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1、鐵的後盾

天很熱,更使上海人焦慮的是時局不太平。自從盧溝橋事變以來,日本人得寸進尺。國軍奮起抵抗,日本決定出兵。眼看仗越打越大,上海人提心弔膽,他們怕戰火燒到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來。

上海灘的頭面人物們關注著北方的戰事,他們縱論形勢,謀划行動。作為中國人,對國家民族的興亡大事,總不能無動於衷。

王曉籟今天沒有睡午覺,不是不想睡,是睡不著。下午有一個會,作為上海市商會會長,他重任在肩。這個會非同小可,刻不容緩。

5天前,他和地方協會的徐采丞、王揆生,總工會的邵虛白,婦女會的林志聰,華人會的汪曼雲,百貨同業會的張文魁,國葯工會的黃永詐和一些同鄉會領導人開過一個小範圍的商議會。聯席會是在他的商會裡召開的,參加會議的人個個慷慨激昂,他們決心聲援北平的29軍將士,他們將發動上海市民,以實際行動做前方將士的後盾。當時就決定組織上海市各界團體援助抗敵將士委員會,發表宣言、電慰前方將士和草擬組織大綱。給29軍官兵的慰問電當場就通過發表,電報發到北平:

宋委員長、馮主席、劉主席、秦市長、張市長暨29軍全體將士公鑒:

此次暴日尋釁,舉國共憤,存心侵略,陰謀顯然。幸賴貴軍將士沉著應戰,努力殺敵,保疆衛國,同深感奮。尚希繼續抗禦,殲彼倭虜,拯我危亡。本市各界,誓為後盾。謹電慰勞,敬希重察。

這份以上海市各界團體援助抗敵將士聯席會議名義起草的電文得到了上海各界廣泛的支持和響應。兩天後的7月16日下午,更多的團體和人士加入到了這個抗日救國的行列,上海灘聲名顯赫的一些人物也參加了討論救國方案的會議。王曉籟、杜月笙、顧馨一、胡西園、駱清華、沈田莘、陳子明、屠開徵等出席,他們詳盡討論了抗日救國的種種方案,決定19日下午召集聯席會議,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

會議還是定在市商會舉行。自從《申報》、《新聞報》發表了消息,要求參加救亡組織的人越來越多。作為東道主的市商會負責人,王曉籟很高興,他樂於公益事務,何況這是與一般公益事業大不一樣的國家大事。

51歲的王曉籟天庭飽滿,地闊方圓,肥頭大耳,一臉的福相。他在上海灘已經闖蕩了30年了。30年的苦心經營,他在上海的商界以至上海的上層人物中也是數得上的人物了。不僅僅是他的財產,重要的是他的為人。

王曉籟是跟著他的岳父從浙江來到上海的。樓氏企業駐滬賬房憑著謹慎和果斷,在華商同仁中聲譽日起。他參加了上海商團。辛亥革命後,他的工商業有了很大發展,他與陳英士、蔣介石和竺紹康等革命黨人聯繫密切,從商又從政的王曉籟既追求民主共和,又不能脫胎封建主義,他自嘲一副對聯:多情多義多兒女,不佛不仙不聖賢。

其實,他是有抱負的。19歲那年,王曉籟就追隨秋瑾、徐錫麟加入了光復會,他在紹興鄉間聽王金髮講述起義的種種安排。由於徐錫麟在安慶舉義失敗清政府通緝嚴拿革命黨人,他才逃到上海。

他人雖從商,但追隨革命的雄心依然。

上海總商會派他去廣州革命政府作為參觀代表,他和蔣介石重敘舊情,回到上海到處發表演說,為北伐軍鼓吹。大革命的浪潮中,王曉籟被上海市民推舉為臨時政府委員,和他一起當選的還有白崇禧、楊杏佛、鈕永建、虞洽卿、汪壽華、顧順章等。汪壽華和顧順章是共產黨人。

黃浦江潮起潮落,王曉籟在商海政海中幾經沉浮,但他赤心不改。「九一八」的炮聲響起,他作為抗日救國會的常務委員,與群眾一起遊行,並參加了上海抗日義勇軍。19路軍奮起抗日,槍響的第二天,上海總商會會長王曉籟就調卡車,出擔保,送豬送羊送麵包到前線慰勞將士。

上海人行動起來了。

王曉籟熱血沸騰。他和《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召集工商、金融、教育各界人士討論援助19路軍的抗日計畫,接著他又發起組織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會議推舉史量才為會長,王曉籟和杜月笙為副會長。

他為抗戰而奔走。他為19路軍調撥資金400多萬元,他活動於英、法、美各國領事之間,他起草致海外華僑及各地商會的募捐電文,他致電蔣介石請求增派軍隊,他還親自冒著炮火,到南翔、嘉定、寶山、吳淞前線慰勞將士。

「一·二八」淞滬之戰換來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王曉籟義憤至極。血的教訓使他懂得保國必須有自己的空軍,於是他又大聲疾呼,呼籲全國民眾捐款籌辦航空學校和建造飛機製造廠。他成為中國航空協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不久,王曉籟被推舉為五人常務理事中的常委召集人。他口才極好,文字也好,他在亞美電台向上海全市人民廣播,字字句句,燃燒著他那顆烈焰騰騰的愛國之心:

「我們中國,同歐洲文化接觸以後,不論舉辦哪件事,沒有一樣不是趕在日本人前面的。但是到後來呢?就越來越慢了,沒一樣趕得上人家的。同治初年,正是我們的士大夫考究洋務的時候,他們注意的洋務是『堅船利炮』。可是日本呢?那時他們剛立國,他們還在研究『蘭學』,就是荷蘭。因為那時日本只有一個荷蘭的歐洲國家與他們通節。他們注重研究的第一是兵,第二是醫。所以對於『強兵』這兩個字,中日兩國差不多是同時的,認真說來,中國要比日本早一些,因為中國陸軍改用洋操,是李鴻章的淮軍,他在平定捻軍時,手下已有7萬多人了。日本呢?明治五、六年時,才有6個鎮台的新式陸軍,合起來不到3萬人。

「再講日本的海軍,他們是廢藩改郡縣以後,用從荷蘭買來的幾隻舊船,叫什麼丸什麼丸,湊湊數罷了。那時候,中國自己能造兵船了,有兩個船廠,一個是福建船政局,一個是江南造船所。但是到今天,陸軍海軍的裝備,兩國再比較一下,相差到什麼地方了!

「講航空,民國初年,我國在北平南苑,就辦了一個航空學校,買了些飛機。日本的航空也是這個時候辦起來的。有個廣東人叫譚根,飛行技術相當好。日本人願出1000萬元的高薪聘他去當教師。那時候,日本的航空很幼稚,這一點就可證明。東三省事件以後,兩國的飛機比較起來,中國的飛機只及日本的1/7了,光是日本人民捐造的飛機已有50多架,所以兩國空軍是差不多時候辦起來的,但現在的差距是越來越遠了。」

王曉籟侃侃而談,他的話題令人深思。他認為造成兩國空軍這種差距的原因是「民族精神差得太遠」。他說:「中國人首先要懂得優勝劣敗的道理,應當明白光靠壯士的血肉做肉彈,終究於戰事沒有什麼益處,必須趕快建設強大的空軍。」

王曉籟登高一呼,萬眾響應。舉國上下,形成了捐款熱潮,共募捐了航空救國款3000多萬元。

盧溝橋的炮聲燃起了王曉籟5年前的抗日熱情。作為上海市商會的會長,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這是義不容辭的事。他看過很多戲,他的許多人生哲理是從藝術中領悟到的,他看越劇、崑劇、蘇儺,也看電影,但最愛聽京戲。他還喜歡演唱,是上海灘的京劇票友,他的拿手好戲是演《三國志》中的司馬懿。

3點鐘開會,王曉籟兩點半就到了天后宮的商會。商會被推舉為籌備委員會,王曉籟責無旁貸地要負起責任來。

今天來的人更多了,第一特區市民聯合會的張一塵、余耀球、汪曼雲、曹志功,第二特區的黃香谷,市教育會的黃造雄,銀行公會的王延松等,大教聯的康選宜以及滬南區市民聯合會、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總工會、市農會、錢業公會、上海市地方協會等團體的50多人出席。代表們一致推選王曉籟為會議臨時主席。他主持會議致辭:

各位,華北風雲日趨緊張,我人慾救國滅敵,必應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方可發揮巨大力量。今日只是籌備性質,因時局急促,未能多做準備。今見《中央日報》載著首都業已成立各界後援會,選出中央國府等21機關為執委。兄弟個人意見,首都既有此組織,上海為中外觀瞻所系,據救國不能後人之義,本市各界尤應起為全國各地倡也!

50多人一致同意王曉籟的提議,決定將原援助抗敵將士聯合會更名為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到會團體向中央發電,表示「和平必須抗戰,抗戰始能和平」與「一致奮起,作全力戰」的抗日主張,並派出代表北上慰勞29軍。

擔任籌備委員會主席的王曉籟,負擔起了實際的責任,他與各界磋商聯絡,又經政府批准登記,於7月22日上午10時,舉行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成立大會。

全市500多個團體2000多人出席大會。各行各業,各派各黨濟濟一堂,氣氛熱烈。

叮叮咚咚的搖鈴一響,主席團成員杜月笙、虞洽卿、周雍能、陶百川、汪伯奇、王曉籟、錢新之、張壽鏞、陸京士上台就位。兩千多人一齊肅立,高唱「三民主義,吾黨是宗」的黨歌,向國旗及孫中山總理遺像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