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正面戰場 第九章 南昌會戰

武漢會戰前,日本大本營判斷,攻佔武漢,控制中國腹心地區、擊殲中國軍隊主力井奪取廣州、切斷中國的國際補給線後,可以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但事實與其願望相反。武漢失守後,中國軍隊主力既未被殲,國民政府亦未屈服,華北敵後戰場已經開闢,游擊戰爭廣泛展開,淪陷區內,日軍佔領點線已感兵力不足,難以確保「治安」。此時,日軍用於侵華的軍隊,陸軍己達24個師團和1個飛行集團;在中國東北,還配置有防備蘇聯的9個師團;日本國內,僅留有1個近衛師團。在現有兵力情況下,已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動。因而,日本大本營在1938年11月19日制定的《戰爭指導方針》和12月6日制定的《對中國事變處理方案》決定,放棄速戰速決戰略,改取持久作戰戰略,在基本上「不擴大佔領地域」的原則下,以局部有限攻勢、戰略轟炸和切斷中國國際補給線,來打擊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並以有力部隊擊殲後方游擊部隊,以保持佔領區的「治安」;運用中國的人力及資源,「以華制華」,維持對中國的佔領;同時加強政治攻勢,扶植傀儡政權,謀求結束戰爭。根據上述原則,日軍參謀本部制定的《陸軍在華作戰指導綱要》規定:華北方面,「確保主要交通線」,「在佔據地域內實行大規模之掃蕩作戰」。為此,在華中「留置6個師團,其餘轉用於華北方面」,華南則「逐次以守備部隊代替,主力轉用於華北方面」;華中方面,除「恢複上海、南京、杭州間地域之治安」外,「配置於武漢地區之作戰軍,協同海軍,確保由岳州迄長江下游之交通,以武漢三鎮及九江為根據地,摧毀敵人的抗戰企圖,作戰地域,大致定為安慶、信陽、岳州、南昌之間」;華南方面,「以遮斷中國補給為目的,配置最小限之兵力」。

武漢會戰後,中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先後於湖南南嶽、陝西武功召開高級將領軍事會議,檢討此前抗戰的得失,分析敵情,認為,今後第二期的抗戰是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為適應戰局的要求,重新決定了作戰方針、重行劃分了各個戰區,調整了兵力部署,整理了軍隊編組,並簡化了指揮層次。撤銷兵團、軍團,以軍為戰略單位,由統帥部至軍,中間只有戰區、集團軍2個層次。將步兵師逐步由2旅4團制改為3團制。同時,合併軍事委員會湘、桂、陝、甘各地行營,改設桂林、天水2個行營,以統一指揮南北兩個戰場各地區之作戰。1939年1月7日,軍事委員會頒發的《國軍第二期作戰指導方案》的作戰方針是:「國軍應以一部增強被敵佔領地區內力量,積極展開廣大游擊戰,以牽制消耗敵人。主力應配置於、贛、湘贛、湘西、粵漢、平漢、隴海、豫西、鄂西各要線,極力保持現在態勢。不得已時,亦應在現地線附近,盡量牽制敵人,獲取時間之餘裕,俟新戰力培養完成,再行策動大規模攻勢。」

南昌是江西的首府,位於九江以南,贛江與鄱陽湖之間,南鄰浙贛鐵路,系第九戰區重要戰略基地之一。武漢會戰時,日軍第11軍就奉有攻略南昌之任務。但由於其第101、第106師團沿南潯路前進時攻擊受挫,特別是第106師團在萬家嶺幾乎被全殲,所以未能完成任務,被阻止於修水北岸。中國空軍以南昌機場為基地,經常襲擊九江附近在長江中航行的日海軍艦艇,對九江及武漢日軍的後方補給交通線威脅甚大。日軍攻佔武漢後,為切斷浙江、安徽、江西經浙贛路至大後方的交通線,解除對九江及長江航道的威脅,佔領南昌機場以縮短其對中國南方進行戰略轟炸的航程,決定再次進攻南昌,並仍以第101師團和第106師團為主攻部隊。由於這2個師團損失慘重,必須休整、補充才能進行戰鬥,所以預定於1939年3月間沿南污路發動進攻。

為保證進攻成功,在準備期間,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數次派作戰主任參謀宮崎周一等乘飛機偵察地形和守軍的防禦體系、工事狀況及兵力配備、重武器的位置等,據此選定渡河(修河)點和進軍路線、主突方向。為提高進攻的強度和速度,岡村寧次改變以往將野戰重炮兵和戰車配屬各師團,分割使用的作法,由軍集中使用,統一指揮;同時改變將戰車分布在步兵戰鬥隊形直前,掩護和引導步兵攻擊的傳統戰術,將戰車編為戰車集團,在第1線部隊前方2天行程的距離上,在航空兵支援下,進行遠程迂迴,突破守軍防線,為部隊開路的戰術。直接支援第101、第106師團進攻的炮兵,由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長澄田崍四郎指揮,下屬野戰重炮兵第10、第13、第14、第15聯隊,野炮兵第101、第106聯隊,獨立山炮第11聯隊和攻城重炮兵第2大隊,共有火炮170門,另外,2個師團還有聯隊編製內的火炮112門和配屬的迫擊炮8個中隊,總計300餘門。戰車集團由第5大隊長石井廣吉指揮,下屬2個戰車群、1個預備隊,共有戰車135輛。為使主攻方向上的2個師團作戰容易,岡村寧次還令在湖北安陸的第16師團、在岳陽的第9師團、在杭州的第22師團,於進攻南昌開始前,分別向當面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以造成中國軍隊的錯覺而分散兵力,以減輕主攻部隊的壓力。另外,令在箬溪的第6師團、在鄱陽湖的海軍部隊和第116師團,各以一部兵力,在進攻南昌開始時,分別向箬溪東西的安義、三都鎮等地及鄱陽湖東岸的都昌沿湖地區進行攻擊,以策應主攻方向的作戰。部署第101師團由永修渡修水,沿鐵路和鐵路西側進攻南昌;第106師團由永修西北的艾城、虯津渡修水,在第101師團以西經奉新左旋,在生米街以南渡過贛江,從南迂迴南昌,切斷浙贛鐵路。

重新劃分後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仍為陳減,但因其兼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故由薛岳代理。所屬部隊有:第19集團軍(羅卓英,轄第79、第49、第70、第78、第32軍),第31集團軍(湯恩伯,轄第13、第18、第92、第37、第52軍),第1集團軍(龍雲,轄第58、新編第3、第60軍),第27集團軍(楊森,轄第20軍),第30集團軍(王陵基,轄第72軍),第20集團軍(商震,轄第54、第53、第87軍),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樊崧甫,轄第8、第73軍),戰區直屬第74軍(王耀武)。總計主力作戰部隊共52個步兵師。南昌會戰開始前,防守南昌地區部隊的兵力部署為: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指揮第70、第49、第79、第32軍及頂5師等11個師,於箬溪以東,修水南岸亘鄱陽湖西岸,由西向東並列防禦,戰區並以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指揮第72、第73、第78軍等6個師,任武寧方面的守備,右與第19集團軍聯繫,跨修水兩岸,於箬溪以西對東防禦。

1939年3月18日,日軍炮兵群開始試射和進行火力偵察。20日16時30分,開始進行炮火準備,實施約2個小時的急襲射擊和破壞射擊,第106師團由虯律、第101師團由塗家埠,先後強渡修水,與守軍第79軍第76師,第49軍第105師及第32軍第142師激戰竟夜,至21日7時,佔領約2公里縱深之灘頭陣地,掩護工兵架設浮橋。8時許,戰車集團通過浮橋,由第106師團正面向五穀嶺守軍攻擊。22日21時30分,先頭分隊前出至奉新,佔領南門外潦河大橋。戰車部隊的突然進攻,使守城部隊未能撤收配置在城郊的38門火炮,即匆促退走。由於燃料將盡,在飛機空投燃料後,戰車集團繼續南下,進至鼓樓崗後,轉向東進,26日到達南昌城西贛江大橋。日軍第106師團在戰車集團後於23日佔領安義,主力經奉新、大城轉向東進,25日在南昌以西擊破由第三戰區增援的第102師,於26日由曾家渡過贛江,經戰鬥,佔領南昌以南的鐵路;其第111旅團由奉新以南轉向西進攻高安。日軍第101師團主力經萬家埠、璜溪迂迴至南昌西南之生米街,於26日渡過贛江;其第101旅團沿南潯鐵路經慈姑、樂化,於26日到達南昌城西北贛江北岸。27日,日軍第101師團及戰車集團南北合擊南昌。守軍第32軍的部隊撤向進賢、臨川。南昌為日軍佔領。

日軍突破修水陣地後,第九戰區曾令控制於瀏陽、醴陵、長沙地區之第1集團軍及第74軍增援南昌。27日到達會埠、高安以東地區,勻日軍第106師團第111旅團遭遇,俞地實施防禦。日軍第111旅團與第74軍第51師多次戰鬥後,於4月2日佔領高安。

擔任策應南昌作戰的日軍第6師團,於3月21日由箬溪渡過修水。主力向武寧進攻,其第36旅團向揚州進攻。防守武寧地區的第30集團軍利用山地進行頑強的抗擊。日軍進展困難,至23日方進至武寧以東約4公里的新寧鎮一帶。其第36旅團24日在揚州與守軍第19師激戰後,27日進至靖安。因南昌戰鬥已經結束,而其主力被阻於武寧以東,於是迅速返回,轉攻武寧。29日,第6師團攻佔武寧,又經過激烈戰鬥,至4月5日,其第36旅團方進至武寧的修水南岸。

1939年4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