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正面戰場 第十三章 中國軍隊1939年冬季攻勢

武漢會戰後,日本大本營為適應未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侵華戰爭持久化,決定無特別重大必要,不再擴大侵佔地區,並將已佔領地區劃分為「治安區」和「作戰區」兩種,華北和京滬杭地區為治安區,配備相當的兵力,負責消滅游擊部隊等抗日勢力,維持「安定」,確保各主要交通線;武漢地區為作戰區,控置有力的機動兵團,實施局部攻勢,以不斷的短促出擊,殲滅周圍的中國軍隊主力,消耗其戰鬥力,打擊其抗戰意志。同時,積極扶植偽政權和進行戰略轟炸,企圖迫使國民政府屈服。1939年間,日軍分3期新建11個新制步兵師團(3聯隊制)、14個守備混成旅團(火力加強、機動力較小)。除第24師團調入關東軍外、其餘全調至關內戰場;而將原在關內的9個師團(第9、第10、第12、第16、第20、第101、第108、第109、第114師團)調回日本。並於9月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設於南京。以西尾壽造為總司令官,統一指揮關內的侵華日軍,至1939年冬,關內侵華日軍共有25個步兵師團和20個步兵旅團、2個野戰重炮兵旅團和2個飛行團。總兵力約80萬人。

武漢失守後,中國軍隊主力扼守要地,與日軍對峙,分遣一部加強敵後游擊,同時抽調第一線部隊輪流整訓。1939年7月26日,美國廢除《美日通商航海條約》;8月23日,德蘇締結互不侵犯條約;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19日,美國在東京公開表示堅決反對「東亞新鐵序」。一連串國際事態的發展,對國民政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0月29日,國民政府在南嶽召開第二次黨政軍聯席會議,蔣介石在講話中,一面介紹國際形勢,認為「已臨到勝利的一個大轉機」,說中國的抗戰,只有「與世界戰爭同時結束,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一面提出第二期抗戰的戰略,「應該是見到敵人的破綻,見到敵人厭戰怕戰不敢前進的時候,我們就立刻採取攻勢,決然攻擊前進」。要求「今後的戰略運用和官兵心理,一定要徹底轉變過來,要開始反守為攻,轉靜為動,積極採取攻勢」。此時,第二期整訓已大體完成。軍事委員會為給予日軍以更大的消耗,於是策劃發動冬季攻勢,將第二期完成整訓之部隊,分別增加至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戰區,作為主要攻勢地區,第一、第四、第八、第十、魯蘇、冀察等戰區,作為策應攻勢地區。

1939年11月中旬,軍委會指令各戰區的作戰任務是:「第一戰區,攻擊開封、博愛,牽制敵人。第二戰區,應首先切實截斷正太、同蒲兩鐵路之交通,並肅清晉南三角地帶之敵。第三戰區,應以主力約11個師,截斷長江交通,分由湖口、馬當,東流、大通、銅陵、荻港間,伺隙進攻,一舉突進江岸,佔領堅固陣地,並以輕重炮兵火力及敷設水雷,封鎖長江。第四戰區,應以一部相機攻略湖、汕,主力掃蕩廣九路及南寧之敵。第五戰區,掃蕩平漢線南段信陽、武漢之敵,進取漢口,並向漢宜公路之敵攻擊,截斷襄花、漢宜兩公路之交通。第八戰區,應以一部協同第二戰區作戰,主力攻擊歸綏附近之敵。第九戰區,應向粵漢北段正面之敵攻擊,重點指向蒲析、咸寧一帶,並向武昌挺進,同時攻擊南昌及南潯鐵路,進襲瑞昌、九江之敵。第十戰區,仍任原河防,並依晉南三角地帶攻擊之進展,準備以一部渡河擴張戰果。魯蘇戰區,應以廣正面由東西兩面向泰安、臨城間及銅山、滁縣間攻擊,以策應沿江方面之作戰。冀察戰區,應以主力切斷保定、邢台間及石家莊附近敵之交通,一部切斷滄縣、德縣附近敵之交通,以策應山西方面之作戰。」

日軍偵知中國軍隊將發起冬季攻勢後,一方面加強各要點的防禦,增強其兵力裝備和工事;一方面組織出擊,以進行牽制。同時,各師團均組成一支機動部隊,準備隨時投入不利之地點。並將12月初已撤離南昌、安義,奉命回國,集結於九江等船的第101,第106師團,暫留該地,以作為應付冬季攻勢之戰略性機動兵團。

第一戰區於12月1日開始行動:第3集團軍以豫皖邊區游擊隊切斷蘭封東西一段隴海路,以第81師一部向蘭封,主力向開封襲擊,12月17日突入開封,焚毀日軍第35團所屬部隊的一個指揮部及倉庫;21日,騎兵第2軍一部,襲擊商丘,焚毀日軍機場汽油倉庫;1940年元旦,第9軍第47師,一度攻人沁陽,殲日軍一小部;新5軍、第47軍等,曾進出至安陽附近,並破壞了湯陰南北鐵路橋,使交通中斷數日。

第二戰區於12月10日開始行動,由於日華北方面軍採取主動出擊、以攻為守的方針,令第37師團為主的部隊首先進攻中條山,所以戰區主力第4、第5、第14集團軍僅進行了阻擊日軍的作戰;第27、第40軍等攻擊晉東的日軍,一度攻入黎城、涉縣、路城。

第三戰區於12月16日開始行動。以第32集團軍及第10集團軍,分別襲擊南昌、杭州日軍,以第18、第25、第86、第21、第58軍共14個師,編力長江方面攻擊軍,區分為左、中、右3個兵團,沿長江攻擊日軍第116師團各要點,並在大通、獲港間襲擊日艦,布放水雷,將長江航道遮斷。9日,日軍第11軍以第101、第106師團增援反擊,攻勢受阻。第三戰區令各集團軍退守原陣地,改變戰法,以小部隊分向江岸行廣正面滲透,邀擊日艦。第32集團軍曾於12月12日和18日,以游擊小部隊潛入南昌進行襲擾。第10集團軍一部兵力,於12月13日晚分別襲擾杭州富陽、餘杭等地,焚毀一些倉庫。日軍於1940年1月21日實施反擊,攻佔蕭山。

第四戰區在攻勢行動時,日軍先行發動攻勢。廣西方面,日軍發動南寧會戰;廣東方面,日軍第21軍以第104師團主力及第18師團一部,於12月8日分沿東江及粵漢路北進。至12月末,攻破翁源、英德。第54軍增援到達,經戰鬥,日軍於1940年1月16日撤回原陣地。

第五戰區於12月12日開始行動,將部隊區分為6個兵團:以第2集團軍第68、第92軍及豫鄂邊區游擊總隊共4個師1個游擊總隊,為豫南兵團,由平漢路以西、信陽南北地區向日軍進攻,並派部隊破壞信陽外圍交通。15日,信陽日軍發動反擊。1940年1月3日,第31集團軍(第13、第85軍)加入作戰,向花園、廣水方面進攻,7日攻佔花山。日軍第3師團實施反擊,於18日攻破高城,激戰5日,日軍撤走。以第22集團軍(第41、第45軍)、第39軍及第1游擊縱隊共6個師、1個游擊縱隊,為左翼集團,由隨縣向其以東之日軍第3師團攻擊,一度進展至昌水以東,遭日軍反擊後撤回隨縣一帶,與日軍交戰。以第33集團軍(第55、第59,第77軍)及第29集團軍(第44、第67軍)共11個師為右翼集團,東渡襄河,向鍾祥及其以南的日軍第13師團攻擊。日軍發起反擊,雙方對峙於長壽店、鍾祥之線。以第75、第41軍、第128師及鄂中游擊隊為江北兵團,由沙陽、新城等處東渡襄河,向皂市攻擊,策應右翼集團之作戰。日軍增援後反擊。12月22日,兵團退守河西。以第70、第48軍及游擊部隊為鄂東遊擊軍,由平漢路以東向廣水、信陽線上日軍第39師團進行攻擾,以牽制日軍行動。以第84軍為預備兵團,控置於棗陽。

第八戰區於12月18日開始行動。以第35軍(約2個師)攻擊包頭,第81軍一部攻擊安北(大余太),以騎兵第6軍攻擾及破壞綏包路,阻止日軍增援。20日晨,第35軍一部以奇襲突人包頭市內,以主力設伏殲援。駐固陽之日軍第13騎兵聯隊中伏,被殲大部。安北戰鬥亦予日軍重創,第4騎兵聯隊長被擊斃。包頭戰鬥持續至23日,方撤出市區。1940年1月,駐蒙日軍集中第26師團及騎兵集團主力進行反擊。2月3日佔五原,4日佔臨河,5日佔抗錦後旗。2月中旬,撤回包頭。留於五原之一部日軍及偽軍,3月間被全殲。

第九戰區於12月12日開始行動,以第1、第19集團軍主力(5個師強)向靖安、大城日軍第34師團攻擊,一部向永修、德安進出,破壞南潯路交通;以第30集團軍主力(4個師)向箬溪、武寧攻擊,牽制日軍第33師團,一部向陽新一帶出擊,破壞咸寧、武昌間之交通,並掩護第27集團軍之後側背;以第27集團軍(6個師)向通山、咸寧、崇陽、蒲圻攻擊,爾後向西包圍日軍第6師團;以第5集團軍一部(約5個師)向通城,岳陽附近攻擊,以牽制日軍第6師團。至1940年1月,一度攻破靖安及通山、陽新附近之一些據點,但傷亡較大;後停止強攻,改為破壞交通為主,粵漢、南潯路及湘、鄂、贛邊區交通設施,多被破壞。

1940年3月末,軍事委員會下令備戰區停止攻擊。

此次冬季攻勢作戰,歷時3月,殺傷日軍數萬人,俘400餘人,獲火炮11門、步槍2700餘支,破壞交通及軍事設施甚多,在戰略上達到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