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編 滇緬抗戰 第六章 龍戰於野

胡正昌——時為中國遠征軍第八十七師警衛排排長

王德五——時為中國遠征軍第八十八師二六四團一營一連連長

楊光榮——時為第五軍戰車防衛炮營四連連長

楊鴻恩——時為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後勤總監部運輸處第一分處少校主任

陳寶文——時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部作戰參謀

熊世超——時為中國遠征軍新編第三十九師搜索連信號兵

唐玉林——時為中國遠征軍八十八師二六二團重機槍手

付心德——時為中國遠征軍第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

朱錫純——時為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二十二師政治部少尉錄事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不知是否有人知道,這句話其實是《周易》里的一條凶爻:「喻人事,則為上下交戰,至於死傷流血的情形。」實際上,這集片子里出現的所有四句與龍有關的爻,都是凶爻。

這是6集「滇緬系列」的最後一集。

龍陵,字面意思似乎可以理解為「龍之陵墓」——當然,龍陵縣名字的實際來歷未必如此——遠征軍三進二出,血戰近半年,最終將有著「龍兵團」之稱的日軍五十六師團一部消滅於此。滇西反攻由此勝局已定。

三戰龍陵,能夠從前兩次戰鬥中倖存下來的老兵,如今已寥寥無幾。但在我看來,龍陵之戰最富有戲劇性的,恰恰是這前兩次戰鬥。短短几個月時間,小小的龍陵四度易手。遠征軍連續兩次,在勝利前的最後一刻功虧一簣。戰場的無常與日軍的狡詐盡顯於此。毫無疑問,胡正昌老人是本集能夠成片的關鍵人物。

見到胡老,是在成都近郊一家僻靜的養老院里。在我們到達前,老人早早起床,腰桿筆直地坐在房門前等候。與我們同行的胡老家人告訴我,這是第一次有媒體想電視採訪胡正昌老人。採訪剛開始時,攝像機前的胡老先生非常緊張,整個身體幾乎都僵直著一動不動。面對這種情形,我不得不刻意打亂事先擬訂的採訪提綱。完全忽視時間順序,用東拉西扯的方式讓這位年近九旬的老兵放鬆下來。

終於,老人僵硬的背脊逐漸靠在了椅背上,語音也漸漸高亢了起來。我知道,此時此刻,才是老人回憶的真正開始。

回憶中,胡正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那個時候神經麻木了。」的確,面對死人堆中的爬行與密如雨點的子彈,「恐懼」似乎也成了一件無暇顧及的事情。胡老先生是我所採訪過的老兵中,惟一一個詳細描述督戰隊的人。身為排長的他,至今仍記得自己在督戰隊的槍口下,帶領戰士炸毀日軍地堡的詳盡過程。但當我數次問起:「您指派執行爆破任務的戰士,在炸碉堡時犧牲的多嗎?」老人卻幾次顧左右而言他。最後,當採訪結束,攝像機關機後,這位當年只有22歲的年輕排長,突然輕輕對我說了一句:「我和那些戰士感情很好的……」之後,便是長久的沉默。

龍陵戰鬥結束後,胡正昌再也沒有回過龍陵。1944年夏季那座地獄般的龍陵城,在老人的記憶中永遠定格。抗戰結束後,帶著左臂上那個終身的傷疤,由排長提升為連長的胡正昌跟著部隊去了東北。他們出關後的第一個駐紮地很有名——四平。

臨別之時,老兵胡正昌站在房門口目送我們離去,腰桿筆直,一如我們剛來時的樣子。車子開動後很長一段時間,車上所有人都默然無語。這是年近九旬的胡正昌老人第一次接受電視採訪,第一次……

編導 劉元

1944年6月10日深夜,滇西龍陵縣城外13公里的黃草壩,中國遠征軍第八十七師警衛排排長鬍正昌在師部指揮所門口執勤。指揮所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

「那個時候,就是打龍陵。黃草壩是在松山與龍陵之間的一個地方,(日本人)去晚了,(我們)把龍陵到松山的那條公路切斷了。」胡正昌回憶說。他是四川成都人,黃埔軍校十七期畢業,時年22歲。

一個從前線打來的電話,引起了師部所有人的注意。

胡正昌回憶:「一個團長給師長打電話說,他們已經進入城區了。師長馬上報告軍長。軍長接到這個電話好高興,說:『好,已經攻下龍陵了,好!』」

龍陵四面環山,中為盆地。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侵佔龍陵的兩年間,以縣城為核心,以環山為依託,構築了由據點群組成的防禦體系,並儲有數月的生活、作戰物資。

在中國遠征軍分路進擊松山、騰衝的同時,負責右翼攻擊任務的第十一集團軍所屬第二軍和第七十一軍精銳部隊,繞過松山側翼直插龍陵。

龍陵本由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一一三聯隊的第三大隊防守,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開始渡江進攻時,該大隊被調到騰衝,龍陵僅有少數留守人員。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渡江後,第五十六師團急調剛轉隸其序列的第二師團第二十九聯隊的第二大隊增援龍陵。至6月5日,遠征軍開始進攻龍陵外圍陣地時,龍陵日軍僅有1000人左右。

6月6日,中國遠征軍兵分三路向駐守龍陵縣城一線的日軍發起進攻,經過兩個晝夜的激戰,截斷了龍陵與芒市之間的公路聯繫,並肅清了龍陵城外大部分據點中的日軍。

6月8日,遠征軍向日軍重兵防禦的龍陵東南郊陣地發起進攻。到6月10日,龍陵城郊的所有高地都被遠征軍攻克,殘餘日軍只得退回城內堅固工事中負隅頑抗。

此時,松山戰役已經打響。日本人深知,如果松山、騰衝的戰略支撐點龍陵失守,整個滇西戰局將難以收拾。

龍陵戰場,有人想起《易經》所言:「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6月10日深夜,中國遠征軍收復龍陵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重慶市民為此燃放了鞭炮。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對勝利卻不知情。

衛立煌之子衛道然回憶:「第二天早上,蔣介石打電話給我父親說:『昨天晚上宋希濂(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來電話,說他打下來龍陵了,你知不知道這個事情?』我父親說:『我不知道呀,他沒向我報告。』蔣介石聽了很不高興。我父親覺得奇怪,馬上給宋希濂打電話,打不通。這也奇怪,怎麼會電話不通呢?」

幾乎就在同時,遠征軍第八十七師師部又接到一個來自前線的電話。

「電話說日本人反攻龍陵以後,部隊站不住腳,要退出。」胡正昌說,「從騰衝來了日軍一個聯隊,他們增援以後,攻進龍陵城的兩個團再不出去就完了,就退回來了。很快,攻城的兩個師都站不住腳了。」

6月15日,從騰衝、芒市兩地趕來的日軍增援部隊在城內守軍的接應下,向已經攻入城內的中國遠征軍發動猛烈反攻。

時任中國遠征軍第八十八師二六四團一營一連連長的王德五回憶:「總衝鋒開始後,我們營打掉了日本人的倉庫,裡面儘是軍大衣和軍靴,料子質量比我們的好幾倍。一些弟兄以為龍陵就此拿下,於是扛起這些戰利品就想佔為己有。不料一會兒,漫山遍野的日本人反攻過來,我們抵擋不過,不僅退出城來,而且死傷大半,軍大衣、軍靴扔得到處都是。」

時任第二十集團軍後勤總監部運輸處第一分處少校主任的楊鴻恩認為日軍先前是假裝失敗。他說:「等他們反撲過來,國軍就吃虧了,傷亡慘重。」

「宋希濂給我父親來電話:『報告長官,現在日軍的增援部隊來了,這仗我吃不消了,這個責任我負不了。』」衛道然說。

6月16日,日軍反攻部隊突破遠征軍外圍防線,一頭衝進了龍陵城,將遠征軍第七十一軍主力部隊攔腰截斷。腹背受敵的第八十七師傷亡慘重。迫於形勢,遠征軍退到城郊一線。

身處師部的胡正昌雖然不太清楚前線的具體戰況,但退下來的軍官們臉上的驚懼之色,讓他感受到了戰局的險惡。「來了兩個團長,灰溜溜的。師長對他們說,你們怎麼搞的?他們說,站不住腳啊。師長說,你們謊報軍情了,不應該預先報告你們攻佔龍陵了。」

時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部作戰參謀的陳寶文回憶:「那時候老蔣打電話來說,你們已經得到了龍陵,為什麼不守住?必須反攻龍陵,完全攻克。如果你們繼續放棄,要軍法從事。」蔣介石電令:「飭長官部追查放棄龍陵系何人下令。」

胡正昌記得:「師長張紹勛 急了,開槍自殺。我當時就在他身邊,他拿著槍打胸部,一槍打偏了,沒死。」

陳寶文說:「宋希濓去看張紹勛,把他送到後方去醫治,讓第八十八師副師長黃炎接管第八十七師,同時又調特務連到勐冒村的大橋上架起機關槍,防止部隊向後退。」

宋希濂把首戰失利的部分原因歸結於「第二十集團軍方面進展遲緩,未能同時進出騰衝附近,致騰敵抽出兵力二千餘,附大野山炮,用汽車輸送南下增援」,要求第二十集團軍主力先行進出龍陵以北地區。

6月22日,蔣介石急電衛立煌、宋希濂和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