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構想:世界級農牧業帝國 農業:從單幹到聯合

是的,劉永好回來了。儘管劉永好一再聲稱自己從未「離開過農業」,但毫無疑問,這就是那個兩年前還在幸福地抱怨「干一年房地產等於干十年農業」的「過客」房地產商;也是2007年上半年就從民生銀行獲益達到1.7億元的第一大股東,而正是基於以上的成績,使得他幾年來一直穩定在中國各類富豪榜前列位置(2007年福布斯榜第12名、胡潤榜第14名)。縱觀針對中國企業家的富豪榜誕生以來的上榜富豪們,也僅僅只有榮智健能夠保持這種穩定性。

如果說20多年的經商路上不面對困局,一定是一句假話。在喜歡皺起的川字眉頭的四川人中,劉永好並不能做到超凡脫俗。飼料行業從整體上應該說不是太景氣,特別是糧食價格不斷攀升,而每當糧價提高的時候,養殖業都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作為飼料行業的「大哥大」,劉永好是怎麼對待這個問題呢?「這個問題跟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食品安全問題。」劉永好的回答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得說一下啊,專家都反對,這個麻煩了,那麼我們農民增收致富怎麼辦,這幾年食品安全的問題成為中國普通百姓乃至官員,乃至全社會最最關心的問題了,瘦肉精的問題,孔雀食綠的問題,紅心蛋的問題,反正這樣的事太多太多。」

「現在有兩個話題最熱門,一個是肉價上漲,一個是食品安全。」作為中國最老資格、最具實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家之一,劉永好與媒體見面時談到。

劉永好在2008年新一屆政協經濟、農業界別聯組會議的發言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表揚。總理誇獎劉永好講得好!

會上,劉永好向溫總理談起了豬肉漲價。他對總理描述,農村是「身強力壯去打工,精兵能人去創業」,有2.5億人離開農村,他們從前是農民,現在卻成了農業的消費者,農產品價格因而上漲。

現在中國有這麼多人脫離了農村,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要對此認真研究。要做到研究在前,有所準備。

溫家寶說:「劉永好同志講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多位委員會後把這稱作全場唯一的一次「點名表揚」。

劉永好談到了他向總理的建言。與通常的統計數據不一樣,劉永好認為,中國目前農村人口轉移已經超過了2.5億,這些人口已經轉移到了城市。如此大規模的轉移間接地影響著物價,特別是肉蛋類價格的上漲。

除了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之外,肉蛋類價格上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養殖格局發生了變化。過去中國有2億多小養殖戶,但是現在許多人不願意從事養殖行業,轉而奔向城市就業,這就使得養殖戶的規模下降。

當農村「身強力壯去打工,精兵能人去創業」之時,「老弱幼小留家園」則改變了農村人口的結構。在這種格局下,小規模的農業養殖繼續弱小,而現代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沒有跟上,這就造成了養殖規模與需求之差,使得農產品價格特別是肉蛋類產品價格的上漲。

進城的人口大約有多少?大約是2.5億。這其中包括出省和在當地城市就業,以及在當地城市創業,和一起離開鄉土約5000萬人的家屬。

總理認可了劉永好的2.5億人估算。因為一般統計口徑說的1.3億是指轉移出省的人口數。由於原來城市消費群體規模大約為5億人左右,現在增加了2.5億之後,使得農產品消費群體增長了50%。而從事生產的群體規模卻在下降,那麼由此造成的農產品供應缺口必須要靠現代規模農牧業來補充。

劉永好認為,應該發展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從種源、飼料、飼養、屠宰、加工到銷售,形成產業鏈之後,就能夠提高商品化率,降低成本,使得城市在得到豐富多樣的農產品的同時,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這符合市場的需求、政府的政策,也符合農民的意願和企業的發展方向。當這四種力量和諧統一的時候,中國的農業就會面臨重大變革,就是向現代農業的偉大變革。

總理表示,現在中國有這麼多人脫離了農村,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要對此認真研究。要做到研究在前,有所準備。

肉價高漲,讓養豬業顯得「風景這邊獨好」。受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國際投資銀行、外貿企業接連虧損或倒閉。繼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在中國「圈地養豬」後,多位房地產老總也在樓市低迷時紛紛投身養豬場。包括中國IT精英網易CEO丁磊也高調宣布進軍養豬業。

互聯網和養豬,一個是高科技,一個是農業,這兩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因為網易創始人丁磊的介入而結成為一體,而丁磊也因此成為中國「IT養豬第一人」。

丁磊說,養豬的想法起源於自己對食品安全和農業的關注,他無意中和公司幾個高管聊起養豬,不料大家一拍即合,前期準備拿出幾千萬元來嘗試這件「大家都喜歡做的事」。

建立生態養豬場並不算稀奇,不過,網路起家的丁磊要將養豬業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創辦一個養豬網,將養豬的全過程放在網站上直播。同時,當消費者吃到豬肉的時候,還可以上網查到這頭豬是怎麼養出來的。

最時尚的人都去養豬了,是件好事。劉永好打趣道:「以前人家都覺得養豬土,搞互聯網的人都很時尚洋氣。現在,最時尚的人都去養豬了,這下可就改變了人們對養豬的人的看法。而且,連IT界的精英人士也養豬,恰恰說明畜牧行業是有潛力有前途的。」

金融危機大的背景下,養豬這個話題也賦予了新的意義。2008年是豬肉漲價,而2009年則是豬肉跌價。蓋房子不如種水果,種水果不如養豬,丁磊都來養豬了,全國人民好像都來養豬了。

但2009年毛豬的收購價已經從18元/斤下跌到了10元/斤,除了規模養殖以外,普通養豬戶2009年都虧本。每戶養三、五頭豬的農戶抗風險能力很低,價格一波動,就很容易虧本。

有人問劉永好怎麼樣才能把豬肉的價格降下來?劉永好稱,現在不是沒有辦法,而且操作起來也不複雜。劉永好建議,農民朋友擴大養殖規模,聯合起來養豬,組建養豬合作社、養雞合作社。這樣做是有發展潛力的,是現代農業的格局。

最近幾年,劉永好一直在嘗試和探索公司和農戶的關係。而農戶不是簡單的農戶,而是養豬合作社、養雞合作社等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把政府、銀行、保險、大中專院校、肉食品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服務產業鏈。形成肉蛋奶產業鏈的規模發展。

這極大地幫助了他們,農民飼養的也不是幾頭,而是是幾十頭、幾百頭,甚至是幾萬頭豬,讓農民形成穩定的收入,而城市人吃的是可追溯源頭的健康食品,食品安全有了保證。如果這種模式經過區域的成功探索,在全國推廣,對國家的貢獻就大了。

中國農產業的發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總體來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建國之後,那時打土豪、分田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獲得極大提高,中國農業經歷了一次質的騰飛;第二個階段是「文革」之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再次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中國改革開放的農業基礎由此奠定。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農民的收入增量超過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量,但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農產業發展相對慢一些,企業收益比較低,很多從事農產業的企業都倒閉了。特別是加入WTO之後,工業經濟和城市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差距:城市收入高,農村收入低。

其實中國的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農村經濟發展得很快,甚至剛開始的幾年,農民的收入增長高過城裡面人收入增長。一個賣荷包蛋高過了做原子彈的,那個時候確實農民收入的成長讓城裡人羨慕,讓知識分子羨慕。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城裡面的經濟增長要遠遠大過和快過農村經濟的成長。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城市經濟和工業突飛猛進,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工廠之一了。而中國的農業相對成長很慢,開始遠遠慢於城市經濟的成長,慢於工業經濟的成長。

這樣好比一個人一樣,一個人長有兩條腿,假設一條腿是工業,一條腳是農業,工業這條腿特別長,城市經濟特別長,而農業這條腿特別短,走路就會不平衡。這樣對一個人不好,對一個國家也不好。

國家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中國的農業面臨的是八億農民。假設農業、農民、糧食這些問題解決不好的話,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將是個非常大的制約。

很多人到城市看,感覺北京很不錯,上海也很不錯,甚至到成都、重慶這些西部的城市看都很不錯。但是要到農村去看一看,依然存著低收入的人,甚至有的地區依然存在著溫飽問題。農民朋友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的同時,卻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農村問題不解決就不能說明中國的經濟就完全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