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藍色資本家」沈南鵬,不走尋常路 第六章 創業家推手的六大告誡

對於那些渴望得到資金,又會被銀行拒絕的中小企業來說,風險投資是他們最大的希望。而對於風險投資商來說,從數以千計的商業計畫書中挑出「千里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南鵬一直奉行著紅杉的理念,「做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他對創業者有六大告誡,同時,他有著自己的態度:「即便你沒有『21世紀最賺錢的項目』這樣的標題,我們也會認真對待。」

作為世界風險投資界的傳奇人物,紅杉的第一代投資家代表唐?瓦倫坦曾經說過「賭選手,不如賭賽道」的話。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唐?瓦倫坦說自己一生之中,只見過兩名具有非凡洞察力的創業者,一個是英特爾的羅伯特?諾伊斯,還有一個則是蘋果的斯蒂夫.喬布斯。紅杉投資過很多企業,獲得很多不俗的成績。除了這兩人外,唐?瓦倫坦認為其他的創業者都需要投資者的幫助才會成功。

紅杉資本的第二代領導者邁克.莫瑞茨對前輩的說法有這樣的解釋:「唐指出的是一個小公司運用有利的市場趨勢的重要性。當你背後有風推著你跑時,你總能跑得快些。」所以一直以來,紅杉資本更側重於關注行業,而非創業者本身。

當紅杉來到中國,它的中國「掌門人」沈南鵬則有了不一樣的觀點:在中國,賭選手更重要一些。在沈南鵬看來,投資者選擇創業者也是一門藝術。沒有選對「選手」,再好的賽道他也無法發揮出水平。同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沈南鵬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好的賽車手不能跑到一個無間道里去。」

同為投資者,雙方的認知卻如此截然不同,這是有原因的。在美國,幾乎可以用一個「模板」套在紅杉資本所投資過的企業領導人身上:年齡在20~40歲之間,有過良好教育,有技術公司的職業經歷。但在中國,沈南鵬很難做到這一點。

2007年8月,四川九寨溝,紅杉中國在這裡召開了一次其投資的企業峰會。在這場會議上,沈南鵬不僅看到二十來歲創業的年輕人,矽谷回來的電子專家,還有來自傳統行業的農產品公司,以及本土的焦炭企業。

這些創業者們無論是在年齡、教育背景,還是在經歷和行業屬性上都有著極大的差異,在他們之間,投資者是很難將各種要素提煉、統一的。因此,沈南鵬需要做的努力要比他的美國同行多得多。在紅杉中國,一個項目往往需要三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做出決定。

在美國,投資的領域集中於半導體、互聯網、新媒體等,此類市場也已基本成熟,信息也十分充裕。在首次與企業家見面會談後,紅杉資本的美國投資者們往往只需要一小時,就能夠得出一個初步結論。所以,儘管紅杉投資過的公司總市值已經超過納斯達克總價值的10%,但他們的投資仍「不超過矽谷40英里半徑」。

而這一切到了中國,就發生了變化。除了需要學習更多新行業知識外,沈南鵬還要花費更多時間與企業家交流。在行業人脈資源有限、信息稀少的情況下,有時候還要談到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等,只有通過盡量多的信息才能有效判斷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儘管如此,不過沈南鵬依然看好中國的投資市場。中國市場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市場成本結構有利,企業的死亡率會相應較低,整體投資組合的綜合回報率絕不會低於美國。

如此一來,在中國市場,「賽道」是寬敞的,只要選好「賽手」,給他足夠的時間,投資的回報率是很高的。

沈南鵬認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不斷發展自己,發現最合適的商業模式。創業者需要「善變」,根據市場反饋的信息不斷修正自己的商業計畫,這在創業的早期是不可避免的。創業者的應變能力,是他「下注」的關鍵點。

沈南鵬選擇的創業者,往往和他一樣具有長遠的眼光。在他接觸的創業者中,不乏短期利益驅動者。其中有一位創業者就曾當面表示對沈南鵬的「資本運作能力」頗為佩服,並表示「正在學習」。而沈南鵬給他的勸告是「作為公司的CEO,有這樣的想法比風險投資家有這樣的想法更危險」,企業的CEO和投資者扮演的角色都應該是長期企業的締造者。

從2005年9月紅杉中國建立,到2007年,沈南鵬已經收到了兩千多份的商業計畫書,接受面談的有200多家,而最終談成的卻不超過5家。這足以說明,沈南鵬在選擇創業者上是很「謹慎」的。

作為風險投資人,都懂得商業模型和團隊是投資考核的兩大要素,而幾乎所有在中國的投資者都認為,投人比投資商業模式更為重要。在這一點上,沈南鵬和多數VC的觀點一致:好的創業者要比好的商業模式更「值錢」。因為商業模式有機會調整,但人或團隊並不好衡量。

在沈南鵬眾多「完勝」記錄中,只有一次早期的「敗走麥城」。早年沈南鵬經朋友介紹,投資了一家企業,「因為沒有考慮到人的因素,當時也不知道『看人』,覺得行業好、企業有單子就投了,不知道團隊中的管理層還有矛盾,雖然投得很少,結果仍然非常失敗。」

而後,從投資分眾、金豐易居起,沈南鵬開始了「看人」的「科學投資」。

當然,誰都很難總結出一個好的創業者模式。不過,沈南鵬卻知道不好的CEO是什麼樣的。他曾戲謔地總結出一個「十個可能讓你投資受困的CEO的跡象」,雖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其中有不少地方仍值得大家回味。

沈南鵬說自己最看重創業者三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不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其次,是不是為自己創業有一個最好的準備;最後,創業者是否能成為一個個很好的聆聽者。

對於那些渴望得到資金,又會被銀行拒絕的中小企業來說,風險投資是他們最大的希望。而對於風險投資商來說,從數以千計的商業計畫書中挑出「千里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南鵬一直奉行著紅杉的理念,「做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所以他告訴創業者們:「即便你沒有『21世紀最賺錢的項目』這樣的標題,我們也會認真對待。」

從分眾的江南春、奇虎的齊向東、宏夢的王宏,到利農的馬承榕、眾合的鄭磊,以及易居中國的周忻,這些成功的創業者,無一不體現出沈南鵬識人的高超「藝術」。

「創業,就要從最簡單的入手。」這個看似樸素的道理,幫助沈南鵬帶領著攜程、如家成功走進了納斯達克。

1999年,在網路經濟的浪潮下,人們的投資激情蓬勃發展。投身互聯網熱潮的沈南鵬卻仍保持著冷靜和理性,在經濟大背景下,他考慮更多的是中國的國情、物流體系薄弱、信用卡制度不健全等。

作為耶魯大學的MBA,又有8年海外著名投資銀行工作經驗的沈南鵬,卻有著「土得掉渣」的創業思維:「創業就像小時候做數學題一樣,應當從最簡單的入手。」

於是,他選擇了旅遊業,從事的是別人都「看不上眼」的賣預訂服務收取傭金,攜程網由此誕生。

攜程最初的贏利點,是從酒店訂房開始。相對於訂票,訂房更為簡單、直接。顧客只要先在攜程網上拿到訂房號,然後拿著行李入住就可以了。而酒店通過攜程的宣傳,會贏來更多的顧客,這樣一來,酒店收入就會相應增加,攜程再收取酒店的傭金就要輕鬆很多。

基於這樣的邏輯,沈南鵬給攜程制訂的第一年計畫就是:集中全力打通酒店訂房環節。這種「幫人訂房」的工作,在多數海歸甚至本土人士看來都是「小買賣」,過於小兒科。但沈南鵬去做了,因為他知道,簡單的事才好入手,何況自己「是在中國,服務的是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大眾」。

在這種「簡單」、服務大眾理念的指導下,攜程得到了飛速發展,始終保持30%~40%的凈利潤率,每年70%~80%的增長率。其他不屑於「簡單」服務的競爭對手,只能在一旁看著眼紅,攜程由此逐漸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

事情越簡單,就越容易辦成。沈南鵬說,我們永遠都記得自己在做什麼,攜程本身是一個旅遊服務企業,互聯網只是載體而已!有了攜程的成功經驗後,沈南鵬如法炮製,如家的發展就「簡單」多了。

2001年年底,攜程實現了贏利,並且佔據了一定的市場地位。沈南鵬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希望能夠利用攜程的優勢,再發展出一項新業務。經過一番考察後,他又注意到一個「簡單」的事情——發展經濟型酒店。

在當時的中國,外資已經開始進駐高檔酒店,而連鎖型的酒店也已有相當的規模。但是,低端的經濟型酒店卻不被人重視,一方面很少有連鎖的經濟型酒店品牌,而以前那些連鎖的酒店,產品和服務相對來講都比較差。

「簡單」的經濟型酒店不為人重視,沈南鵬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攜程是從酒店訂房開始的,那麼如家就做連鎖的經濟酒店。「我們要從經濟型酒店起家,打造一個受消費者歡迎的酒店品牌。」這個並不「簡單」的夢想,是沈南鵬創建如家的初衷和發展規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