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徐州第五戰區 4、徐州戰場風雲突變

徐州第五戰區在日軍攻佔南京後,便成了全國抗戰的第一線,並逐步演變成為全國抗戰的第一戰場。開始的時候,第五戰區還是較為順利的,作戰方針明確,作戰方案符合實際情況,各參戰部隊之間配合協調,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李宗仁剛想靜一下,韓復榘這個程咬金便從半道上殺了出來。他為了保全實力,同蔣介石賭氣,沒有大炮是韓復榘的借口,蔣介石在關鍵時候抽走了他的炮兵旅,的確也讓韓復榘抓到把柄。兩人賭氣事小,丟失了大片國土事大。最要命的是,韓復榘的退兵,把整個戰區的部署全給攪亂了,使第五戰區的作戰計畫變成了一堆廢紙。

日軍佔領山東,使南北夾擊徐州的日軍更加猖狂,他們加快了進攻的步伐,南北東三方全都燃燒著戰火。徐州戰場打得異常激烈。國民政府槍斃了二級上將韓復榘,全國民心大快。中國軍隊士氣為之振奮,特別是前線指揮官身先士卒,不敢鬆懈。戰場違抗軍令、貪生怕死、擅自撤退等情況得以杜絕。拼搏奮戰,表現出中國軍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為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李宗仁命令孫桐萱領導的第3集團軍向運河以東推進,襲擊濟寧、汶上的日軍據點,以牽制敵人主力。孫桐萱、曹福林率第12軍和第55軍向濟寧、汶上進發。

濟寧城池堅固,日軍守備很嚴,加上濟寧同兗州有鐵路,敵人隨時都可以增援。進攻部隊本來打算裡應外合,結果夜晚從城牆爬進城的9個連在北大街及周圍同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外圍攻城的部隊卻無能為力,配屬的兩門炮很陳舊,沒有瞄準鏡,炮彈也打不響。

在濟寧受到攻擊時,汶上的日軍傾巢出動,趕來救援。日軍大批坦克開路,企圖前後夾擊,消滅中國軍隊。炮兵把中國軍隊身後的木橋摧毀,衝進濟寧城裡的部隊,得不到增援,孤軍作戰,拼殺到天黑,彈盡糧絕,9個連全部犧牲。攻城部隊只好退回到運河西岸。

第12軍的第81師,也於晚上渡過運河,在汶上城內同日軍激戰,終因人少勢弱,損失嚴重,奉命撤回運河西岸。曹福林的第55軍同樣遭到日軍攻擊,防線被敵人突破,被迫撤回到相里集、巨野一線。

第3集團軍是韓復榘的部隊,這次同北線日軍的交鋒,雖表現英勇,但戰鬥力不強,損失比較慘重。濟寧、汶上等要點無法收復,只好同日軍隔河對峙。李宗仁在津浦線北段不斷派部隊向日軍側擊,使敵人在這一帶徘徊,不能南下。

在徐州南面,日軍第13師團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日軍十分驕橫,他們以為南京都拿下了,取個蚌埠還不易如反掌。敵人開進到明光以南,中國軍隊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和于學忠的第51軍,利用淮河、淝河、匯河等地形進行堵截,使得強大的日軍不能前進一步。日軍主將畑俊六覺得不可思議,他又從南京調集援兵,配屬坦克、野戰炮等重武器,傾巢出動。

敵人來勢洶洶,李宗仁為了避敵鋒芒,命令李品仙將第31軍讓開明光一線,撤到山區里去,伺機出擊。又將于學忠的第51軍南調,布防淮河北岸,憑藉險要地形拒敵。而日軍援兵以餓狼撲食之勢,猛撲明光一帶,結果撲了一個空,什麼都沒有。接著日軍大舉攻下定遠、懷遠等地,還是一無所獲。當日軍勢頭已過,第31軍從山裡出來,攻擊日軍左側,將津浦路上的日軍截成數段,圍而殲之。

日軍後路突然被中國軍隊斬斷,他們感到大事不妙,便全力將中國軍隊的第31軍從津浦線向西壓。李宗仁則讓部隊採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牢牢盯住津浦線。就在此時,參加淞滬會戰的第21集團軍調到合肥,它的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迴攻擊定遠日軍側背,迫使日軍第13師團主力由淮河北岸回頭增援。

李宗仁抓住戰機,讓第五戰區總機動部隊的張自忠將軍率領他的第59軍配合于學忠的第51軍乘勢反擊。戰鬥打到2月底3月初,中國軍隊基本收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在淮河以南作戰的第11集團軍立即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兩岸日軍首尾難以相顧,同中國軍隊交織在津浦沿線,從而使日軍對淮河流域的進攻宣告徹底破產。

徐州以南地區比北面強,北面由於韓復榘的不抵抗,使山東境內許多戰略要點被日軍佔領並加以鞏固,很難收復回來。韓復榘過去的部隊搜刮山東人民在行,打起日軍來卻不咋樣。所以北面只能勉強穩住陣腳,十分脆弱。

南部地區情況大不一樣,日軍大將畑俊六親自指揮的第13師團在淮河流域碰得頭破血流,傷亡4千多人,致使畑俊六惱羞成怒。這次淮河大血戰,雖說沒有把第13師團全部殲滅,卻使日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使日軍滯留在淮河一線,粉碎了日本大本營預定的南北夾擊徐州的陰謀。日本大本營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徐州的進攻方法,既然山東已攻取,便可以利用山東作為據點,逼近徐州更為方便。所以日本大本營出台了一個南守北攻的新戰略。

國民黨軍隊在南線對日作戰時,得到皖北人民的大力支持。皖北人民素來強悍,英勇善戰,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叫「紙糊的江南,鐵打的皖北」。當日軍入侵淮河流域的時候,皖北人民就自動組織起來,協助中國軍隊阻擊敵人。在定遠、明光等地域,日軍遭到當地民眾武裝的襲擊,惶惶不可終日,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亂竄。民眾武裝潛伏在村莊、城鎮、山林,日軍每到一處都會遭到他們的打擊。

皖北紅槍會等武裝組織有三四千人,攪得日軍不得安寧。他們摸哨所,破壞交通,襲擊日軍小股部隊,打得得心應手。後來這些民眾武裝又得到中共皖北工委的領導,發展成為一支有力量、有組織的人民抗日隊伍。

在南京淪陷前,中共駐南京代表團就派李世農到安徽組建中國共產黨皖中工委,動員和組織皖中各縣人民抗戰。中共無為縣委領導的游擊武裝,十分活躍地在淮南鐵路兩側開展鬥爭。中共中央為支持皖南的鬥爭,又從延安將張如屏、曹雲露等人派到壽縣,成立中共安徽工作委員會,領導安徽人民開展抗日游擊活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積極配合淮河沿岸李宗仁的部隊,阻擊日軍進攻,他們在蚌埠、徐州、合肥之間作戰,牽制日軍。周恩來專門指示新四軍張雲逸的部隊,襲擾牽制從南京過來的日軍,阻擊他們過江北上,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作戰。新四軍在江南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這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日軍在南線的失敗,讓日本大本營採取了南守北攻的新戰略。在徐州北線,由少壯派軍人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另一路由磯谷廉介率領的第10師團沿津浦線路南下,進逼滕縣。然後兩路大軍在台兒庄會師,有力地策應南路日軍第13師團的進攻。這樣即可南北夾擊徐州,從而打通津浦線,把南北兩個戰場連成一片,最後奪取武漢。

第五戰區三面受敵,現在北線告急,李宗仁如坐針氈,簡直要發瘋了。他把龐炳勛的第3軍團調往臨沂,讓那個只有5個步兵團的龐老將軍去抵擋一個整編的板垣師團。李宗仁明明知道這是不可為的事,這不是沒有辦法嘛,只好不可為而為之了。現在津浦路北面洞開,誰去守呀?鄒縣到徐州,乘火車也只不過是幾個鐘頭的事,敵人說過來就過來了。

在日軍沒有改變戰略之前,李宗仁對日本大本營還抱有一絲希望。那個時候,日本政府內部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日本已經攻佔了中國的內蒙與華北大部地區,同時控制了中國的長江三角洲,中國最為精華的地區與戰略要地,都在日軍的手中。若要再繼續擴大,開闢新的作戰目標,軍力已經難以為繼,所以他們不贊成派兵攻取徐州。而另一派的觀點則認為,經過對華的一系列戰爭,中國的軍力與工業能力都已殘破,只要再派出幾個師團的兵力,追擊掃蕩中國的戰場,那麼中國只有投降,別無選擇。他們主張一鼓作氣攻佔徐州,打通津浦鐵路。兩派的爭論,使日本大本營無所適從。就是磯谷廉介進攻山東,大本營都對他有限制。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韓復榘的不抵抗,日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山東。佔領山東的日軍是驕橫無比的日軍少壯派,他們是日本1936年「二二六」事變的骨幹,是大肆鼓吹大日本皇軍稱霸世界、所向無敵的新軍閥。李宗仁意識到他們的本性,他們是不會受大本營什麼條款限制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反對制定界線條款的主戰派代表。

就在李宗仁一籌莫展的時候,武漢最高統帥部白崇禧副總參謀長給他打來了電話,問他要不要四川的第22集團軍,這可是一支誰都不要的部隊呀。

李宗仁對著話筒一連說了好幾個要要要。

李宗仁放下電話,站在電話機前,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冥冥之中他好像聽到上蒼的聲音,徐州第五戰區有勝算了,鬧不好很可能會創造奇蹟。

徐州絕處逢生,在即將消亡的時候,上天卻給你送口氣過來。

「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