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影響力馬雲 第五章 個人財富不重要,有錢大家一起賺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成功後的馬雲卻不寂寞,因為他的背後有一幫很不錯的人。創業之初的「十八羅漢」,願意拋棄數十萬美元年薪跟著他的蔡崇信,還有日本軟銀的小個子「巨人」孫正義……美國的《福布斯》都覺得應該替馬雲宣傳宣傳,中國互聯網的各位「大佬」也都願意同馬雲一起「論劍」。這,就是馬雲的影響力。

阿里巴巴曾有令互聯網同行羨慕不已的夢幻「四O」組合:CEO(首席執行官)馬雲、COO(首席營運官)關明生、CTO(首席技術官)吳炯和CFO(首席財務官)蔡崇信。

馬雲和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剛創立時結識;關明生2001年1月加盟阿里巴巴,曾在GE等世界500強企業中擔任要職;2000年5月加入阿里巴巴的吳炯,則是雅虎搜索引擎的發明人。

四個聰明人湊在一起,人們並沒有看到像別的網路公司高層常有的動蕩與紛爭,阿里巴巴仍堅定地向一個目標挺進,原因何在?因為馬雲要求每一個員工既有能力,又能堅持公司不變的遠景、使命和價值觀。

如果說早期創業時的李琪和孫彤宇是馬雲的左膀右臂,那麼,蔡崇信和關明生則是阿里巴巴能將輝煌持續到現在的關鍵人物。

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剛成立時加入,就任CFO。他的到來,使阿里巴巴真正開始了規範化運作。蔡崇信放下70萬美元的年薪,投奔馬雲,每月只拿500塊人民幣的薪水。在湖畔花園,蔡崇信和第一批員工講股份、講權益,將18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馬雲和「十八羅漢」簽字。

如果沒有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會是一個家族企業,會一直以「感情」和「義氣」來維持團隊。蔡崇信將阿里巴巴做成了規範公司,並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將最初的創業團隊綁在了一起。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能將最初的創業激情和團隊文化一直維繫下去。

關明生在2001年初加入阿里巴巴,就任COO。當時因為遭遇互聯網寒冬,阿里巴巴前期的全球擴張留下了爛攤子,這是阿里巴巴在成長期遇到的最大困難。關明生到來後,執行B2C,拆除海外分公司,收縮全球市場,「回到中國」,並以強力的手腕裁掉大批員工。

關明生對阿里巴巴最大的貢獻,在於將馬雲最初提到的團隊文化和創業精神發揮到極致,使得馬雲逐漸成為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

李琪和孫彤宇是做管理和銷售的,管理和銷售當然也很重要。但對於任何企業、組織來說,思想文化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阿里巴巴,如果沒有武俠文化、笑臉文化,沒有淘寶的倒立文化,沒有阿里巴巴這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團隊,管理和銷售做得再好,也只可逞一時之強,無法一直堅持下來做到今天的成就。

管理和銷售是可以替代的,而文化、團隊和耐力是很難被複制的,而這正是阿里巴巴成功的關鍵。文化的體系化、豐富、持續、發揚,關明生和蔡崇信發揮了關鍵作用。

或許阿里巴巴以後會遇到很多風險和困難,但馬雲並不孤獨,因為他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正是這些和馬雲有著共同夢想的創業者們,推動著阿里巴巴不斷發展、壯大。

那支在馬雲最困難時仍不離不棄的十八人創業團隊,成了他創業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柱。

平時,馬雲說到他的團隊時自豪之情總是溢於言表。他說自己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在他深陷困境的時候,總是能遇到好人。這一切都是人際關係,是友誼,是合作夥伴關係。沒有合作者就沒有阿里巴巴,而沒有馬雲的話,也許還會有另一個阿里巴巴。

200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團隊獲得「2007年最聚人氣團隊獎」。馬雲作為代表上台領獎時,作了獲獎感言:阿里巴巴可以沒有馬雲,但不能沒有這個團隊。

馬雲曾多次強調,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他說:創業時期不要找明星團隊,不要把一些成功者聚在一起。已經成功者在一起創業很難,創業初期要尋找那些沒有成功、渴望成功、團結的團隊。等到事業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請一些人才。創業要找合適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麼才是「最合適」的人呢?馬雲有自己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人品好。這是合伙人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前提條件。剛開始創業,沒那麼多經驗或精力去規範和約束,更多的是激情和自發。選擇人品好的夥伴可以使企業少走很多彎路。

第二,互補性要強。進行團隊選擇的時候,必須看清每個人的長處,而一些小的缺陷要學會包容。選擇互補性強的團隊並非只是說性格上的互補,而是每個人長處的互補,這其實涉及分工的問題。

第三,要善於溝通。企業是利益共同體,雙方都有責任主動去溝通。有效的溝通是強大執行力的前提,只有把每個人的想法理解到位,才會獲得好的執行效果,而理解的前提就是有效的溝通。

第四,能共同承擔責任。創業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犯錯誤、不斷學習改進的過程。總結錯誤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每個人都要為錯誤承擔責任,而不是互相指責。

在提及自己和團隊的關係時,馬雲將朋友的幫助放在了首要位置:「我從來就不承認自己是什麼知識英雄。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就是很多朋友的功勞,不是我一個人的;我不過是做了5%的工作,朋友們做了更多默默無聞的工作,他們把我推上前台,我只是他們的代言人,我只是出來練練。」

馬雲能容人,所以能聚人、留人。他深知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比不過團隊的力量,他說過:「少林派很成功,不是因為某一個人很厲害,而是因為整個門派很厲害。」

正如馬雲所說的「我成功背後有一幫很棒的人」,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支持,沒有朋友、家人,以及創業團隊的支持,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團隊一直被認為是管理學中最好的團隊,劉備在得到以諸葛亮為首的文官團隊傾心輔佐後,選擇合適的根據地推行正確的內外政策,不失時機地主動出擊,圖謀統一天下。不僅聯合東吳一舉擊敗了曹操這一最為強大的敵人,還巧妙地抓住各種機遇接連奪取荊州、益州和漢中,迅速建立起了與曹操和孫權形成鼎足之勢的軍事政治集團。擁有這樣的團隊,是很多企業家夢寐以求的。

但是,馬雲認為劉備團隊是可遇不可求的,現實中最完美的團隊應該是《西遊記》中的唐僧團隊,他們的成員都有缺點,最後卻成功取到了真經。

馬雲認為,唐僧把去西天取經的終極目標認識得很清楚,具有很強的使命感。他面對各種誘惑,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該做的事情,他不會去做。因而他是一個好領導。

在唐僧的團隊里,唐僧知道對孫悟空要管得緊,所以隨時會念緊箍咒;豬八戒小毛病多,但不會犯大錯,偶爾批評批評就可以;沙僧則需要經常鼓勵一番。唐僧看起來是無能的,但他的領導力是很強的。於是,明星團隊打造成功。

中國的企業家應該向唐僧學習,用人用長處,管人管到位,充分發揮員工的作用。不然只會造就一個明星企業家,而非一個強大的企業系統。

馬雲覺得自己就是唐僧那樣的領導人,他曾笑言:「公司里的員工都像自己這麼能說,而且光說不幹活,會非常可怕。」馬雲說自己不懂電腦,銷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

和別的企業一味強調「客戶第一」不同,馬雲認為「員工也是第一」。沒有員工,就不會有阿里巴巴。只有員工開心了,客戶才會開心。客戶的那些鼓勵言語,又會讓員工發瘋一樣地去工作,這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員工就是企業的內部客戶。企業必須先服務好員工,讓他們有良好的情緒,讓他們一想到工作就覺得快樂、喜悅,願意並且能夠在企業的平台上不斷成長,在工作中獲得超越工作本身的價值與意義,他們才能把這種使命感與情感傳遞給客戶。客戶在接觸到這種情緒與情感時,他們才會相信企業的承諾。

馬雲不僅會把自己的快樂展示出去,而且經常會製造氣氛來逗員工開心。在公司里,他就像個閑不住的大男孩,一不留神就出現在員工身後,眉飛色舞地聊聊業務,不露聲色地給些啟發。馬雲曾把手機鈴聲設成《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他喜歡圍棋,可是下得很臭;玩一種叫四國的遊戲,也很臭;玩「殺人遊戲」時總是第一個出局,原因是話太多。

馬雲認為,其實每個員工都想有一種歸屬感,如果高層領導把公司的遠景規劃與員工共同協商,員工就會有一種我們是一家人的歸屬感。為了「家」的興旺發達,他們就會與公司榮辱與共,生死患難,從而產生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責無旁貸地為公司效勞。

阿里巴巴在剛創立時,馬雲就要求創業的夥伴們必須住在離辦公室步行5分鐘就能到的地方,而辦公室就是馬雲位於湖畔花園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