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學習力馬化騰 第三章 尋找新藍海,拷貝就是學習力

從OICQ到QQ,從即時通訊軟體到門戶,從純娛樂工具到商務辦公……馬化騰不斷開疆闢土,騰訊進入一個又一個新領域,也創造出很多商界「神話」。馬化騰從未停止尋找藍海的腳步,拷貝就是學習力,馬化騰並非限於模仿,創新也是他的法寶。

2000年,馬化騰的OICQ已經佔領了中國即時通訊90%以上的市場。但是,福禍相依,馬化騰的麻煩其實早已「潛伏」起來。

早在1999年8月和9月,美國在線(Ameri On Line,簡稱AOL)就兩次給騰訊發來律師函,信函中稱ICQ是AOL的註冊商標,任何在名稱中使用ICQ字樣的同類軟體都有侵犯AOL商標使用權的風險。而馬化騰在1998年11月註冊的oiet以及1999年1月註冊的oi兩個域名均侵犯了AOL的知識產權,AOL要求騰訊給OICQ改名,否則將訴諸法律。

然而,這些並沒有引起馬化騰的足夠重視。他認為自己註冊OICQ域名的時候,AOL並沒有在美國境內註冊「OICQ」,更談不上在中國註冊了,所以他覺得自己沒必要理會這些。很快,到了2000年3月3日,AOL正式向全美仲裁論壇(NAF)遞交起訴書,並以律師函通知騰訊向NAF提交域名爭議答辯書。

隨後,騰訊及時進行了答辯,並私下與美國在線進行了多次交涉,但騰訊還是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2000年3月21日,仲裁員詹姆士?卡莫迪簽署了仲裁判決書,判定騰訊將oi和oiet域名歸還美國在線。

正蓬勃發展的騰訊公司,在十分突然的情況下,不得不將oi域名易主。2000年的一天,幾十萬騰訊用戶在沒有受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紛紛掉線。這不是一次技術故障,而是騰訊有意的行為。用戶再在瀏覽器中輸入.oi的地址名,只會跳轉到ICQ的主頁。

眼睜睜看著苦心經營一年多的品牌付之東流,馬化騰第一次品嘗到失意的滋味。馬化騰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使用oi的域名,暫時啟用新域名——te.及te.。此後兩年時間,騰訊一直以te.域名作為其主要網站入口,直到qq.的出現。

對於oi的改名,騰訊公司對外稱「改名是我們主動的決定,沒有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擾。目前還是過渡期,各項對外業務依然用OICQ的名字。到2001年稍後時間會完全改過來」。

為避免再次受困外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問題,馬化騰帶領著騰訊做了一系列的改變。2001年3月,騰訊推出最新測試版OICQ2000Build0325。這次「OICQ2000」直接更名為「QQ2000」,而且以往OICQ的各種可愛卡通頭像也進行了更新。登錄騰訊的網站,也會發現所有OICQ文字均已經被QQ所代替!似乎在轉眼間,OICQ從網上蒸發。

在0325版本之前,OICQ2000一直是騰訊即時通訊軟體的正式名稱,QQ不過是網友對OICQ的一種昵稱,不料一夜之間卻成了OICQ正式的新名字,讓人感覺頗為意外。不過,QQ聽起來更親切、更可愛。

「信手拈來」網友的發明,馬化騰簡單地「拷貝」了一下,就將騰訊和ICQ之間的衝突化解。最重要的是,騰訊的原有用戶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除了那次集體掉線事件外,騰訊的用戶們似乎根本不在乎騰訊的「小企鵝」是叫「OICQ」還是叫「QQ」。選擇「QQ」讓一切順理成章,馬化騰長舒了一口氣。畢竟,才起步的騰訊「穩定壓倒一切」。

馬化騰的此次「變臉」還算及時,因為隨後的一些事實證明了他在面對知識產權時的「主動決定」是正確的:2001年2月,AOL時代華納與香港華娛電視結成戰略合作夥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騰訊要想繼續使用OICQ這個名字肯定是行不通了;而且,OICQ里有不少讓用戶選擇的卡通頭像,包括湯姆貓、史奴比、大力水手、Kitty貓等,這些家喻戶曉的「明星」又都屬於美國迪斯尼公司所有。

馬化騰一直在「免費」使用這些耳熟能詳的卡通形象,卻沒有得到這些形象的所有者,比如迪斯尼的任何授權!以當時騰訊的價值,以上那些卡通形象的品牌價值加起來,只怕幾十個騰訊都抵不上!而一旦這些卡通形象的所有者向騰訊提出索賠或者要求版稅,馬化騰將要面對的恐怕是一個足以讓騰訊倒閉若干次的天文數字賠償。馬化騰及時讓OICQ變為QQ,現在看來,實在是不得已的「高招」。

OICQ這顆「定時炸彈」總算是解除了,在AOL、迪斯尼等大舉進攻中國市場之前,馬化騰及時地解下了纏在身上的無形鐐銬。在OICQ剛推出的時候,這些國外著名的卡通形象的確給騰訊爭取到了大量的用戶。只不過現在如果再接著用下去,很可能就「成也頭像,敗也頭像」。

OICQ發展到2001年,其在國內同類軟體市場上可以說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因此,無論是騰訊軟體的改名也好,頭像「變臉」也罷,都不會給它造成致命的損失。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馬化騰才會果斷出手,讓OICQ成為「歷史」,QQ從此傲視江湖。

OICQ「變臉」為QQ後,騰訊的用戶持續增加,馬化騰的騰訊發展之路看起來一帆風順。然而好景不長,馬化騰很快就發現互聯網上出現了一些與騰訊業務極其相似的「QQ信使」、「QQ俱樂部」等網頁,這些網頁都來自於同一個域名:qq..。

在被美國人送上法庭之後,馬化騰學會了使用法律手段來維護騰訊的利益。2002年12月,騰訊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提出對qq..域名的投訴。

投訴書中寫道:原註冊人,北京鼎揚科技有限公司楊某註冊和使用域名qq..具有惡意,騰訊公司對QQ文字組合享有多種權利,被投訴人楊某應當將註冊的域名qq..轉讓出來。

雖然被投訴人在網站內容上與騰訊QQ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還有利用QQ名稱之嫌。然而,楊某註冊的qq..域名時間要早於騰訊現有名稱誕生的時間。

2003年1月16日,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組認定,此案爭議域名與投訴人享有民事權益的名稱或標誌既不相同,也不構成混淆性相似,無法滿足立案條件。專家組不支持投訴人騰訊的投訴請求,駁回其投訴,並一致裁定維持被投訴人楊某作為qq..域名註冊人地位。

騰訊不得不吞下失敗的「苦果」,落了個「當完被告當原告,敗了原告敗被告」的尷尬結局。馬化騰自然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2004年3月17日,中國國家頂級域名.下的二級域名全球開放註冊。就在.開通註冊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qq.被廈門註冊商商務中國升級成功,註冊人是原先三級域名qq.的持有者黑龍江數據通信局的劉某。

10天之後,騰訊才發現二級域名qq.被人搶注。繼qq.域名被同行提前擁有後,qq.再次丟失,馬化騰開始有些上火了。備受域名折騰的馬化騰意識到其中的危險,於是,馬上要求商務中國把劉某註冊的qq.域名歸還給他們。

在雙方溝通過程中,馬化騰堅持認為,QQ是經騰訊精心開發和推廣的,已被中國網民所熟知的即時通訊工具,QQ已成為騰訊產品與服務的代名詞,只有他們才可以合法註冊,並享有qq.域名。

商務中國卻認為,qq.成功註冊,完全符合域名管理機關IC對於優先升級的條件規定。為了保護.下已經註冊的三級域名,在正式註冊.二級域名之前的一定期限內,IC允許三級域名持有者優先註冊二級域名。而擁有三級域名QQ.HL.的劉某是在優先升級期間內申請註冊二級域名的,完全符合規定。

這次域名糾紛,馬化騰又輸了。

眼睜睜地看著oi、oiet、qq.、qq.一個個離自己遠去,馬化騰有些「急眼」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堅定了要尋找到qq.這塊最後、也是最堅實的落腳石。此時,qq.正靜靜地等待著遠隔重洋的「小馬哥」的召喚。

早在1995年,美國一位叫羅伯特.亨茨曼的軟體工程師,就註冊了qq.域名,並把它作為個人電影藝術網站入口使用。後來,羅伯特轉行做商業諮詢後,無暇打理這個網站,就把qq.這個域名放在國外拍賣網站登記待售。羅伯特似乎成心不想賣掉它,因為他開價200萬美元,導致qq.一直無人問津。

所有與QQ相關聯的域名,騰訊是一個都沒有。是放棄,還是強力收購?無論怎麼做,馬化騰都得付出不小的代價。馬化騰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騰訊已經陷入了域名「絕境」。

2003年3月,騰訊和羅伯特.亨茨曼取得聯繫,準備從國外高價購買qq.域名。

按照國際互聯網上最著名的域名交易商GREATDOM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