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影響力馬雲 第三章 別人看不清的模式也許最好

在阿里巴巴之前,互聯網流行的是三大模式:雅虎的門戶、亞馬遜的B2C以及eBay的C2C。馬雲則提出:「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怎麼賺錢的模式說不定最好。」於是,他打造出互聯網的第四種模式:針對中小企業的阿里巴巴B2B模式。在馬雲的「阿里帝國」中,誠信通、淘寶網、支付寶、雅虎中國以及阿里軟體等一系列產品,一直引領著互聯網的潮流。

阿里巴巴剛建立不久,就有一位青島商人需要在青島本地購買設備,苦於沒有信息來源,不得已之下才找到阿里巴巴。青島商人並沒費多大力氣,只是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發了一條求購信息,便很快解決了問題。還有一家東北企業利用網路,每年從網上搜集義烏、溫州企業的最新產品圖樣,接著從當地購回樣品照著生產,然後再到阿里巴巴上發布信息尋找買家。一年下來,他們90%的買家都來自阿里巴巴網站!

一傳十,十傳百,阿里巴巴網站在商業圈中聲名鵲起。馬雲在看到國內「大好形勢」的同時,也意識到阿里巴巴仍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戰略選擇——國內電子商務尚不成熟,只有利用發達國家已深入人心的電子商務觀念,為外貿服務,才是真正獲得豐厚的利潤。於是,他在阿里巴巴上開設了一個專區——中國供應商,把中國大量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的供貨信息,以會員形式免費向全球發布。

到2001年12月底,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會員迅速達到100萬人,成為全球第一個達到此數目的B2B網站,並在當月實現贏利。阿里巴巴真正開始賺錢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因為它向全世界宣告馬雲創建的電子商務B2B模式是正確、可行的。

阿里巴巴開始逐漸被業界認為是全球最優秀的B2B網站,國內外模仿阿里巴巴的網站大量出現,有的直接抄襲,甚至連那句「如有問題,請與阿里巴巴聯繫」也不做修改。

2004年2月17日,馬雲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獲8200萬美元的巨額戰略投資。這筆數額巨大的投資,也是中國互聯網業界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一筆私募資金。此次投資人包括軟銀、富達創業投資部、GGV和TDF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過去幾年當中,軟銀、富達和TDF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始終是阿里巴巴的投資人,總部位於矽谷的GGV是才加入的投資人。這次私募由軟銀牽頭,私募後軟銀繼續保持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的地位,最大的股東則是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

馬雲接受上述投資,是因為他們的投資目的符合公司長久持續的發展戰略要求。馬雲說,中國電子商務的產業格局將有巨變!一個新的互聯網應用人群——「網商」將成為焦點,中國互聯網將由「網民」和「網友」時代轉入「網商」時代。作為「網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個使命,要把互聯網帶入「網商」時代。

從2000年底,阿里巴巴的會員就以每日增長一兩千的速度發展,每天可收到3500條商品供求信息,700餘種商品信息按類別和國別分類。一個想買1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國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幾家中國供應商,了解他們不同的價格和合同條款;位於中國西藏和非洲迦納的用戶,可以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筆只有在互聯網時代才可想像的生意……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B2B企業,更是中國B2B行業的「王者」。

按營業收入計算,阿里巴巴佔據了國內50%以上的市場份額,第二位的環球資源只有20%。按註冊用戶計算,阿里巴巴更是無人能敵,高達2000多萬,而第二位的慧聰網只有300萬,營業收入不到阿里巴巴的1/10。其他的中小網站如中國化工網、中國服裝網等行業垂直網站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在B2B領域,阿里巴巴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難怪馬雲說,他用望遠鏡都找不到競爭對手,雖然狂妄倒也是事實。因為在B2B領域,參與者基本上都是企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旦認準一個平台就不會那麼容易轉換。

B2B網站的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習慣於享受互聯網的免費大餐,大部分的註冊者都不願意購買付費服務,國內大部分B2B網站都處於燒錢的狀態。B2B收入模式以會員費和廣告費為主,由於免費客戶也可以發布、搜索信息和使用一些基本的服務功能,出於成本考慮大部分中小企業選擇免費服務,付費會員比率一般只有10%左右。

行業贏利的艱難、阿里巴巴遙遙領先的優勢和良好的財務狀況,將使其他B2B網站難以撼動阿里巴巴的領先地位。

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增加,使用第三方B2B電子商務平台的仍不到三成,而這一比率呈現出快速提高的趨勢,也就是說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小企業選擇這一服務。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收費服務將越來越為用戶所接受,更多高價值的B2B增值產品的出現也將使客戶更心甘情願地購買付費服務。阿里巴巴近年註冊和付費會員的高速成長說明了這一點,會員收費為阿里巴巴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

阿里巴巴能成長為「B2B王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製造中心和採購中心。中國擁有世界數量最龐大的產品供應者,蜂擁而至的世界各國採購者。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阿里巴巴為它們提供了高效而低成本的營銷渠道。

馬雲最先發現這一商機,並緊緊地把握住了機遇。「馬太效應」讓阿里巴巴的會員數量成倍增長,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被阿里巴巴佔據。

馬雲的日子開始好過起來,他開始向全球出擊,到世界各地去展示他的「絕世口才」。如今,商人們打開電腦,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將來,他們看到的也許會是阿里巴巴!因為馬雲說:「他們需要的一切服務,阿里巴巴都將提供!」

阿里巴巴,不僅是B2B的王者,更要成為「貿易」的同義詞!

2002年3月,一雙緊握在一起的藍色小手標誌,出現在阿里巴巴中文網站部分會員的商鋪頁面上,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誠信通。

誠信通只是一個軟體,重要的是其無形的價值,它承載著誠信的記錄和評價。誠信通同時也是一種信用評價機制,它與其他信用評價機制相比有著很顯著的特點:政府部門、銀行和不少社會機構都有信用評價機制,但這些信用資料既沒有形成網路,也不公開。阿里巴巴對申請成為誠信通會員的客戶有嚴格的審核程序,企業的資料,除了它的資質,還包括它提供的別人對它的評價和其他會員對它的負面評價,阿里巴巴都會在網上公開,而且不會刪除。一個誠信通客戶想要了解另一客戶是很簡單的事。

做人要講誠信,個人的誠信越好,聲譽就越好。做企業就像做人,聲譽和誠信對企業的發展同樣重要。馬雲開始注重阿里巴巴網站上的企業是否誠信經營,他要打造中國企業的誠信,樹立阿里巴巴的誠信。

2001年年底,B2C網站My8848轟然倒塌,直接將網路信用推向崩潰的邊緣。這是中國互聯網環境變得浮躁的一個縮影,當時許多網路公司紛紛從免費網路服務轉向收費服務,單方面撕毀了之前承諾的免費協議。網路信用變得岌岌可危,中國電子商務在發展初期遭遇了誠信危機。

各電子商務公司降低門檻和擴大規模,魚龍混雜,平台上各客戶的品質和規模必然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企業會渾水摸魚,以次充好,影響了整個虛擬市場的大環境。因此,「誠信」被推到了台前,成為馬雲和阿里巴巴不得不馬上解決的難題。

馬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了重塑網路信用之路。馬雲認為,在B2B領域,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資金或技術,而是誠信。國內在線支付系統的不發達、郵政網路的滯後、誠信環境的缺失,使得安全支付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如果誠信體系不建設好的話,電子商務信息流仍是毫無價值的。

於是在2002年3月,馬雲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啟動了「誠信通」計畫。該計畫主要通過第三方認證、證書及榮譽、阿里巴巴活動記錄、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等5個方面,來審核申請誠信通服務的商家的誠信。該計畫實施的結果顯示,誠信通的會員成交率從47%提高到72%。這是首次用傳統手段,而非技術手段來解決網路商家之間的信任問題。

在阿里巴巴構建的商務平台上,誠信通檔案是誠信通會員必填的基本信息。它由4個部分組成,主要是用來展示會員的一些基本誠信情況,包括:A&V認證信息、阿里巴巴活動記錄、會員評價、證書及榮譽。

A&V認證信息包括公司註冊名稱、地址,申請人姓名、所在部門和職位,並同時需要出具相應的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等。提供商業信息的企業,必須首先通過這個認證。

阿里巴巴活動記錄是指某一網商在經營過程中的信用表現,及其與阿里巴巴共同參與誠信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