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橫空出世:空調里的商業邏輯 「電腦釋兵權」

「改革是一項特別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可能在事先設計得天衣無縫的情況下進行,改革過程中不同利益群體的摩擦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這是1987年10月《人民日報》的祝華新、曹煥榮和羅榮興三位青年記者在《中國改革的歷史方位》一文中對人們沉浸在改革狂熱中的善意提醒。對於何享健這位立志用全世界人才來打造美的的企業家來說,他的改革之路也阻力重重,大面積啟用大學生引發的不僅僅是「摩擦和碰撞」。

方洪波回憶說:「我一上來頭3個月就把80%的本地人全部換掉,全部換成新的大學生,都是從各省招的外地大學生,當時壓力鋪天蓋地而來。」由於大面積啟用和提拔年輕人,原有的權力和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劃分,勢必會遭到內部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當時,企業高層中有90%的人反對改革,如何處理好本地人與外來人、創業元老與「青年近衛軍」之間的關係是何享健必須迅速做出決斷的課題。

當年一起同舟共濟的23位創業夥伴都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友」了,他們為美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在美的歷史陳列館中,人們依然能很清晰地看到他們篳路藍縷開創基業的身影。從內心來講,何享健不希望任何一個人在中途被動離開。但是,企業在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浪潮瞬息萬變,那些依靠以往的經驗和觀念來做決策的人有些力不從心了。何享健說:「企業開始要講規範、講技術,而且開始用電腦,創業元老們對電腦完全不懂,不敢操作,不能理解,根本來講很難適應。」

因此,何享健把元老們召集起來開會,儘管要得罪鄉親、得罪戰友,他還是硬著頭皮進行勸說,給大家分析現代企業的要求和世界著名企業的成功經驗,並列舉了國內某大企業因搞世襲制而導致破產的失敗案例,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口號。有些不理解的人說他「喜新厭舊」、「過河拆橋」……此時,何享健顯示了他鐵腕的一面,用不容商量的口吻說道:「沒什麼價錢可講,道理擺在面前,能幹就干,不能幹就下來。」

見有人還不服氣,何享健叫秘書搬來一台電腦。眾人見此情景面面相覷,不知何意。何享健指著電腦說道:「試試看,你們誰能玩得轉它?誰行,我就立即提他一級。」當時電腦剛剛興起,這些只有小學、初中文化的元老們哪裡會操作,卻又無力反駁,只得低頭面對殘酷的現實。

見此情景,何享健安慰道:「大家可以放心,公司在生活上儘可能會照顧你們,美的永遠不會忘記我們23個人艱苦創業的光榮史。」

這段歷史在美的內部被演繹為新版「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充滿英雄主義卻又不乏江湖色彩。當有人向何享健求證此事時,他笑著擺擺手:「哪有這麼簡單。」事實上,創業元老退出絕非外界想像的那樣「一杯酒」、「一台電腦」就可以解決的「一鎚子買賣」,何享健是用感情加利益循序漸進來解決的。

創業元老陳序強的說法與何享健一致。他回憶說:「這個事情並沒有外界傳的那麼離奇,有點故事化了,那20幾位老員工實質上不能說是退出。雖然大家共同湊了5000元辦企業,但性質是街辦企業、集體的,他們都沒有所謂的股份,就是大家齊心合力在街道辦了一家小企業,每個人都在裡面就業,是一名員工,大家只是一起辦廠,不會有現在的股份意識。只不過當時要辦一家企業,街區沒有錢,只好大家出錢集資,有單有據,後來企業發展,再把錢還給他們。」

他解釋道:「第一批入廠的員工到『北滘塑料生產組』工作並不是拿著股份的原始股東概念,不像現在一二十人,大家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有可能是股東,而那時每個人心裡的想法只是員工而已,不過是第一批員工罷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無論是第一批員工,還是後來的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乃至所有員工,都屬於職工性質。陳序強認為,企業發展了,自然應該輪換接替。和他一樣,大多創業元老都是自然退休,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個人發展中途離開的極其個別,他們是自願主動離開,並非何享健「釋兵權」的結果。後來,美的風扇搬遷到中山,很多老員工覺得離家太遠不方便,不願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至今每個月還有工資,美的規定:可以一次性把全部工資領走,也可以逐月領取一直到退休。

值得提及的是,何享健的勸退工作最先從太太梁鳳釵做起。梁鳳釵也是當年何享健帶領的23位創業者之一,從1968年加入北滘塑料生產組一直到退休的15年內,她一直在車間干最苦最累的打塞工作,據說在1969年臨產前一天仍在乾重活。就能力而言,在這15年中她擔任一名科長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何享健怕影響決策,直到1993年被勸退時她還是一名倉庫管理員。何享健笑稱:「在家中我是董事長,在廠里我是總經理。」要求在家中不許談公事,並經常強調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應避免裙帶關係。

正因如此,後來有些人退下來後還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美的城」掃街、看管倉庫等。2005年11月,何享健組織創業元老到各生產基地考察,讓「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美的事業」的元勛們共同分享企業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此時,何享健「上世紀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要用全世界的人才」的目標早已實現,「電腦釋兵權」也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故事。

許多人提出在創業時一定要找「合適的人」,然而對於何享健來說,當年在時間和空間上根本不可能,他只能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解決本地人管理、元老退出等問題,並將其移植到後來解決家族管理和接班人問題中來。

當許多同時代的企業在各種「公司運動」、「分道揚鑣」的悲劇中日漸湮滅時,何享健卻通過「電腦釋兵權」輕鬆跨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