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兵臨城下 1、七十四軍

隨著日軍一天天接近南京,南京的情況也一天比一天緊張。由於廣德失守之後,日軍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合圍而來,南京就已經成危城,在著手加強防禦的同時,衛戍長官司令部還要求各部隊增派斥候,注意前線警戒。

其中第74軍佔領淳化鎮、牛首山一帶的既設陣地,加強工事,嚴密警戒,同時該軍以一部分兵力增援湖熟鎮一線;第66軍負責淳化鎮至鳳牛山一線的守備,並向句容附近派出有力前進部隊;第83軍任鳳牛山至龍潭守備,向下蜀派前進部隊。

對於淳化、方山、牛首山一線,南京衛戍長官司令部也很清楚這裡是日軍攻擊的重點所在,也正因為如此,在外線防禦部署的時候,唐生智著重將第74軍放在了這個位置上。相比於第83軍、第66軍這樣的粵系部隊,唐生智更放心第74軍這支嫡系。

下轄51師和58師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淞滬會戰時才新成立的,軍長是俞濟時。在國民黨軍隊中,什麼都講個出身,第74軍雖然是新近成立的,但根子相當不錯。從出身來看,第74軍並不如第18軍、第1軍這些精銳,畢竟這些嫡系王牌個個都是黨國之銳旅,可第74軍無論是51師還是58師,之前都是一支不倫不類的部隊。由兩個省級保安團為基幹拼湊起來的58師自然就不用去說了,就算是王耀武的51師這樣「出身好」的部隊在之前也不過是個陸軍補充旅。但第74軍之所以後來會成為一支嫡系,某種程度上和首任軍長俞濟時有很大關係。

在國民黨將領內部,俞濟時可謂是嫡系中的嫡系了,黃埔一期畢業,浙江奉化人,叔父是交通部長俞飛鵬。由於受知於校長蔣介石,所以俞濟時的仕途一直很是順利,先後擔任過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中央憲兵司令等要職,軍內幾乎無人可以與之比肩。在受命出任74軍首任軍長一職後,俞濟時一直努力地將下屬的兩個師糅合在一起。

在第74軍內,第51師則算得上是真正的中央軍血脈。自1935年開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對所有師級部隊進行了整編,在全軍約200個師級單位中,前後整編了30個,而被整編的部隊在人員、武器裝備上都得到了相應的調整與充實。第51師也是這樣一支整編部隊,之所以會成為30個整編師之一,除了戰功之外,俞濟時的出身和人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

1934年,當時還是補充第1旅旅長的王耀武奉命指揮部隊參加對江西蘇區的第五次圍剿,9月又受命參加對紅軍方誌敏部的圍剿,12月的譚家橋戰鬥中以優勢兵力圍攻紅10軍團副軍團長兼紅19師師長尋淮洲部,此戰不但尋淮洲傷重不治,而且紅10軍團損失慘重,抗日先遣隊軍委員會主席方誌敏、紅10軍團軍團長劉疇西等紅軍將領盡皆被俘。

次年1月,懷玉山之戰,補充第1旅又俘獲紅10軍團21師師長鬍天陶,可謂「戰功赫赫」。而也正是由於此戰,補充第1旅被臨時調派給時任浙江省保安處處長的俞濟時指揮,執行進剿作戰任務,故而旅長王耀武也就和俞濟時有了很好的私交。

也就是因為這層關係,1936年春,補充第1旅因為俞濟時的幫忙,而改編為新編第11師。隨後,又被軍政部核准,新11師改成由軍政部直接補給的中央嫡系軍,並核發了第51師番號,擴充成兩旅四團制的甲種師。雖然74軍的基本部隊是第58師,可是這追根尋源起來,第58師並不如第51師的出身好,因為51師算得上是中央軍的正宗血脈,而58師卻是原由浙江省的兩個省級保安團與已被撤銷番號的原58師殘部合編而成的。

不過由於蔣介石的家鄉子弟為浙江省保安團主要構成力量,加之首任師長俞濟時的背景,加上之前曾參加過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戰役,故而無論是資歷,還是戰功,在中央軍中,都算是壓得住陣腳的,也正是因為這些,第58師雖是後來之者,可是相比起來,卻是絲毫不差於原是由陸軍補充旅第1旅整編過來的第51師。

雖然俞濟時自視為天之驕子,而先前在浙江任上時,以態度跋扈而聞名,但其在出任第74軍首任軍長,統率第58師、第51師時,卻能夠很好地拿捏分寸,尤其是在與第51師的關係處理上,更是如此。畢竟作為蔣介石的股肱之臣,俞濟時靠的可不僅僅是關係,這位貌似白面書生的軍人在治軍方面也很有一套。

再加之51師師長王耀武在當初身為陸軍補充旅第1旅旅長的時候,便視俞濟時為上司,而且兩人之間又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第51師和第58師能夠相對地和睦相處,並迅速地將第74軍的凝聚力整合了起來。軍長、師長是天子門生,出身黃埔,而這下面的軍官自然也是大半出身中央各軍事院校,從整個軍官素質上來看,第74軍並不差於18軍、第1軍這樣的嫡系王牌。

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將軍的命令,第74軍軍長俞濟時下令王耀武的第51師佔領淳化鎮一線、第58師佔領牛首山一線,而軍部設在通濟門外的村莊內。在軍部的命令下達之後,第51師王耀武立即作出了部署,以一部置於高橋門、河定橋一線構築預備陣地,向湖熟鎮一線派出警戒部隊,監視日軍。左翼與第66軍、右翼與第58師切取聯繫。

其中,以紀鴻儒的第301團佔領右至宋墅,經淳化鎮到上庄一線,左與第66軍取得聯繫。以程智的302團佔領右由方山,左邊至宋墅一線,右與第58師切取聯繫。限三日之內,這兩團完成可防禦中口徑炮彈的防禦工事。之前負責第二期殿後掩護,在12月初剛剛到達南京東南的上坊鎮、淳化一線的張靈甫305團,以及負責第一期掩護、在這之前剛剛到達南京的邱維達306團則與51師主力匯合,準備參加保衛首都之戰。

由於按照命令,第51師「以主力擔任方山、淳化的守備任務,以國防工事為主,構築野戰陣地,加強聯絡」,故而對這兩團的運用,王耀武是以邱維達的第306團為師預備隊,位置在宋墅附近策應第一線部隊的戰鬥,重點保持於左翼。以張靈甫之第305團位於高橋門至河定橋一線,構築預備陣地。師部位於上方鎮。又由第301團派遣步兵一連擔任湖熟鎮警戒。句容、湯水、秣陵關一帶派遣嚴密斥候,監視敵情,並與友軍保持聯絡。

高橋門,眺望著那綿延在暮色中的暗灰色城牆,305團3營營長劉光宇興緻勃勃地對一眾官兵們說道那南京城的往事。「這南京啊,過去叫應天府城,話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聽了劉伯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花了二十餘年方才修起了這明代城牆。這南京的城牆啊,大大小小的城門共有13座,城垣都是用巨大的條石砌基,用巨磚築成的,十分堅固,這五百多年來,仍然巍然屹立在紫金山下。」劉光宇笑著指向遠處的那條如同長龍樣蜿蜒在暮色下的城牆說道。「乖乖隆的冬,都五百多年了。」有士兵咋舌道,「這麼多年了,還是這樣的嚇唬人。」話語中滿是濃濃的陝西口音。

雖然在漢中整編的時候,第51師就由三團制整編成了兩旅四團制,可是事實上第51師在淞滬戰場上的作戰部隊最初只有下轄紀鴻儒301團和程智302團的周志道第151旅,及僅僅只有邱維達第306團的李天霞第153旅。正在陝西整訓的第305團直到10月中旬才開赴淞滬戰場的,這個由陝西省的一個保安團改編成的補充團到達滬西戰場之後,便是由師部高參張靈甫出任團長,這樣事實上,第305團從團長到馬夫,多數官兵都是陝西人,說話中濃濃的黃土坡的味道也就不足為怪了。

「呵,這南京啊,處雨水豐沛的江南,丘崗連綿,河灣如織,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城牆擇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鬆軟,或平坦如砥。為防止高大的城牆下陷、開裂、傾倒,據說這建城牆的時候,可是花了不少氣力,那城磚每塊都重達20來斤。加上有的地方又順山勢而建,城垣與山體岩石連結成整體。」不知什麼時候,團長張靈甫走到了身後。

「團座!」劉光宇肅然立正喊道。一眾正聽得津津有味的官兵們也搶忙地肅立。

「這南京的護城河都是引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湖河之水,然後對城垣外側河道疏浚、開挖,引導河水入濠而成。」張靈甫嘖嘖地嘆贊到,「寬闊的護城河水面,襯映高大堅固的南京城牆,那可真是一個雄偉。」一旁的劉光宇笑了笑,自己對南京一點也不熟悉,更別說登上城樓了,講了這麼多,也就是在書本上看到的一些。

團長張靈甫可是北平的大學生,而且就是學歷史的,當初也是到過南京的,當年因為殺妻案他曾經在中央模範監獄蹲過幾個月,雖然不是什麼光彩事兒,但至少在南京這個話題上,可是要比自己這些『紙上談兵』的主兒更有發言權。張靈甫笑道:「所謂『窮其謀、地盡其險、天造地設』,此言一點都不虛啊。」

說著張靈甫拍拍衣服上的灰土:「知道嗎,這南京城在明初曾經是京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