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敵後戰場 第一章 平型關戰役

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其以武力吞併全中國的侵略計畫,繼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冀東之後,於1937年7月7日製造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駐軍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廣大愛國官兵奮起抵抗。從此,開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採取「速戰速決」戰略,從華北、上海兩個戰略方向對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企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在華北,日軍佔領平津地區後,迅即從國內增兵,沿平綏、平漢、津浦路發展戰略進攻,企圖迅速殲滅華北地區的中國軍隊,進而奪取察,綏、晉、冀、魯5省,佔領黃河以北廣大地區,8月31日,日軍撤銷中國駐屯軍,成立華北方面軍,以寺內壽一為司令官,下轄第1軍(香月清司,轄第6、第14、第20師團)、第2軍(西尾壽造,轄第10,第16,第108師團)和直屬第5、第109師團、中國駐屯混成旅,臨時航空兵團等。共轄2個軍,8個師團、17個旅團和1個臨時航空兵團及其他特種部隊,外加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4個獨立混成旅團和2個支隊,共約37萬人。日華北方面軍根據日參謀總部關於進行華北會戰的命令,於9月4日制訂《華北會戰指導方略》,規定將會戰的重點置於河北中部的平漢沿線,由第1軍擔任該線作戰,第2軍負責津浦路作戰。為保證第1軍在重點方向平漢路作戰,令擔任平綏路作戰的第5師團南下蔚縣,以確保平漢路的右側安全,並從蔚具南下,參加河北中部會戰。

全國抗戰開始時,根據對日防禦作戰的需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8月20日頒布全軍戰鬥序列,並將平漢,津浦路沿線地區劃為第一戰區,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親兼司令長官;晉、察、綏3省劃為第二戰區,以閻錫山為司令長官。兩戰區擔任華北防禦作戰任務,所轄兵力共6個集團軍,24個軍(軍團、路軍),53個師另21個旅和其他部隊,約60萬人。但由於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在日軍大規模戰略進攻面前,節節敗退。華北戰局迅速惡化。

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8月22日關於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中共中央軍委於8月25日發布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改稱為第18集團軍),以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9月11日改稱正、副總司令),下轄第115、第120、第129師和總部直屬部隊,共計4.6萬人。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會議確定八路軍的基本任務是:創建抗日根據地,鉗制與消耗敵人,配合友軍作戰,保存和擴大自己。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作戰地區為冀察晉綏4省交界地區。

8月22日,正當日軍對華北展開多路進攻,國民黨軍隊節節後退之時,中共中央軍委未等八路軍改編就緒,即命令第115師主力從陝西三原地區誓師出征。8月31日,該師經韓城東渡黃河,至侯馬,乘火車沿同蒲路北上,挺進晉察冀交界地區。9月3日,八路軍總部與第120師主力分別由陝西浸縣雲陽鎮和富平縣莊裡鎮出發,跟隨第115師之後,向華北抗日前線挺進。9月30日,第129師主力亦由富平莊裡鎮出發,東進北上,開赴華北前線。

正當八路軍日夜兼程奔赴抗日前線之際,沿平綏路西進之日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於9月13日佔領大同後,以一部繼續向綏遠進攻,主力則沿同蒲路南下。與此同時,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亦由平綏路東段之宣化南下晉察冀交界地區。中國第二戰區部隊退守平型關至茹越口內長城一線。9月中旬,日軍華北方面軍7個師團沿平漢、津浦路南犯,突破中國第一戰區保定一滄縣防線後,繼續向石家莊—德縣一線進攻,在此形勢下,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於9月16、17日,向八路軍發出變更戰略部署的指示,指出:敵之戰略計畫是以大迂迴姿勢,企圖奪取太原,威脅平漢路友軍側背,進而實現奪取華北5省的計畫。同時判斷恆山山脈一帶必為日軍奪取晉察冀3省之戰略樞紐。根據這一敵情變化,毛澤東決定,將原來3個師集中配置在恆山山脈一區的計畫,改為分散配置於山西的四角。即:第120師轉至以管涔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北地區;第115師立即進入恆山山脈南段,準備逐漸南移,展開於太行和太岳兩山脈中,第129師於適當時機進至以呂梁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南地區。變更後的部署對敵佔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形成四面包圍之勢,對於八路軍保持戰略上的主動,配合國民黨軍作戰,粉碎日軍的進攻,對於獨立自主地進行山地游擊戰、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9月21日,毛澤東致電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強調指出:「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已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不是運動戰)。」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八路軍總部於9月21日和25日先後對各師發出指示和訓令,要求各部隊「應以機動靈活的襲擊求得消滅敵人小部」,同時,立即在八路軍所到之外,「獨立自主地擔負起群眾工作」,動員群眾,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根據總部的指示和地區劃分,第115師於9月中旬向五台、繁峙、靈丘等晉東北地區及冀西阜平地區挺進,第120師主力於9月下旬前進到寧武、神他等晉西北地區,其第359旅展開於五台、平山地區活動;第129師準備向正太鐵路以南之晉東南地區發展。

9月中旬,由平綏路東段向西南進攻之日軍第5師團,在由大同向南進攻的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的配合下,迅速向內長城線逼近,企圖突破平型關要隘,殲滅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面軍主力在平漢路的作戰。至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已佔領晉東北的廣靈、渾源和靈丘等地;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亦進逼晉北雁門關。在日軍的進攻下,中國第二戰區決定在平型關—雁門關—神池內長城線組織防禦,憑藉長城天險,阻止日軍進入山西腹地。部署楊愛源所部第6集團軍(轄第15、第17、第33軍)擔任右翼北樓口至平型關的防禦;傅作義所部第7集團軍(轄第34、第35、第19、第61軍)擔任左翼北樓口以西至神池沿線防禦。9月21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迸犯,其後續部隊亦有向平型關開進之模樣。第二戰區決心集中4個師和2個旅的兵力,殲滅平型關之敵。同時致電八路總司令朱德稱:「我決殲滅平型關之敵,增加8個團的兵力拂曉可到,希電林師(即第115師)夾擊敵之側背。」

為了配合友軍作戰,八路軍總部按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調整戰略部署的指示,令第120師進至雁門關以西的神池地區,側擊由大同南犯之日軍;令第115師進至平型關以西之大營鎮待機,準備側擊進犯平型關之日軍。第115師奉命趕到大營鎮後,立即偵察平型關方向的敵情、地形,獲悉日軍第5師團正由渾源、靈丘,淶源分3路向西進攻,各路相距較遠,兵力分散,進攻平型關方向的日軍約1個旅。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長穀道,其間,關溝至東河南鎮長約13公里的地段,溝深路窄,甚為險要,兩側高地便於隱蔽部署兵力,發揚火力和展開突擊,是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據此,第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有利地形,出敵不意,以伏擊手段殲滅由靈丘向平型關進攻之日軍,配合友軍作戰,並報請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批准。第115師即令第343旅由大營鎮前出至平型關東南之上寨地區,隱蔽集結,令第344旅向上寨地區機動。

22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佔領東跑池地區。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側擊該敵。當日,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在上寨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前動員。當夜,師部率主力進至平型關東南15公里的冉庄地區。24日,第二戰區第6集團軍送來《平型關出擊計畫》,擬定以第71師附新編第二師及獨立第8旅一部,配合第115師向平型關以東之日軍出擊。同日,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組織幹部現地勘察後,確定在平型關東北關溝至東河南鎮道路兩側高地,採取一翼伏擊的戰術手段,殲滅由靈丘向平型關進攻之敵。

具體部署是:令師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擾亂敵之後方,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以第343旅2個團擔任主攻,其第685團佔領關溝到老爺廟以東高地,截擊日軍先頭部隊,協同友鄰圍殲進入伏擊地域之敵,並阻擊由東跑池向老爺廟回授之敵,爾後,協同防守平型關之國民黨軍夾擊東跑池之敵,其第686團佔領老爺廟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