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構想:世界級農牧業帝國 發展戰略

中國民營經濟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其實這也意味著經歷了三個年代,即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的頭十年。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80年代的個性體現在膽量大、肯吃苦,畢竟這是一個市場剛剛起步的年代,很多東西需要摸索,而在摸索中又有很多東西需要認識、學習,這又是一個吃苦的過程;90年代市場逐步起來了,所以要講究營銷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協調力」,也就是協調內部與外部的各種關係,比如說調整家族企業,其實就是一種協調力;進入新世紀,考驗的是你的學習力和格局觀。全球化了,你必須有大的格局進行思考,比如說農業轉型,其實就不僅僅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它牽扯到很多產業和行業,在劉永好看來,它其實是我國三大產業之間的一次整合。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區分度會不斷變小甚至消失,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既包括傳統的農業因素,也包括金融等隸屬於第三產業的因素,而且融合力度會越來越大,國外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了。這就是格局觀,也就是說你不僅僅是一個只會微觀思考的企業家,還應該是宏觀思考的戰略家。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年代的特色都是對上一個年代特色的升華而不是拋棄,對於做到基業常青的企業來說,它的時代個性必定是不斷擴展和豐富的:把前一個年代的優秀基因繼承下來並發揚。

作為中國地區最大的私營企業主,劉永好卻表示,以前人們說我們是養豬的,做飼料的。現在我們要逐步從「飼料大王」、「養豬大王」,轉變成肉蛋奶產業服務商。提供從種源、技術、金融到市場的養殖體系產業鏈的服務。

而這也是中國版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個縮影。從種源、飼料、養殖、屠宰到供應市場,整個產業鏈拉長,抗風險能力強了。更重要的是每個環節都可追蹤,對食品安全有了根本的保證。

新希望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向食品企業轉型的飼料企業。早在10年前,正大集團在中國就提出要做「世界廚房」。

1996年,正大集團在北京成立了正大投資有限公司,試圖建立正大集團在飼料、畜禽、水產、穀物育種、動物防疫、肉品加工等方面的「一條龍垂直整合」體系。

但是正大中國在飼料行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況,而正大中國獨自打造了整個產業鏈,給正大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新希望吸取了正大的教訓。

新希望與正大的經營模式有一個根本的不同之處,新希望是整合社會各種資源進行專業性的分工聯合,例如與肉品企業、種豬企業聯合發展,在共同發展的同時共同承擔經營風險。

劉永好認為,新希望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機遇,因為中國的農業轉型已經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時期,沿海地區已經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化格局,並且正向中部和西部推進。

然而與正大公司一樣,新希望也面臨投資成本過高的問題。新希望的農牧業包括飼料、種苗、獸葯、示範養殖、屠宰、熟食品加工、牧場、奶牛養殖、牛奶加工等10大內容。這包含了3條完整的產業鏈:豬食品產業鏈、禽食品產業鏈和牛奶食品產業鏈。每打通一條產業鏈,都需要巨大的人才和財力投入。

劉永好還制定了一個五到十年的農牧業發展投資規劃。其中海外工廠投資5億到8億元。國內市場,著力打造禽和豬的產業鏈。豬產業鏈投資10億元;禽產業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至少5個億元的投入。

這一轉型戰略,新希望內部稱之為「從飼料到食品」。該戰略將徹底打破新希望原有的商業模式,打造一條從飼料通往餐桌的產業鏈。不僅如此,劉永好認為新希望的轉型是給中國的1萬多家農牧企業帶了一個頭,如果讓中國的農民以科學的種植業、養殖業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中去,將徹底改變中國農業傳統的生產方式。不用說,新希望在這方面當仁不讓。首先在全國範圍內選址,建規模化產業鏈。「我們的計畫是,在全國各地建立一個涵蓋飼料、育種、養殖、屠宰、深加工、銷售一體的養豬體系。」在這個產業鏈條中,劉永好的具體布局是,新希望承當其中的飼料、育種、屠宰、技術服務等重要環節,同時在全國各地,找那些在城裡掙到錢的農民,回家養豬,承當養殖這個環節。

劉永好分析,要建立起這麼一個規模化的養豬體系,沒有三十到五十個億,是不行的!

「就說育種這個環節吧,以前大家的概念可能是蓋個豬舍,養幾十頭大母豬,這就算成了。我們的概念是什麼,我們除了培育國內著名的榮昌豬,還直接引入世界最好的豬種加拿大海波爾豬,而且是建立基因庫,我們在山東和四川剛剛建立起來的兩個育種基地,周圍三公里之內是不能有其他畜牧存在的,就這兩個育種基地,投入就過億。」劉永好介紹,以前引進這種吃得少、長得快、肉鮮美的海波爾豬的時候,需要747專機空運回國,然後在邊檢監控三個月,才能正式入境,而且過了兩三代就要需要重新引進,有了自己的基因庫之後,就可以徹底解決種豬的問題,而這絕不是一般養殖戶所能做到的。

2005年8月新希望與山東六和集團的合作就遵循了這種思路。山東六和在建種雞廠和飼料廠的同時,跟農民簽定了收購雞的合同,從而將農民從小農經濟的體系下解放出來,變成為家禽養殖基地的生產者,從而形成現代規模化農業生產體系。山東六和2005年有兩億隻雞、鴨的屠宰規模,排名在全國第一位。

與山東六和合作以後,山東成為中國最大的家禽養殖基地,帶動了新希望飼料的銷售,一年間其全國的市場份額從約4%提高到了6%。

新希望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把這個產業鏈從飼料延伸到餐桌上。做食品深加工,以及尋找一種最有效的流通方式,介入從飼料到餐桌的最後流通環節。希望通過規範的生產體系,向城市消費者提供健康環保的肉類食品。

在屠宰環節,新希望控股了北京的千喜鶴食品有限公司,這個企業的屠宰設備全部都是世界一流的,採用歐盟標準進行管理,一年的屠宰能力是750萬頭生豬,這個投入也是非常龐大的。並且千喜鶴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冷鮮豬肉及豬肉製品獨家供應商,新希望佔有其60%的股權。

在整個體系布點上,劉永好的安排是,「在全國各地選址,建立核心部落,一個部落裡面配套一個飼料廠、一個祖代種豬場和三五個父母代種豬場,同時動員幾千戶農民,每戶養幾百頭到幾千頭,不超過五千頭,形成年產二十萬到三十萬的規模,也就是我們提供飼料、種豬、技術服務、質量監控,並保證收購,農戶負責養殖,形成一個產業鏈。」

「我們的計畫是兩三年之內,建立一個兩千萬頭豬的規模,三五年內每年就可以給市場提供兩千萬頭生豬,這個在國內應該是最大的。」不過,劉永好更想強調的是,這個養豬體系所包含的「名牌鏈」,「我們的飼料是『國雄』飼料,種豬是『榮昌豬』、『海波爾豬』,屠宰加工環節是『千喜鶴』、『美好』,每一個環節都是名牌,形成一個『名牌豬肉產業鏈』。」

很顯然,這是一組驚人的數據,兩千萬頭豬,一頭豬毛重100公斤,市場價格下,僅僅生豬一年就是幾百億的規模,這其中還不包括飼料、種豬、技術服務、深加工、銷售等這些上下游環節。除此之外,品牌效應還將產生一個此前不存在的產品附加值。

「若干年後,居民購買豬肉肯定要看一下,這是哪家牌子的豬肉,不會和現在一樣,隨便買了都一樣。相比之下,我們的每一塊豬肉都是可追溯的:祖宗三代是什麼血統,在哪個養豬場養大的,什麼時候吃過什麼,用過什麼葯。這是真真正正、徹底的『放心肉』。」劉永好認為,正是擁有了這一整套的豬產業體系,才使千喜鶴被確定為奧運會的「獨家供應商」。

8月21日,千喜鶴正式開始向北京2008年奧運會供應豬肉產品,而更廣泛的市場反應也開始出現。「現在已經陸續有不少餐飲企業跟我們商量,能不能給他們發個認證,證明他們餐館的豬肉是由千喜鶴提供的,這個我們還需要研究,但是大家以後買肉要認牌子,我想這是肯定的!」說起這筆養豬的生意,劉永好基本上處在滔滔不絕的狀態。

劉永好很自豪,自豪在於自己的公司里擁有世界上最高品質的豬和雞。「搞畜牧業光有好的飼料還不行,還需要有好的種群。我們為了保證優質,引進了全世界最好的種豬種雞。我可以說,中國最好的豬和雞在我們這裡。」

2008年,新希望集團生產的飼料已經超過了1000多萬噸,屠宰、生產禽畜產品180萬噸,尤其是鴨產品屠宰,躍居世界第一位。

劉永好顯然不滿足於僅僅做飼料,已經開始了肉類加工產業。說起新產業,劉永好也是如數家珍:「我們在北京建立了肉食品加工基地,是北京奧運的獨家肉類供應商。我們已經形成了7.5萬隻雞的屠宰加工能力,以後還要擴大。因為中國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