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正面戰場 第十四章 中條山會戰

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開展的游擊戰爭,使日本將華北建為其戰爭後方基地,以推行其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戰略企圖無法實現。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為了集中兵力「對共產軍根據地進行毀滅戰」,決心「對晉甫地區的中央軍發動一次大兵力的作戰,一舉掃清黃河以北的中央軍勢力」,以便轉用該地區的日軍於專門對付第八路軍,「迅速恢複華北的治安」;同時打擊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因而在1941年春決定發動中原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稱之為晉南會戰,即中條山會戰)。

中條山會戰之前,日軍第11軍為抽出其第33師團轉用於晉南,先發動上高會戰。以2個師團又1個旅團的兵力,於1941年3月15日由安義、萬壽宮、原田街,分3路向上高進攻。其第33師團在19日突破第9戰區第70軍上富第三線主陣地後,即抽調轉用於中條山方面,其第34師團會合獨立混成第20旅,突破第74軍官橋第三線主陣地後,繼續向上高進攻。第19集團軍以第74軍固守上高、第49軍和第70軍分向日軍左、右側包圍進擊。激戰至25日,日軍退走,在守軍追擊、堵擊下,損失甚重。中國軍隊獲炮10門、步機槍1000餘支,4月2日,又恢複原態勢。

日中國派遣軍為增加進攻的力量,除由武漢方面抽調第33師團至晉南外,又從蘇州地區抽調第17師團至徐州接防,原在徐州的第21師團轉用於晉南。參加進攻中條山作戰的日軍,由第1軍司令官篠塚義男指揮,所屬部隊有:第21師團(田中久一)、第35師團(原田熊吉)、第33師團(櫻井省三)、第36師團(井關仞)、第37師團(安達二十三)、第41師團(清水規矩)、獨立混成第9旅團(池上賢吉)、獨立混成第16旅團(若松賓士)、騎兵第4旅團(佐久間為人)等共6個師團、3個旅團;總兵力約10萬人。此外,為增加此次作戰的空中力量,日本大本營於4月19日調關東軍第7飛行團之輕轟作第32戰隊和第2飛行團之偵察第83戰隊配屬第3飛行集團。第3飛行集團轄第1、第3飛行團,有輕轟炸第90戰隊、獨立戰鬥第10中隊、獨立偵察第83中隊和偵察直協第44戰隊,共有飛機約200架。

日軍第1軍根據1941年2月26日華北方面軍治安肅正作戰會議傳達的本年度第1號作戰計畫,制訂了進攻中條山的作戰計畫,其主要內容、作戰目的是:殲滅黃河以北晉南、豫北地區的中央軍主力,以確保華北之安定並給予重慶政權以重大打擊。其作戰指導是:徹底擊滅張馬、垣曲之線以西的中國軍隊,嚴重打擊該線以東的中國軍隊。其兵力部署是:對中條山西部地區,以第4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9旅團,分別由翼城、絳縣並列南下,攻佔垣曲、割斷第5集團軍與東部第14集團軍之聯繫,並對第5集團軍實施雙重包圍,以第36師團和第37師團分別由聞喜、運城從夏縣以南並列東進,進行雙重迂迴包圍,與第4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9旅團會合後,圍殲第5集團軍及第80軍;獨立混成第16旅團,由平陸沿黃河北岸快速東進至濟源,與東路的第35、第21師團在邵原會合,切斷第5、第14集團軍向黃河南岸的退路。對中條山東部地區,以第35師團和第21師團,分別由溫縣、沁陽並列西進,經濟源、王屋攻佔邵原,與獨立混成第16旅會合,切斷守軍退路後,由濟源至邵原的公路線北上進攻第14集團軍。以第33師團由陽城南下,協同第35、第21師團對第14集團軍進行南北夾擊。協同作戰的航空兵部隊,主要配合西路部隊的作戰,作戰開始後,從空中切斷西安至洛陽的隴海路。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橫亘黃河北岸,東西約170公里,南北50公里,東連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呂梁山,南屏渲關、洛陽,北控晉南,東控豫北。平漢、同蒲兩鐵路在其東西兩側。既是向華北進擊的前進基地,也是實施敵後游擊作戰的基地。戰略位置甚為重要。

1941年初,第一戰區在黃河以北共有11個軍,其中,4個軍配置於太行,太岳山區,7個軍配置於中年山區。這7個軍的具體配置是:第8軍(孔令恂,新編第27師、第165師)守備中條山西側;第5集團軍(曾萬鍾)以第3軍(唐淮源,第7、第12、第34師),第17軍(高桂滋,第84師,新編第2師),由左向右,並列守備垣曲,桑池之線以西地區(中條山西部);第14集團軍(劉茂恩)以第43軍(趙世鈴,第70師、暫編47師)、第98軍(武士敏,第42、第169師)、第15軍(武延麟,第64、第65師)並列守備中條山北側;第9軍(裴昌會,第47、第54師,新編第24師)守備中條山東側。中條山守軍總兵力共16個師,約15萬人。

當日軍向中條山地區增調兵力時,中國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判斷日軍有進攻中條山區的企圖,遂擬定了第一戰區作戰指導的3個參考方案:

第1案,主力向黃河南岸撤退,鞏固河防;

第2案,乘敵集中未畢,制敵機先,以擊破其攻勢;

第3案,採取機動戰術,變內線為外線。

4月18日,參謀總長何應欽在洛陽主持有第一、第二、第五戰區高級將領參加的晉南會戰作戰準備會議。他指出:「中條山地位異常重要,如現三角地帶一部為敵佔領,則隴海路不獨感威脅,且洛陽恐亦難保,而西安亦危。」同時認為:「晉南之敵,似將逐次奪取我中條山各據點,企圖徹底肅清黃河北岸之我軍,然後與豫東之敵相呼應,進取洛陽、潼關,以威脅我第五戰區之側背,或西向進窺西安。」20日第2次會議上,何應欽基本上採用軍令部第2案的精神,對晉南作戰作出下述指示:「為確保中條山,第一步,應相機以93軍(劉勘,在太岳山區)由北向南,以27軍(范漢傑,在太行山區)由東向西,與中條山陣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晉城、陽城、沁水間地區,以恢複29年(1940年)4月前之態勢。第二步,與晉西軍及第二、第八戰區協力,包圍晉南三角地帶之敵而殲滅之。最低限度亦須能確保中條山。」

4月28日,軍委會軍令部判斷日軍有由沁陽、濟源及橫嶺關、皋落鎮公路進攻垣曲之企圖,軍委會於5月2日令第一戰區加強中條山陣地工事,破壞、阻塞主陣地前的道路;先發制敵、以一軍向高平、博愛,另以一軍向聞喜、侯馬、夏縣採取攻勢,以擊破敵之攻勢。令第二戰區晉西部隊向同蒲路,第五戰區汜東部隊向隴海路各當面之敵進行牽制。第一戰區於5月3日決定作戰方針:為打破敵之進犯企圖,制敵機先,積極實施游擊,以粉碎敵之攻擊準備及兵力集中,隨即分令各軍以一部向當面之敵游擊,但各軍的出擊部署尚未完成,日軍已開始進攻。

日軍航空兵首先發動攻擊,於1941年5月6、7兩日,轟炸西安、咸陽、潼關、鄭州等地,並炸斷隴海鐵路。5月7日晚,日軍按計畫以分割包圍和向心攻擊,向中條山發動進攻。

西部方面。日軍第4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9旅團,分由西桑池(第5和第14集團軍結合部)、橫嶺關附近向垣曲方向進攻。守軍第43軍與第17軍協力抵抗,激戰至8日晨,陣地被突破。日軍於當晚攻佔垣曲,中條山守軍遂被分割為東、西兩部。日軍第36、第37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6旅團,分由夏縣以北、以南向中條山西側守軍進攻,主突方向為第3軍與第80軍之結合部。8月凌晨,張店鎮附近陣地被突破,日軍迅速向守軍後方滲入。第15集團軍各軍被迫退守秦家嶺、望原等第二線陣地。9日4時,日軍一部已迫近第5集團軍總司令部所在地馬村。司令部遂東移至澗南溝,當即收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的電話:「本部已派兵2團,在五福澗以北高地佔領橋頭堡陣地,並徵集渡船10餘只。不得已時,各軍應逐次南移,在五福澗渡河。」但日軍獨立混成第16旅團的先頭部隊已於9日晨進至五福澗,由河南岸派來之第14軍第85師的2個團,與日軍激戰至10日晨,被迫退回河南岸。此時,退守台寨附近的第80軍已與日軍苦戰2日,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副師長梁希賢、參謀長陳文祀等,均已壯烈犧牲。第80軍殘部於11日夜渡至黃河以南。至此,第6集團軍已被完全包圍,南渡黃河的遲路亦被切斷,陷於苦戰之中,處境危殆。於是以團為單位,多路向北、西方向敵後突圍,第3軍軍長唐淮源因無法突出,於12日自殺,其第12師師長寸性奇於15日陣亡。第98軍於15日向北突圍至太岳區。曾萬鍾率第3、第17軍及第94師殘部,陸續通過日軍封鎖線,西渡汾河、黃河,輾轉到達洛陽、新安一帶。

東部方面,5月7日晚,日軍第21師團及第35師團(配屬騎兵第4旅團),分別由沁陽、溫縣地區向防守東方正面的第9軍進攻,激戰至8日8時,日軍第35師團突破第54師陣地佔領孟縣,爾後,與第21師團合擊濟源。當夜,日軍攻佔濟源。第9軍退守封門口既設陣地,留一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