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學習力馬化騰 第五章 經營之道,「很粉很年輕」的領導者

1971年出生的馬化騰,斯文、年輕。就是這樣一個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年輕領導,一手打造了QQ帝國。馬化騰不僅有超群的學習力,在企業運營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年輕的馬化騰用「很粉很年輕」的領導力,讓騰訊這隻「小企鵝」一飛衝天。

馬化騰,人稱「小馬哥」。他面如冠玉、談吐斯文,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有如一介書生,甚至有點內向、文弱。假如不是那隻戴著紅領巾的「小企鵝」動靜鬧得太大,你很難將在商界里有著騰騰「殺氣」的「QQ幫主」和生活中的「小馬哥」聯繫起來。

有人把騰訊的成功歸結於偶然,沒有馬化騰,還會有李化騰的出現。事實果真如此嗎?馬化騰有自己的回答,他認為一個企業能夠成功,關鍵在於是否以用戶為核心。在談到企業的經營時,馬化騰會追問自己三個問題:新的領域我們是否擅長?如果不做,用戶會蒙受什麼樣的損失?如果做了,在新的領域中自己到底又具備怎樣的競爭優勢?

馬化騰認為很多互聯網公司出於儘快收回投資的需要,對利潤、資本過於關心,卻未必能夠把握住用戶的真正需求。從最初騰訊聊天室的外掛,到騰訊社區的建立,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培養一定數量的具有忠誠度的用戶。這種操作上的理念,是馬化騰成功的最大秘訣之一。

互聯網市場可謂一日多變,很短的時間內可能就會冒出很多新鮮事物,時刻把握判斷熱點的能力是非常不簡單的「武功」。這意味著要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一個市場的領航者。隨著騰訊的一天天發展,馬化騰知道自己任重而道遠。

在中國目前的上市公司中,香港上市的騰訊市值超過美國上市的新浪、搜狐、盛大和TOM公司的總和。從把QQ以100萬人民幣賣給別人沒人要,到成為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偏安於深圳的馬化騰,賺錢的速度比當初深圳兩天蓋一層樓的速度更讓人驚奇。

很多人在研究騰訊的核心競爭力時,總會發現騰訊在每個方面都算不上最好,除了用戶數量以及用戶數據之外。那麼騰訊的競爭力難道只是用戶數嗎?

實際上,騰訊真正賴以發展的基礎是通過社會關係網路扭結在一起的強勢用戶關係。只有這群用戶相互之間不斷交流,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才能真正成為競爭力。如果問新浪的用戶有多少和QQ的用戶有多少,這種數字上的比較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馬化騰可以憑藉自己的用戶,圍繞用戶的人際關係處理來做更多的文章。但新浪不行,因為新浪的用戶不是關係用戶,相互之間沒有依賴關係。

由於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不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了,這時候溝通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現代社會無一不是以溝通為基礎的。社會分工的極大發展,造成了溝通的無處不在。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的誕生,電子郵件的誕生,IM的誕生,為更加順暢地溝通準備了外部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遠程的協助或者部分工作的電子化、網路化,人們尋求分工和協作的範圍擴展到整個網路。這樣極大地刺激了對溝通的需求,使得溝通的需求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人們為了尋找可以分工和協作的對象,也為了方便為其他人提供分工或協作,便逐步開始了網路的社會化,逐步建立網路上的社會關係,並將這種社會關係演化成為現實中的關係,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化網路。

這其實就是用戶最迫切和最實際的生活需求:快速處理事物與快速接受信息之間,構建彼此暢通的橋樑。馬化騰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讓QQ火暴起來。而騰訊之所以是騰訊,是因為在馬化騰的帶領下,時刻傾聽用戶需求,以用戶需要什麼騰訊就滿足什麼的理念來絕對佔有市場。這個戰略是明智的,它直接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從而省略了很多層級的限制,將產品直接送達用戶面前。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是馬化騰取得如此成績的根本所在。

多年的摸爬滾打讓馬化騰明白了這樣一個深刻道理:用戶至上,用戶的需求就是市場。正如馬化騰所說:「QQ的廣大用戶是騰訊價值的基礎,脫離了用戶價值,騰訊的所有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只有不斷增加用戶社區價值,注重平台健康發展,增加活躍、忠誠用戶,我們才可以有長遠的發展。騰訊始終堅持『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發展安全健康活躍平台』的戰略,將不斷強調創新理念,在營運和服務上豐富和提高用戶體驗。」

「那麼大的活躍用戶群,即使插根扁擔都能開花。」這是TOM的前CEO王雷雷對騰訊的評價。

馬化騰的騰訊擁有令業界「垂涎」的用戶群體,王雷雷話語中充滿了「醋意」。其實,在中國互聯網界,大多數的同行們都認同王雷雷的看法。

但馬化騰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擁有龐大用戶群的平台很多,比如遊戲、郵箱、門戶,但為什麼進行擴張成功的不多呢?」很顯然,馬化騰看到了強大的用戶群是一把雙刃劍,產品質量不過關,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大量的用戶流失。所以,馬化騰認為,騰訊的產品質量是保證騰訊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保證產品質量的方法很簡單:專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他是一個專註的人」,幾乎所有了解馬化騰的人提到他時,都會用「專註」這個詞來評價他。在三五個月熱點便會輪流轉的互聯網界,騰訊十年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也是國內唯一專註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騰訊的成功並非偶然。「專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騰訊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馬化騰的認真和專註更成了騰訊人最可信賴和依靠的支柱。

馬化騰對此不無驕傲:「最初有幾家有實力的企業都在做與我們類似的事兒,可只有我們一家公司專註於做即時通信服務,專註使我們技術上有了積累。其他公司多採用外包形式開發,不是自己去做,只用合同約束,用戶接觸的只是一個客戶端的軟體,這個軟體工作量其實並不大,到一定規模肯定不行;當時幾家公司在用戶達到1000左右就不行了;我們與他們不同,在後端做的工作更多,難度也更大。」他認為中國的用戶是很挑剔的,「使用起來不穩定就不會選你,哪個好些就用哪個」。

專註,使馬化騰不受他人左右,也能看得更遠。在馬化騰之前,做即時通訊軟體的企業沒有一個能夠養活自己,更不用說發展壯大;放眼全球,也沒有哪一家IM運營商像騰訊這樣將自己的命運「吊」在了即時通信這一條線上,更沒有哪一家企業像騰訊這樣走到與移動運營商合作這一步。

馬化騰坦言騰訊在產品的開發和軟體功能的設計上,曾參考過國外的其他同類產品,「但這種與多方有實力的企業攜手合作的商業模式,我們也是自己一路探索過來的」。在馬化騰看來,專註與合作是互補的兩方面,專註並不代表硬著頭皮撞南牆,「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現機會就要立刻去把握它,要有敏銳的市場感覺,這種變化給過我們壓力,卻也是我們成功的契機」。

其實早在馬化騰投身創業之初,「專註」已經被融入騰訊公司的企業文化之中。

在個人創業上,如何選對一條有發展前途的路才是最為重要的。因為新生事物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沒有人會告訴你這條路是否有前途」。做自己熟悉的事,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風險,「對於創業者而言,能夠最終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看來,模仿ICQ做OICQ是那時的馬化騰唯一能夠選擇的一條道路。只要身處深圳,自然能夠感覺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熱度,創業在一段時間內是深圳互聯網業的主旋律。但在深圳,大把的新機會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新鮮事物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這使得馬化騰並沒有十足的信心。

「當時只有干自己最為熟悉的事情」,對於馬化騰而言,當時的門戶網站、郵箱等熱門業務,並不是自己的特長,自己最熟悉的互聯網軟體ICQ就成了唯一的切入點。直到如今,依然有部分技術至上的業界人員對馬化騰和騰訊的成功存在著異議,認為OICQ完全是一款抄襲ICQ的軟體。但他們都忽視了馬化騰是如何將OICQ做大、做強的,這正是馬化騰專註的能量所在。

即使在當前,騰訊在互聯網業務上全面開花時,馬化騰也認為自己並沒有分散精力:「從表面上看,大家覺得騰訊現在什麼都在做。實際上,我們一切都是圍繞著以QQ為基礎形成的社區和平台在發展的。」馬化騰的意思很清楚,騰訊一定是專註於QQ,他希望「專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能夠繼續騰訊的輝煌。

在外界看來,騰訊應該是馬化騰的騰訊。然而有意思的是,每次騰訊在面臨重大決策時,都是從爭吵開始的,並非以馬化騰的「一言堂」作為結尾。

比如在最早引進QQ秀的時候,馬化騰乍聽之下並不看好這個項目,提出了一系列的質疑,騰訊內部也發生了激烈爭吵。馬化騰最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