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正面戰場 第十章 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

南昌會戰剛剛開始時,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就己得到中國第一、第五戰區將向信陽、應山等地區發動局部攻勢,以威脅和消耗武漢地區日軍的情報,同時了解到,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己由江西豐城、樟樹地區調至江北棗陽、隨縣地區。日軍攻佔南昌,武寧,基本上解除了中國軍隊對九江及長江航道的威脅。岡村寧次決定先發制人,在日本國內新擴建的第33、第34師團增調至武漢地區,加入第11軍戰鬥序列後,於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之前,向隨棗地區進行攻擊,以殲滅或驅逐湯恩伯集團,鞏固武漢防務。準備使用3個師團及1個騎兵旅團的兵力進行這次作戰。

1939年4月17日,擬好作戰計畫。其作戰方針是:為確保現佔領地域,摧毀中國軍隊繼續抗戰的意志,預定於5月初殲滅武漢西北方向的中國軍隊。其作戰指導是:在主力發動進攻之前,以一部兵力對大別山南麓地區進行攻擊,以牽制中國軍隊於該地;主力在鍾祥以東向棗陽並向唐河一帶迂迴,切斷中國軍隊向南陽的退路,以殲滅其主力兵團第31集團軍的2軍於唐河以南之棗陽附近。達成作戰目的以後,除確保隨縣附近地區外,各師團迅速返回,恢複原警備態勢。要求參戰各部隊於5月初秘密集結完畢。其兵力部署是:令第3師團(為加強該師團進攻能力,另配屬1個步兵聯隊、2個野戰重炮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山炮兵大隊、1個迫擊炮大隊、1個機槍大隊、1個戰車大隊、2個裝甲車中隊)於4月末集結於孟畈店地區,5月初發起進攻,突破中國軍隊防線後,向隨縣以北的高城鎮、唐縣鎮攻擊前進,以牽制中國軍隊主力於棗陽東南方向;另以一部兵力向棗陽東北的新集一帶迂迴;必要時,以一部兵力由信陽向桐柏方向進擊,以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令第13師團和第16師團分別集結於鍾祥東北的黃家集和鍾祥附近,進攻開始後,兩師團突破當面中國軍隊的防線,並列向棗陽以南的吳家店和棗陽以西的雙溝前進,切斷棗陽地區中國軍隊與襄陽的聯繫。令騎兵第4旅團(為加強該旅團獨立作戰的能力,另配屬1個騎兵聯隊和1個騎兵大隊)集結於鍾祥東南的鄭家集和天門以西的多寶灣地區。進攻開始後,俟第16師團進至樊城東南的方集、大廟山一帶時,迅速超越該師團,攻擊雙溝,並向新野唐河迂迴,以形成對棗陽地區的雙重包圍,遮斷中國軍隊向南陽的退路。當第3師團進至唐縣城附近時,第13,第16師團從白河以東向右迂迴、進攻棗陽以北地區,殲滅中國軍隊主力兵團於棗陽附近。作戰目的達成後,第3師團確保棗陽地區,掩護其他部隊返回原駐地。其他部隊撤回後,第3師團除留一部兵力佔領隨縣外,主力亦返回原駐地,恢複原態勢。此外,還令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2個偵察中隊、1個戰鬥機戰隊、2個輕轟炸機戰隊)協同進攻部隊作戰。這一計畫的中心思想,是以第3師團在右,騎兵第4旅在左,以迂迴行動對棗陽地區形成包圍,爾後,以第13、第16師團北進,以圍殲中國軍隊之第31集團軍。

武漢會戰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退守鄂西北及鄂豫邊境地區,將所屬部隊區分為江防軍、右集團軍、左集團軍、第二線兵團和游擊部隊5個兵團。江防軍(司令郭懺,轄第94、第26、第44軍和第128師及游擊第7縱隊,連同暫歸第九戰區指揮的第75軍,共13個師及1個游擊縱隊)擔任長江北岸至襄河(襄樊附近漢水河段)間及當陽、宜昌、江陵一帶地區之守備;右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轄第33集團軍第77、第59軍,第29集團軍第67、第55、第45軍及第6游擊縱隊,共11個師及1個游擊縱隊)擔任襄河兩岸及大洪山之守備,主力集結於宜城以南地區;左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轄第11集團軍第39、第84軍,第31集團軍第13、第85軍及第1、第5游擊縱隊,共11個師、2個旅及2個游擊縱隊)擔任桐柏山與大洪山間地區之守備,主力集結於隨縣至棗陽間地區;第二線兵團(總司令孫震,轄第22集團軍第41軍及第N9師,共4個師)控制於襄樊附近地區;游擊部隊(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廖磊,轄第7、第48軍,第2、第3游擊縱隊,共4個師及2個游擊縱隊)以大別山為根據地,策應主力部隊作戰,另外,第一戰區之第68軍駐桐柏、明港一帶,主力控制於桐柏西北,可策應第五戰區作戰。1939年4月上旬,軍事委員會命令發動「4月攻勢」時,第五戰區之江防軍及左右集團軍,均曾以少數兵力向隨縣以東及安陸、應城、天門等地進行戰術性出擊;豫鄂皖邊區游擊隊亦曾向信陽、廣水、花園等處進行襲擾,均以兵力過小,效果很小。4月下旬,偵知日軍有2個新的師團增援武漢,日軍第11軍正向鄂北集中,有向戰區進攻的徵候。李宗仁遂於4月25日下令,停止「4月攻勢」,調整部署,作抗擊日軍進攻之準備。同日,制定出新的作戰計畫。其作戰方針是:「戰區決以長久保持桐柏、大洪兩山地帶,以攻為守,予敵以打擊。」其兵力部署的基本精神是:以一部兵力防守襄河,以主力配置於襄(陽)花(園)公路方面,伺機反攻,另以一部兵力配合游擊部隊攻擾平漢路。同時,還請求軍委會令第一戰區之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南移桐柏、唐河,以鞏固兩戰區之結合部。計畫經軍委會批准後,李宗仁按照計畫於4月30日下達作戰命令。其主要內容為:「戰區決以主力行攻勢防禦,粉碎敵人之企圖,長久保持襄河左(東)岸地區,一部渡河攻擊,竭力牽制敵之兵力,俾我主力作戰容易。」令第21集團軍以2個師並指揮2個游擊縱隊,主力向花園、廣水間,一部向信陽西進,策應主力之作戰;令江防軍以第26軍為主力,推進至沙洋、沙市間地區,並以攻擊行動牽制敵軍;今右集團軍加強襄河左岸地區兵力,防止日軍北上及渡河,令左集團軍在現陣地(隨縣地區)阻敵前進,將主力配置於左翼,伺機向敵側背攻擊;令二線兵團之第41軍在唐河、白河及襄河右岸扼要防守,第45軍集結於茅茨販附近,分別準備策應左、右集團軍。此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尚在棗陽。

1939年5月1日,日軍第3師團在航空兵直接支援下,首先在東部發起進攻,由信陽、孟畈店、徐家店、浙河分4路向守軍第84軍及第13軍陣地進攻。戰至5月3日,日軍突破守軍的前進陣地,開始向主陣地帶攻擊。又經過4天的激烈戰鬥,至7日晚,守軍退守厲山南北之第二線陣地,日軍先後攻佔塔兒灣、高城、隨縣等地。在日軍第3師團開始進攻後,日軍第13、第16師團亦開始向守軍第45、第59、第77軍的陣地實施火力攻擊。當中國軍隊第31集團軍已被日軍第3師團牽制了襄花公路方面時,日軍2個師團及騎兵旅團遂於5月5日開始由鍾祥、黃家集發起進攻。日軍第16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沿襄河東岸向北攻擊前進,突破守軍陣地後,於6日攻佔長壽店,7日攻佔張集、蔡陽。日軍第13師團乘守軍左、右集團軍主力與日軍第3、第16師團激戰之機,由黃家集、平壩鎮兩路向北急進,沿途未遭堅強阻擊,於7日夜分別佔領棗陽及隨陽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已將長官部轉移至襄陽,鑒於當前情況,乃決心令左集團軍主力依桐柏山地,對棗隨盆地佔領側面陣地,側擊北進之敵,不得已時,則分向唐河、新野轉進;並以第39軍及第13軍一部留置大洪、桐柏山區,發動游擊,襲擊敵人;令右集團軍河東部隊竭力來擊北進之敵,遲滯其進展。各部隊接到命令後,左集團軍以第39軍進入大洪山,第84軍及第31集團軍則逐次抗擊、交互掩護,向唐河轉移。右集團軍以一部兵力及江防河東部隊,分向敵後挺進,企圖切斷日本第16師團及騎兵第9旅團與後方之聯繫。

日軍第13師團佔領棗陽後,各部隊仍按原計畫繼續進攻。第3師團由信陽出發之第34聯隊,於5月10日擊退第一戰區第68軍第119師,佔領桐柏,其他3路於8日突破守軍厲山一線的第二陣地後,於12日進至棗陽東北的西新集地區。第16師團在擊退第59軍第180師的阻擊部隊後,由張集經棗陽之西迂迴至棗陽以北的太平、湖河。騎兵第4旅團於9日晚徒涉渡過唐河,10日拂曉徒涉渡過白河,中午攻佔新野,遂即放棄、繼續東進,12日與第2集團軍第30軍激戰後,佔領唐縣,不俟守軍反擊,又放棄唐縣,迅速南返至太平、湖河地區,與第16師團會合。至此,日軍3個師團及騎兵旅團均在棗陽東北地區會合。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於當夜下達命令,令進攻部隊返回各自駐地,並規定在返回途中分段掃蕩第五戰區留在日軍後方的部隊,同時令第3師團以一部兵力據守隨縣。

第五戰區左翼集團之第84軍於5月9日撤至吳山店,獲悉棗陽已為日軍佔領,北進道路受阻,於是轉向南陽、方城間突圍,於20日到光化集結,第31集團軍於9日在桐柏以北的劉家河、江頭鎮地區與日軍第3師團激戰終日,傷亡頗重,當晚獲悉,信陽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