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影響力馬雲 第一章 馬雲來襲,世界震驚

「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這是美國《福布斯》雜誌對馬雲的描述。這個小個子帶給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他親手締造的「阿里巴巴帝國」已經成為全球神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認為馬雲「改變了全球商人的生意方式」,而馬雲只是淡淡地說道:「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與很多有著光鮮背景的互聯網神話製造者不一樣,馬雲的出身很平凡。

他沒有多少錢,創辦公司的時候甚至只能把家當辦公室。但馬雲有自己的特點:有夢想,能堅持。他經常沉浸在夢想中,並為自己的夢想激動不已。普通人馬雲成功了,因為他把握了這個時代的脈搏。

馬雲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過去的10年,讓馬雲從一個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個企業領袖。馬雲的成功離不開時代的恩賜,沒有互聯網浪潮就不會有阿里巴巴,也不會有馬雲今天的成就。回顧過往,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雲會多次說道:「我絕不與任何人交換這個時代!」

1995年,馬雲在美國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搞過傳統行業的馬雲,發現自己收穫不大。突然看到互聯網這麼一大塊「新大陸」,馬雲終於「衝動」了。這一年,他辭去了大學老師的公職,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開始創業,中國黃頁在他手下誕生了。

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馬雲真有遠見,1995年就看到了互聯網的前景,但馬雲說:「我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我沒有看到,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弄個事情看看再說。」運氣還不錯的馬雲就碰上了互聯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進去以後叫盲人騎瞎馬,後來發現會騎馬的人都掉了下來,我這樣不會騎馬的人就扛到了現在。」

1997年,已經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馬雲,被國家對外經貿部「招安」進了北京。響應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馬雲要幫助國有企業與互聯網接軌。

在國家部委幹了兩年多,馬雲再次出走,這次他決定回杭州老家自己干。

馬雲創業之初也想為大客戶服務,但美好的願望不能取代殘酷的現實,大企業對網路這塊好像不大感冒。倒是市場的反應表明,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對把產品通過互聯網賣到國外更加感興趣。

馬雲決定順應市場,放棄大企業,專門服務小企業。1999年,馬雲在杭州創立了專攻中小企業B2B的阿里巴巴。走到這時,馬雲才算正式上了路。

回到杭州的馬雲,很快贏來了「春天」:又上《福布斯》,又拿幾千萬美元的投資。馬雲快速地擴展,請來大批的國際團隊和MBA,結果,2000~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阿里巴巴的國際化經營團隊也未能倖免。

馬雲決心請這些MBA下課,用自己的隊伍,用自己的土辦法,最後堅持本土化。不能首先實現本地化,國際化是不靠譜的。

成功度過互聯網冬天的馬雲,開始帶領著阿里巴巴飛速發展。

2003年,馬雲創建淘寶網,開始搶佔國際大鱷eBay的C2C中國市場。隨後,馬雲只用了3年時間,成為中國C2C的霸主。馬雲成功將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個電子商務的「龐然大物」。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集團有將近5000員工成為百萬富翁,馬雲親手培養出世界上最大的百萬富翁群,他兌現了自己創業時「苟富貴,毋相忘」的諾言。

「資本時代已經過去,創意時代正在到來!」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如此預言。事實正是如此,史玉柱讓廣告深入人心,每個人對他的廣告產品是「愛恨交織」;馬化騰則創造出比現實更廣闊的虛擬世界;而馬雲改變了全球商人的交易,讓很多人在一夜間變成了商人……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是一個資源整合,硬實力對抗讓位於軟實力競爭的時代;這更是一個資本向智慧轉變的時代……

這個時代,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偉大;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世界的中心。這樣的時代,有誰捨得與別人交換呢?

史玉柱曾說過:「商業是什麼?商業的本質就是在法律法規許可範圍內獲取最大利益。我是一個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為企業賺取更多利潤。要一個商人又賺錢又宣揚道德,那不是商人,而是慈善家。」

同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的馬雲有著和史玉柱不同的商業觀,他立志要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阿里巴巴的企業願景是「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點,從馬雲的創業歷程就能看出。

1995年,馬雲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

2002年,馬雲推出了誠信通,建立網路的誠信體系。

2003年,當所有人都認為馬雲將在B2B領域深度挖掘的時候,他突然創建了淘寶網,涉足C2C領域。

2005年,馬雲收購雅虎中國,進入搜索和門戶領域。

2007年,馬雲宣布成立阿里巴巴第五家分公司——阿里軟體,進入企業商務軟體領域。

至今仍有人百思不得其解:馬雲到底要做什麼?阿里巴巴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IT?電子商務?零售?搜索?國際貿易或者其他?

馬雲告訴大家:阿里巴巴是一家服務公司,自己的目的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對阿里巴巴最準確的定位,也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馬雲曾說:能夠說清楚阿里巴巴是什麼的人,絕不會是自己的對手。馬雲打比方說,阿里巴巴現在好像在建一幢大樓,今天裝一根水管,明天安一個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經常改來改去,現在也只是個大概輪廓。

馬雲並不認同「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說法,他更傾向於「阿里巴巴是一家商務服務公司」。阿里巴巴只是將全球的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的平台,因此,「傾聽客戶的聲音,滿足客戶的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與發展的根基。

什麼是電子商務?馬雲說:電子商務現在被說得越來越神奇,阿里巴巴不是一家IT企業,而是一家服務公司,它以網路為手段幫助客戶,把客戶變成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不要成為高科技公司,馬雲講高科技是說給別人聽的,如果自己都相信了,那就麻煩了。所以說,阿里巴巴不是高科技,不是IT企業,是商務服務公司。互聯網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

「電子商務就是一個工具,阿里巴巴是個服務公司」這一理念,讓馬雲堅定了信心:技術就應該是傻瓜式服務。阿里巴巴能夠發展這麼好,主要是馬雲這個CEO不懂技術。大批懂技術的人跟不懂技術的人工作,會很開心,馬雲也覺得很驕傲,因為有80%的商人跟他一樣不懂技術。他要求阿里巴巴技術要非常簡單,使用時不需要看說明書,一點就能找到想要的東西。技術應該為人服務,不能讓人為技術服務。

電子商務這個工具跟傳真、電話沒什麼區別,它只不過是把傳真、網路、電腦、電視、報紙、媒體等結合在一起。拿回去用這個工具,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所以,馬雲說「人們不要把電子商務看得太神秘」。

馬雲告訴客戶,企業要成長需要做很多工作,電子商務不是救命稻草,它只是企業發展中運用的一種手段,所以投多少錢進去要三思而後行,有效果就多投,沒有效果就少投。而對於為什麼沒有效果,這也需要多方面思考,搞清是電子商務本身的問題還是企業內部的問題。阿里巴巴定位為幫助大家在網站上收集其他人的信息,在網上促成交易,從而把企業的產品推到全國、全世界。

一件產品、一種服務的好壞不是由評論家或媒體來判斷,而是要看企業是否從中獲益。因此,馬雲倡導將電子商務還給商人。他說,將電子商務還給商人,就是讓商人來決定需要什麼樣的電子商務。用商人能聽懂的語言,開發商人能使用的技術,讓商人來控制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就是利用先進的手段,增加貿易機會,提高生產和貿易效率,降低生產和貿易成本。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產品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也不會對社會生產產生影響。

馬雲說,今天是用電子商務幫助客戶成功,如果明天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客戶成功的話,他一定會扔掉電子商務把它經營起來,客戶是最重要的,用什麼樣的辦法並不重要,因為,只有客戶成功了,自己才能贏利。這一直是馬雲不變的初衷,因此每次遇到自己的客戶,他總是和他們溝通、探討企業經營的方法,他認為:第一,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然後才能擺脫各種誘惑,照著這個思路一路走下去;第二,要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選擇具有長遠空間的業務去發展。

如此真誠和設身處地的勸告方式,使阿里巴巴贏得了客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