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正面與敵後戰場 第四章 空中牛仔

愛 瑪——時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護士

拜斯登——時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軍械師

查爾斯·邦德——時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行員

羅伯特·科頓——時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行員

洛文斯基——時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機械師

赫爾曼·斯坦利——時為駝峰航線飛行員嚮導

黃 澄——時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駐昆明辦事處職員

龍啟明——時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第二十二轟炸機中隊飛行員

程敦榮——時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戰鬥機飛行員

金逸群——時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一中隊飛行員

畢超峰——時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指揮部參謀長

王延洲——時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三大隊戰鬥機飛行員

我如小燕

君便似飛鷹

輕度關山千萬里

一朝際會風雲

至高無上是飛行

殷情期盼莫負好青春

——《西子姑娘》

這是抗日時期為中國空軍海選軍歌時一首落選的歌曲,後經「金嗓子」周璇的演繹,才廣為流傳。歌詞如此兒女情長,確實不像軍歌,但若真的選上,想必會成就一番佳話。在戰爭中加入一些浪漫元素,是人們對戰爭僅存的一絲幻想。

飛虎隊也許是二戰期間最具浪漫色彩的一支隊伍,一群20來歲的半大小子,穿著西服打著領帶,在一個被軍隊變相開除的老頭子的帶領下,來到戰火紛飛的陌生國度,肩負著鋤強扶弱維護正義的使命,駕駛著老舊戰機,以少勝多,打敗了當時稱霸太平洋的日本空軍,贏得了異國人民的尊重,也有人也迎來了愛情。如此好萊塢式的故事,難怪很多人想把它搬上熒屏。

為了增強這種浪漫氣氛,坊間更多了些故事與傳聞。比如說美國軍方不承認這批志願者的服役經歷,是因為嫉妒這批雜牌軍取得的戰績。說到雜牌軍,確實如此,他們當中很多人是陳納德連哄帶騙來的。有人想成就一番事業,有人想多賺點錢,保不齊還有人只是想體驗下異國情調。這樣一批人來到中國,說白了就有點打工的意思,軍紀也就很難好起來。陳納德為此還特意僱傭了一批監軍督察,專門來管理這些美國人。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美國人做事很認真,對待工作一絲不苟,這是當時很多與美國人接觸過的老人會提到的,他們固然對美國人的傲慢有很多不滿,但是提到工作,那一定會誇上兩句。

美國人把對待工作的態度也用到了造飛機上,P-40打不過日本飛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太沉。空中沒有什麼道路限制,誰更輕巧些就一定更佔便宜。日本零式戰機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被造出來的,為了達到輕的目的,把座艙護甲和油箱護甲都省了。也就是說日本飛機一旦被擊中,駕駛員很容易被直接打死要不就是被油箱炸死,這種只求殺敵不求自保的設計思路,也許只有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想得出來。美國人是不幹的,這不光是對工作的態度問題,人家掉幾架飛機沒什麼,家大業大可以再造,這人死不能復生啊,尤其是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不是想有就有的。如片中所說,戰爭後期,由於零式戰機太不經打,又缺少優秀的飛行員來發揮它們靈活的優勢,最終淪為自殺式飛機。而它的沉浮更像日本從強盛到戰敗的一個縮影。

再說說愛瑪。她和佩塔奇的故事無疑是浪漫的,也使得這個結局更加悲傷。有一點片中沒提,其實他們本可以回國,由於陳納德是他們的媒人,而剛剛組建的第十四航空隊,還缺乏必要的訓練,這對小夫妻為了幫陳納德一把,留下來超期服役兩個星期,最終卻勞燕分飛。老人家回國後致力於婦女權益事業,20世紀60年代和現任老公漢克斯相識。漢克斯是一位駝峰航線飛行員,他在中國的故事也很傳奇。當年一架型號為C-53的運輸機墜落在駝峰,恰好身後還有一架友機,使得這架C- 53成為當年駝峰航線上唯一一架知道墜落地點的墜機,墜機駕駛員的母親得知此事,拜託漢克斯和其他兩位隊友幫助尋找遺骸。在回國前夕,三人跋山涉水卻因為體力不支,在距墜機地點一公里時折返了。回國後的漢克斯並沒有放棄,而是五十年如一日地鍛煉身體,最終在80歲高齡時,重返駝峰找到了墜機,告訴人們什麼叫做承諾。

編導 王宇

1932年2月22日,蘇州勝利小學,12歲的金逸群抬頭望見了日軍的3架轟炸機。「它們在學校上空轉,飛機翅膀下面有日本那個紅太陽。3架飛機,6個紅太陽在天上轉。」金逸群回憶說。

此前不到一個月,「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派出飛機對上海進行轟炸。

「日本飛機把人炸得太慘了。我看了以後,心裡真的很氣——自己國家的領空怎麼被日本人給佔了?」

金逸群記得,空中的3架日軍轟炸機已經做出俯衝動作將要投彈時,「有一架飛機低空從我們頭上飛過去,衝上去了,打日本飛機。」這架橫空而出的神秘戰機,和日軍的3架飛機纏鬥在一起,頓時打亂了敵人的空襲計畫。3架負責護航的日軍戰鬥機,從高空向神秘戰機俯衝而來。面對6架敵機,神秘戰機非但沒有逃走,反而咬住日軍的轟炸機不放,近距離向一架轟炸機猛烈開火。

因為寡不敵眾,神秘戰機被擊落了。

後來,當人們找到墜毀的神秘戰機時卻意外發現,犧牲在駕駛艙內的是一位洋小伙。

洋小伙來自美國,名叫羅伯特·肖特,時年27歲,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飛行員,時任美國波音公司銷售代表,來華推銷戰機,目睹日軍轟炸上海的惡行,義憤填膺地在日記中寫道:「希望像西部牛仔一樣駕機與日軍決鬥,主持正義。」他以志願者的身份駕駛樣機加入中國空軍。

羅伯特·肖特成為中國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美國飛行員。國民政府為表彰他援華作戰的義舉,特追授其空軍上尉銜。在上海各界為他舉行的追悼大會上,民眾代表、學者吳經熊致悼詞說:「肖特所流熱血可作中、美兩國民族之膠漆。」

看了肖特空戰過程的金逸群立志長大後成為飛行員。1941年,金逸群考入中央航空學校,1943年和一批同學赴美學習飛行技術,歸國後成為隸屬於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的中美空軍混合聯隊 一中隊飛行員。

1942年10月,一部名為《飛虎嬌娃》的黑白電影出現在美國銀幕上,影片里一批美國飛行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和日本人進行空戰。影片主演約翰·韋恩以西部片著稱,影片里的飛行員也像西部片中拓荒淘金的牛仔,他們為了錢來打仗,穿著西服開戰鬥機,為了隊中的漂亮護士爭風吃醋甚至大打出手。而現實中,真的有這樣一支隊伍來到中國,他們被稱為「飛虎隊」,他們是抗戰時中國上空的美國牛仔。

1941年7月10日,一艘載著近260名美國年輕人的輪船從舊金山起航,前往中國。如果只看這些年輕人的表情,誰也猜不到他們要橫跨太平洋去打仗。

船上有一個25歲的姑娘,名叫愛瑪。多年後,她回憶起那次遠洋旅途:「我們在船上跳舞,玩得很開心。我給他們照相,他們太年輕了。我想,他們怎麼能去打仗?他們只是些孩子。」

這些花花公子式的美國青年,將要和他們的前輩肖特一樣,以志願者的身份,去幫助素不相識的中國人打素不相識的日本人。他們的這支隊伍叫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Ameri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 )。

這支隊伍的創始人是1937年初以上尉銜退役的美國陸軍航空兵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是一個來自得克薩斯州,「身材壯實,深褐色而粗獷的臉孔」 ,飛行技術精湛、好勝心強的西部老牛時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駐昆明辦事處職員的黃澄說:「陳納德,這個名字根本是錯的,因為電報一來,中國人一看,ault,就照英語的拼法翻譯成陳納德,其實不是,他是一個法裔,按法語的拼法不應該譯為陳納德。」

1937年春天,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實際上領導中國空軍的宋美齡物色外國顧問,陳納德受邀。當年7月初,陳納德抵達上海,宋美齡接見了他。

陳納德在回憶錄中寫道:她是蔣介石先生的妻子,比我想像的要年輕二十歲。她講英語時,像富有的美國南方人那樣,慢慢地拉著長調。這次會面使我終身難忘。這一天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晚上我在日記中寫道:「她永遠是我的女王。」從那時起,我們一同度過了漫長而艱苦的抗戰歲月。

宋美齡請陳納德協助中國發展空軍。

考察了當時中國空軍的狀況後,陳納德發電報告訴宋美齡:名義上中國當時有500架飛機,但實際上只有91架能起飛戰鬥,真正合格的航空人員不過600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