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錫澄激戰 5、太湖南岸的阻擊戰

此時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已經從蘇州前線回到上海,繼續從名義上指揮著丁集團及上海軍兵分三路向南京攻擊前進。11月22日,松井石根就以《中方參電第一六七號》就今後作戰意見向參謀本部進行了陳述。松井發出的這份電報判斷結論是:「華中方面軍為了加速解決事變,要趁現在敵之頹勢攻克南京。」

理由是:南京政府因在湖東會戰中大敗,現已作出遷都之舉,僅留統帥機關於南京。其第一線部隊之戰鬥力已顯著喪失。如今敵之抵抗在各陣地皆極為微弱,很難確定敵是否有確保南京之意圖。在此之際,留部隊於蘇州、嘉興一線,不僅喪失戰機,而且使敵方恢複元氣,戰鬥力得以重新整備。據此,要徹底挫其戰鬥意志,恐怕甚為困難。因此,由於事變之解決時間益發延長,故於國內之國民難以諒解我軍之作戰意圖,從而有害於國論之統一。因此,可利用目前之形勢,攻克南京。華中方面也可明確作戰目的。

同時松井石根還提出:要迅速解決中國事變,固然應該考慮開闢西南方面或者山東方面的新戰場,但此等作戰給予中國政府之影響雖有相當之價值,但較之攻克敵之首都,迫其心臟而言,則意義相差甚遠。若我軍趁目前在華中方面之進展,繼續於太湖以南作戰,在迅速攻克南京之同時,以一部於揚子江左岸截斷津浦鐵路,則山東、太湖等地區之解決自然有望。要攻克南京,若以方面軍之精銳兵力(可抽調若干部隊組成),且充分利用鐵路和水路,則後方可保平安。另外,敵之抵抗在喪失無錫與湖州之後,以地形及平時之設施來觀察,我軍不會出現大量犧牲,估計兩個月之內,可達到目的。一旦後方穩固,第十軍當以破敵之銳氣繼續猛進。另外,上海派遣軍雖因連續作戰而疲勞稍甚,但若給予十天之休整,戰鬥力即可恢複,軍隊之整頓亦能完畢。故判斷「向南京之追究完全可能。惟此時派遣專任司令官為當務之急」。

此時的松井石根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正面遏制柳川平助繼續進軍的努力,因此在報告中反而吹噓起第10軍的「破敵之銳氣」來。其實松井石根心裡也很清楚,要借參謀本部之手去壓制柳川平助已成畫餅,反而會給東京留下自己無力駕馭下屬的印象。與其如此不如順水推舟,造成進軍南京的行動始終是在自己的授意之下進行的假象。

而就在11月23日,上海派遣軍、第10軍進攻無錫、湖州的戰鬥依然膠著,為了奪取無錫,上海派遣利用第9師團在太湖上的水路機動隊,避開正面強攻。與此同時,東京參謀本部的爭論也有了一個結果。華北盧溝橋事變引發的中日戰爭爆發開始以來,英、美等國雖然並未對中國的抗戰進行實際的支持,但相互的貿易仍在進行,尤其是德國仍與中國進行軍火貿易,而蘇聯在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後更積極支持中國並提供武器裝備等。

日本政府為切斷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和「確保作戰行動的自由」曾就是否對中國宣戰問題進行過多次研討,以求用宣戰後其他國家不得向交戰國出售軍火這種手段來使得中國的外援被切斷。中央省部內的一些強硬少壯派勢力認為「由於未宣戰佔領地區的海關不能接收,郵政、金融以及行政等的管理均有不便」,所以這些少壯派軍官堅決主張「果斷地宣戰」。

而這一意見也得到了近衛文麿政府的支持,在淞滬會戰激烈進行時,近衛首相就提出了「宣戰」這一問題,但卻遭到以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海軍次官山本五十六為首陸海軍穩健派的共同反對。這些陸海軍的高層們認為「宣戰固然能阻止中國與第三國間的貿易,但日本從國外輸入軍需物資也將變成非常不自由,使得國防力量出現很大缺陷」,故而「作為陸、海軍一致的意見,是以不宣戰為好」。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穩健派考慮問題遠比少壯派周到,畢竟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對海外貿易的依賴猶勝於此時向中國宣戰。

【近衛文麿,三度上台組閣的近衛文麿,在日本政界有『富士山』之稱,意為『遠看風景秀麗,近觀粗糙不堪』,諷刺其雖然出身高貴,但政策搖擺不定,全無領導能力】

由於意見的不統一,在11月初,近衛首相甚至下令在內閣中成立了一個第四委員會,專門研究是否宣戰的問題。雖然這個第四委員會得出的最後結論是「宣戰對日本方面不利」,使得近衛政府最終決定仍維持不宣而戰的局面,但不宣戰就不可能按照1893年的天皇敕令成立戰時大本營,來統一軍方及政府的戰爭行為。

然而由於戰局的不斷擴大並有向長期化發展的可能,原先的領導體制已不適應戰爭的需要,政府與軍方之間的矛盾及陸、海軍之間的宿怨,使得成立一個最高統帥機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如果沒有一個戰時大本營的統合,使軍方與政府以及陸軍與海軍之間「經濟保持緊密聯結和協調,而使有關政治、軍事求得一致,消除某些裂痕和矛盾」,則根本無法達到「政界的戰略一元化」,以整合政府與軍方之間的矛盾。

於是自11月16日內閣會議決定廢除只適用於戰時的《戰時大本營令》,重新制訂一個既適用於戰時也適用於事變之際,按其需要可設置大本營的《大本營令》,並規定「陸、海軍大臣既作為國務大臣參加內閣,又作為統帥部之一員置身大本營,負責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繫……大本營純屬統帥之府,國務則統屬於政府,兩者職能範圍分界嚴明……收拾時局問題等主要政務……應先在大本營內陸、海軍當局對其基本原則取得一致意見,然後移交政府」。20日設置大本營,11月24日,日本即召開了昭和時代的第一次大本營御前會議。

出席此次會議的有:閑院宮參謀總長、多田駿參謀次長、下村定參謀本部第一部長、杉山元陸相、伏見宮軍令部總長、島田繁太郎軍令部次長、近藤信竹海軍軍令部第一部長、米內光政海相。會上,首先由閑院宮參謀總長奏呈了陸軍的作戰方針,然後由下村作戰部長作了說明:陸軍自事變發生以來,在海軍的密切協辦下,在各方面予敵軍以重大打擊,今後再繼續此種強壓作戰。為此,根據參謀總長殿下說明的方針,正在制訂計畫。

大致作戰計畫為:華北方面,華北方面軍對殘存在現佔領地區的敵人及活動在靠近前線的敵人實行掃蕩,力求安定這些地方。為此,目前在山西部署約兩個師團,河北約4個師團,察哈爾方面約1個師團。又,該方面之陸軍航空部隊與海軍航空兵力協力,繼續摧毀山東地區及隴海線要地之軍事設施及航空勢力。

對山東地區,目前雖尚未計畫立即使用武力,但考慮到適應今後的作戰形勢,正進行必要的準備。這方面需要使用的兵力,預定從華北或上海方面抽出少數兵團擔當作戰。至於作戰地點及要領,正在籌劃根據情況,適時以最小犧牲出色達成目的。

以上華北地方,除山東等地區外,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告一段落。防止敵人誘我深入內地,徒然擴大無益的戰線,停下來保持迎擊敵人的態勢。今後,該方面結合確立治安,有必要對上述部隊進行整理、抽調、專用等工作。因此目前對兵力的整理及將來的警備要領等,正在分別制訂計畫。

華中方面,華中方面軍正利用在上海周圍的勝利成果,不失時機地果敢進行追擊。但當初給該軍的任務是消滅上海附近之敵,並使該地從南京方面孤立出來,由於是出於這種要求編組的,所以不僅它的推進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很多輜重,甚至連炮兵這樣的戰列部隊有不少還遠在前線部隊的後方,因此不能考慮一舉即可到達南京。在此情況下,方面軍應以其航空部隊與海軍航空兵協同,轟炸南京及其他要地,並不斷表現出進擊的氣勢,以資削弱敵人的戰鬥意志。

統帥部也在考慮根據今後情況,整頓好該方面軍新的準備態勢,使其攻擊南京或其他地區。

華南方面,情況允許時,計畫將來以一部分航空兵力與海軍同時爭取切斷粵漢、廣九鐵路。為使這一行動順利進行,將從上海方面抽出約一個師團的兵力派到上述目的地附近,使之佔領適當的飛行基地,目前正秘密準備現地偵察及進行其他準備工作。

準備長期戰爭和對蘇警戒,為適應長期戰爭,期望不致錯誤估計對內外戰鬥力和補給能力的整備和加強……鑒於陸軍戰時對兵力之大半均出動到中國,不要給第三國,尤其是蘇聯以可乘之隙。為此,預定對滿洲方面增加一部分國境守備兵力,並由國內再給增派一個師團。但應採取充分措施,不要因此給蘇聯以不必要的刺激。此外根據形勢,預計將由中國方面及時地後調必要之兵團,應付情況急劇變化。

這次會議可以說是陸海軍取得一致的意見,因為就在下村作戰部長作了說明之後,海軍軍令部也就海軍作戰計畫作了聲明。但是這次會議,既無昭和天皇垂詢和解答質疑,也無請求聖斷問題,完全就是為了啟奏陸海軍作戰計畫而召開的。松井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雖考慮到部隊因為極度疲勞,不能進行急追,但此時由於中國軍隊已經陷入總崩潰的混亂狀態,因而改變了想法,認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