、矛盾,極大削弱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成為七七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多次大戰中一敗再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李宗仁、白崇禧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的主戰派,抗日的態度是堅決的,桂系在國民黨內又有一定地位,做好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對鞏固和發展抗日統一戰線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接到白崇禧邀約後,中共決定派周恩來、葉劍英前往。

見白崇禧之前,周恩來已認真看過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特意派人送來的有關徐州戰場的戰況材料,對這次大戰已作過一番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白崇禧問周恩來對於即將到來的台兒庄之戰有何高見。周恩來分析指出:板垣和磯谷的企圖很明顯,是要從兩個方向夾擊第五戰區的大本營徐州。他們會師的目標是台兒庄,然後再策應津浦路的敵軍,共同向徐州合擊。臨沂一仗中國軍隊雖然獲勝,但不容樂觀,因為整個戰局沒有根本的轉變。板垣的銳氣是受挫了,但據我看,磯谷師團不會改變向台兒庄進攻的計畫。相反,也許正是板垣的受挫,磯谷才更樂於南返呢!

白崇禧經周恩來這一點撥,立即明白了。他道:「你是指磯谷邀功心切、驕而寡謀,必然會孤軍挺進台兒庄,我們正好狠狠地打它一仗?」

「是的!不過,台兒庄是一個位於矮坡上的小市鎮,沒有什麼險要可資扼守,所以我們必須先有一支善於防禦的部隊守住台兒庄、運河一線。在把敵人的攻勢遏制住之後,再另出奇兵渡過運河,從嶧縣方面向台兒庄迂迴,使敵腹背挨打。這樣即使不能全殲敵人,也可使其遭受重創。所以,我建議在津浦鐵路南段,由李品仙、廖磊兩個集團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運動於遼闊的淮河流域,使津浦南段的日軍時時受到威脅,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而在徐州以北,以主力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白崇禧對周恩來的建議極為讚賞。

周恩來最後補充說:「我準備命令新四軍張雲逸的第4支隊,協同貴部李品仙、廖磊兩集團軍採取的聯合行動,運動於遼闊的兩淮流域。使津浦線南段日軍時刻受到威脅,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

白崇禧深為感動,他知道周恩來作為中共軍委副主席,對於他的命令,葉挺軍長是必須執行的。有新四軍的協助,津浦線以南威脅可以避免了。他望著周恩來和葉劍英,心裡佩服得不得了。中共有人才呀,有能人高人啊。

在徐州的李宗仁這兩天寢食難安。他坐在台兒庄的地形圖前,苦思冥想,台兒庄如何打?這是他思考的首要問題,必須要把這個事情想清楚,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得考慮周全。在台兒庄打一仗,這個決心他是下定了。

不下這個決心不行啊,不在台兒庄堵住日軍的大舉南下,徐州就不保了。

徐州丟失倒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反正遲早都要淪陷的,這是明擺著的事。

關鍵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武漢。國民政府的最高統帥部在武漢一帶還沒有部署好。武漢最需要的是時間。為了武漢的布防,就得在台兒庄這個地方拖住敵人,哪怕是十天半月也好。

徐州已成為全國軍民關注的焦點,也是當前全國抗日戰場的中心。在徐州以北,中國軍隊浴血奮戰保滕縣,打出了中國人的氣概。在臨沂取得了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首次勝利,全國人民揚眉吐氣,歡笑掛在了他們的臉上。台兒庄不打不行,打不好也不行,不然我李宗仁愧對國人,也許會成為罪人。人家會拿台兒庄同滕縣、臨沂作對比的。李宗仁的壓力大得很,如同大山壓頂。

看到徐州重要之點的不僅僅是李宗仁。蔣介石為確保武漢這個中央軍事指揮中心,在臨沂和滕縣雙雙告急的時候,他就認為從戰略上著眼,有加強第五戰區防禦兵力的必要,僅僅派一些雜牌部隊過去,那是不行的。

於是他便倉促抽調第一戰區在河南補充訓練的湯恩伯和孫連仲,連夜增援過去。湯恩伯的第20軍團和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都還沒有補充訓練完畢,接到命令後就出發了。

湯恩伯的軍團到徐州,即乘火車北上支援第22集團軍的作戰,不幸滕縣已在前一天淪陷了,等到湯恩伯的第20軍團全部到達,已不能挽回失敗的局面了,20軍團只好消極地掩護友軍的退卻和拖延敵人南下的步伐。

好就好在有這兩支部隊在徐州,否則情況更為不妙。

台兒庄之戰的大任就這樣落在孫連仲集團軍和湯恩伯軍團的肩上。在蔣介石眼裡,孫連仲無足輕重,不過是西北軍的雜牌。湯恩伯就不同了,那是蔣介石的嫡系,在國民政府的軍隊里,是一支裝備上乘的精銳部隊。

有這支部隊參戰,蔣介石不可能坐視不管。

雖說在李宗仁赴第五戰區任司令長官前,就同蔣介石有言在先,第五戰區的事,請委員長不要插手。後來蔣介石的確插手不多。李宗仁走馬上任第五戰區,為何要同蔣委員長約法三章呢?因為李宗仁太了解蔣介石了。此人最愛瞎指揮,其個性太強,意氣用事。他一旦對徐州戰略要事或是排兵布防發了命令,不容置喙。實踐證明,凡蔣介石插手的地方,往往出現敗局。

蔣介石沒有忘記他對李宗仁的許諾,他去徐州是以委員長的身份進行戰前視察。他作為軍事統帥的最高長官,作為委員長,到前線進行巡視總該可以吧。那天,蔣介石帶上白崇禧、林蔚等一大批參謀人員,去了徐州。

蔣委員長去徐州之前,李宗仁腦子裡對台兒庄的事,算是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計畫。針對當前的態勢和日軍磯谷師團的意圖,李宗仁認識到要想順利地實施好自己的計畫,打敗日軍第10師團的進攻,有三個關鍵問題必須解決:第一,張自忠、龐炳勛兩軍在臨沂一線是否堅守得住,能不能把板垣師團阻擋在臨沂以北,不讓其南下;第二,中國軍隊能否在台兒庄、運河一線阻止住日軍的攻勢;第三,中國軍隊側翼部隊能否以有力的攻勢牽制並不失時機地殲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