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飛鴿使者」熊曉鴿,精耕細作真智慧 第六章 快樂的「好賭東家」

雖然在投資上有「好賭東家」的稱號,但熊曉鴿聲稱他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不會下哪怕1美元的賭注。在投資領域往往「一擲千金」的他,說投資可以對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帶來的樂趣要比在賭城贏錢大得多。「投資一旦成功,不僅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還能為國家上繳更多的稅。奉獻永遠要比索取更能讓人得到滿足和快樂」。

雖然早在1993年,IDG就已經在上海建立了基金,熊曉鴿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投資,但IDG在隨後的幾年內一直「默默無聞」。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熊曉鴿的投資理念:關注早期投資,在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進行投資。這樣的投資理念要求投資者要有耐心,要給企業足夠的時間發展。這個理念不僅是熊曉鴿多年經驗的總結,也符合熊曉鴿的性格:忍耐、踏實與持久做事的風格。

實際上,早期投資的風險都比較大,因為很難看清楚未來到底會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但風險大,也意味著成功後的回報會很高。熊曉鴿覺得做投資,就要做個「好賭東家」,他甚至把這種「早期投資」策略比喻成抱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中國最早的VC,IDG在「抱養」這方面擁有先天的優勢。

熊曉鴿很清楚,創業投資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投資的回報率。投資的企業小,進入的時間早,風險雖然比較大,但最後的回報率是相當驚人的。比如,1996年,熊曉鴿投資搜房網,到2006年,IDG轉讓部分搜房網股份時回報已經達到了50倍之多。

早期投資也是當前中國最需要的,中國的企業在最初的發展階段,缺乏的往往不是技術和人才,而是資金。熊曉鴿投資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早期投資雖然有很大的誘惑力,但因為風險過高,多數並不敢輕易涉險。

做事穩重、外表斯文的熊曉鴿在投資上,卻一直有著「好賭」的性格。IDG的早期投資涉及軟體、電子、電信和互聯網等諸多新興行業,熊曉鴿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1993年起步,直到1998年,熊曉鴿和IDG中國終於體會到了起飛的感覺。1998年10月,IDG與中國科學技術部簽署了「在今後7年內向中國的中小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0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這也讓熊曉鴿開始大顯身手。他開始集中大量資金投向創業初期的IT行業,百度、騰訊、搜狐、3721、易趣、噹噹、搜房等互聯網企業,最早都得到過熊曉鴿的投資。

數年後,這些企業一個個迅速成長,IDG獲得的回報是驚人的,熊曉鴿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2004年,IDG在110多個投資項目中獲得了超過50%的回報,這個數據要遠遠高於VC在美國的回報率,而IDG早期投資的三十多家企業都已成為行業翹楚。

在很多人看來,IDG進入中國的前5年,對中國的VC發展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但1998年後,IDG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開始變得深刻起來,幾乎是催熱了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IDG也由此形成一個品牌,這不是IDG宣傳的結果,而是與IDG本身在全球以及中國的業務發展有關。

作為IDG的中國「掌門人」,熊曉鴿深知IDG的企業定位。IDG是美國最大的50家私營企業之一,它的投資基本都是圍繞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領域展開的,公司的經營發展追求的是穩健和長期。

熊曉鴿明白:「VC品牌不是看你說得多好,而要看你投的項目,看你的回報。」IDG並非上市公司,它不需要取悅股民。它有足夠的資金來開發市場,所以熊曉鴿的每一步看似充滿「賭性」,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他選擇投資媒體和信息服務行業,正是以行業成長的平均值來制定回報比例的,這對於早期投資來講,無疑是最有效的。

熊曉鴿給自己定的是一個長期計畫,他潛心於自己熟悉的IT領域。追求「早期投資,長遠回報」的熊曉鴿,將投資周期設為5年,符合他耐心的性格和踏實的作風。

同時,在熊曉鴿看來,從事投資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這可以幫助創業者。創業者在初期是最艱難的,在這時出現的熊曉鴿無疑是他們最大的希望。熊曉鴿覺得自己做VC,就像教練訓練運動員一般,想盡方法給他們打好基本功,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熊曉鴿的投資經歷中,他最大的樂趣在於,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以及那些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的億萬富翁。

雖然在投資上有「好賭東家」的稱號,但是熊曉鴿聲稱他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不會下哪怕1美元的賭注。原因很簡單,熊曉鴿覺得在拉斯維加斯下注不能給社會增加任何價值,這樣的金錢積累對他來說沒有意義。在投資領域往往「一擲千金」的熊曉鴿,說投資可以對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帶來的樂趣要比在賭城贏錢大得多,因為「投資一旦成功,不僅可以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又能為國家上繳更多的稅。奉獻永遠要比索取更能讓人得到滿足和快樂」。

隨著IDG中國基金的增加,熊曉鴿「好賭東家」的名聲也日漸大起來。錢越多,熊曉鴿越發顯得謹慎,他的投資腳步依然踏實和穩重。熊曉鴿堅持自己「早期投資」的理念,而IDG的投資重點仍然放在以往熟悉的行業,TMT領域仍是熊曉鴿的首選。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張。IDG快樂的「熊掌柜」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投資策略,他已經不僅僅投資創業期的企業,更關注起處於成長期的企業。企業的成長價值,也許會給熊曉鴿帶來更多的快樂。

多年的投資之路,讓熊曉鴿對投資界「投資就是投人」的觀點有著切身的體會。正如他所說的:「做風險投資,與其說是找項目,不如說是找人。」

從最初建立IDG中國起,熊曉鴿就在不斷「找人」。IDG的團隊建設過程,就是他「找人」的過程。如今,熊曉鴿的IDG中國團隊已精英聚集。「我們現在的團隊很強大,有7個高級合伙人、4位合伙人、30多位投資經理,是國內投資行業最大的團隊。而且我們的高級合伙人在一起的時間最短的都已經有10年了。」對於找到合作者,熊曉鴿一直很自豪。

IDG中國一共有「八大金剛」,這一直是IDG中國的特色所在,「合伙人制」也是IDG對於中國投資行業的一大促進。

熊曉鴿在不斷「找人」的過程中將團隊建設起來,然後他又開始「找人」投資項目。

在談到風險投資時,熊曉鴿通常都把它歸結為三件事:第一,評估市場,市場有多大的發展空間;第二,選擇產品,哪一種產品更合適市場環境;第三,就是考察投資的企業團隊。

在評估某個投資項目的時候,熊曉鴿前期會做很多工作。比如找市場研究報道,找專家諮詢,獲得這個項目市場方面的信息。當然,更好的方法是用一些信得過的公司數據,IDG在這一點上是有優勢的。它有一個市場研究公司,很多關於IT方面的數據研究都十分權威。

因為有了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支持,所以在通常情況下,熊曉鴿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考察創業團隊。在時間的分配上,往往考察公司的商業模式、贏利模式只佔熊曉鴿40%的時間,超過50%的時間,熊曉鴿都用來考察企業的團隊。由此可見,風投對於企業團隊的重視。

怎樣的企業團隊才是最理想的投資對象?這是風險投資談論最多也是最關注的話題。IDG做風險投資已經有了多年的經驗,在成功的背後也有過一些失敗的教訓,而失敗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過於看重產品。產品的市場不錯,但是如果把產品和技術看得太重,往往適得其反,不易成功。而回頭看IDG投得最成功的公司,核心的一點就在於投資團隊,只要創業的核心團隊沒有太大的變動,最後都能取得成功。

關注企業團隊,讓熊曉鴿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看起來已經不單純是在做投資。關於這一點,熊曉鴿有個很有趣的比喻,風投就好比「女孩子找對象一樣」。

既然是找「對象」,那考察就需要全方位,「向男方周圍的人儘可能多地打聽情況」。熊曉鴿在尋找投資項目的時候,經常會關注到細節方面。比如企業管理者畢業於哪個學校、曾經管理過怎樣的團隊、有哪些創業經歷等,通過這些瑣碎的事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

對於企業團隊的考察,核心集中在團隊的管理者身上。管理者個人的號召力尤為重要,能否召集到有能力的人,並且把他們留住,這在企業創立之初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壯大。在這種時候,熊曉鴿的經驗顯得非常重要,就像年輕人找到對象總會把人帶回家給父母看一樣,因為父母閱歷豐富、看人准。作為一名合格的投資人,熊曉鴿看人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除了看人眼光的經驗培養外,還要對這些企業團隊的核心人物進一步觀察。比如核心管理者的身體狀況如何。現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